淮西兵变

之前气走了岳飞,淮西军缺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大佬。为了防止淮西军内部对王德和郦琼不服,张浚专门派兵部尚书吕祉节制淮西军,朝廷大员为新任主帅背书,不怕手底下人不听话。

张浚以为自己安排的万无一失了,但实际上他既不了解王德,也不了解郦琼,更不了解吕祉,他对淮西军的一通安排看似猛如虎其实二百五。

刘光世手下王德和郦琼都是少有的骁将,都能打那就意味着互相不可能服气,王德出任主帅后郦琼一直很不满,凭什么他王德担任主帅我郦琼只能出任副将?吕祉到了淮西之后,郦琼来告王德的黑状,被吕祉敷衍了回去,但后来两人嘴仗打的没完没了吕祉也无力控制,只得在张浚的斡旋下将王德调回建康府暂时平息矛盾。

王德离开之后,吕祉看郦琼太过骄横日后恐怕不好控制,便向朝廷上疏建议将其革职。

建议是好的,但事儿办的很没水平,吕祉的奏疏被书吏出卖,偷偷泄密给了郦琼。

郦琼得到消息非常惊恐,日常对吕祉做出了许多防备措施,吕祉一看认为郦琼这是准备谋反,便奏报朝廷派兵前来协防。朝廷收到奏报后安排杨沂中处理,杨沂中没把郦琼当回事儿,只是派了自己部下渡江进驻庐州以备不测。

一支不痛不痒的偏师根本不足以拦得住郦琼,却让他更加相信朝廷要干掉自己,绍兴七年八月,终日提心吊胆的郦琼率众反叛,杀掉吕祉和军中其他朝廷空降文武官员,率四万大军北上投降伪齐。

养兵千日,叛逃一时。郦琼率部北投伪齐给淮西防区造成了巨大的真空,而当初力主拿掉刘光世的张浚也因此备受弹劾黯然下课,原首相赵鼎回朝官复原职重任首相。

淮西出现巨大的兵力真空,必须要有应对策略,赵构有意调岳飞回来镇守,又担心襄阳战场被动。身处后方听不到前线的炮声,不如让前线将领亲自来分析分析,于是下诏让岳飞再次入朝觐见,讨论讨论江淮防线事宜。

绍兴七年十月,岳飞奉召入朝觐见,在讨论完军务的正事儿之后,岳飞接着上奏了,请正建国公皇子之位。

岳飞说完之后史书记载朝堂上死一般的寂静,没人敢吭声,只有风动纸摇。

良久,赵构才开口,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岳飞一生征战无数智勇双全,但在这件事儿上还是草率了,

赵光义在位期间,寇准罢相一归来就被问道该立谁为太子,寇准狂妄不羁,脾气上来连皇帝都怼,却只是回答让赵光义遵从自己内心来做选择,寇准作为臣子坚决拥护皇帝的决定。

面对皇帝是需要有政治智慧的,尤其是牵涉到储君问题,更是凶险万分。建国公是赵构嗣子,也是唯一的储君,正常情况下是要接班儿的,正常情况下也该立为太子,但直到绍兴七年赵构还没给建国公册立太子。

其实这种事儿在宋朝是有先例的,赵构没有亲生儿子所以收养了宗室赵伯琮,与当年仁宗收养英宗是一个道理,收养之后为了考验储君的品行和素养,故意长时间不立太子,如果储君真的品行素养过硬的话应该经得起考验,晚一点儿立太子其实并无不妥。

况且这种事儿宰相说得枢相说得,谏官说得地方官说得,唯独武将说不得,武将公开上疏请求给储君立太子,到底是支持皇帝还是储君?老皇帝还没死呢,手握兵权的武将就开始搞政治投机了?苗刘兵变才过去几天?

岳飞提出立太子也有个客观原因,此次入朝之前曾有探子回报金兀术打算将钦宗的太子赵谌送回开封,以赵谌的名义对南宋作战,为了让南宋政权名正言顺,有自己的太子不至于在道义上受到金兀术的拿捏,不如我们南宋先把太子立了。

但还是那句话,这种事儿不该岳飞提。

岳飞离京前,赵鼎把岳飞的参谋薛弼叫到跟前一顿痛骂,让岳飞身边的文官参谋务必要提好建议出好主意,万万不可害得岳飞卷入政治漩涡。

朝中的宰相无论是张浚还是赵鼎,虽然政见不同,但对于忠臣都极力保护。赵构把岳飞的上疏告诉赵鼎后,赵鼎一方面稳住赵构未将此事深究,另一方面敲打岳飞身边人,日后不准再参与储君之事,暂时平息了此事的余波。

岳飞往建康府跑了一趟惹得赵构极度不悦,前来驻防淮西一事已是不可能了。然而就当赵构还在担心伪齐趁淮西空虚再次南下时,北方传来消息,伪齐灭亡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