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再赴剑门关

剑门关兵营,施广陪同下,召见了连笑天、时祥和陈武望,三位年轻的领兵校尉,以及军中表现优秀的副尉、百夫长等底层军官,一一赐予果实。体质果实对于武将尤为重要,武将们本身体质就强于常人,仅仅第一次服用五枚果实,就能大大提高体力和耐力。

连笑天被授予立威将军,时祥被授予奋勇将军,陈武望被授予游击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但他们的领兵数量允许翻倍,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自行扩充手下兵士,是中层军官往上晋升的必经之路。

蜂窝煤全部转移至军营仓库,这个冬天会好过一点,可惜汉中养殖业还没有推广起来,要不腊猪肉绝对受兵士们欢迎。不过施广运来了大量猪羊肉,肉食奇缺,有一顿肉吃已经很不错了。

晚上犒劳守关将士,连笑天陪同,我和施广亲自前往南面关口,慰劳值守兵士。兵士们站得直直的,接受检阅,表情严肃。

“都坐下,本王陪你们一起就食,大家伙聊聊家常。”

什长们赶忙招呼兵士围成一圈,一个大锅,一个小锅,大锅里是浓稠的麦粥,小锅里是浓浓的肉汤。

“大家赶紧吃,肉食是稀罕物,晚了可没份吃。”

“今年肉食稀罕,到明年这个时候,十天就能吃上一次,到了后年,肉食就充足了。”

众兵士半信半疑,施广也是聪明人,旁边补充道:

“主公推广了一种高产农作物,称为玉米,亩产超过千斤,专门用来喂养家猪、家禽,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就不愁肉吃了。”

“亩产千斤?”

一众兵士也是会农活的,莫不吃惊。

“主公还种植了水稻,亩产比蜀地水稻高了五倍,以后麦粥随便吃,大米饭也管饱。”

施广说的话,显然比我更有说服力,县官不如现管,施广在汉中三年,现在又是广元郡统兵首领,名声响亮,兵士们自然信服。

麦粥我还吃得惯,在远古蓝星的时候,一片荒芜,除了野果就是野草,饿极的时候,野草也嚼碎了下咽,想起就得抹一把眼泪。

“兵士们,好好守住剑门关,汉中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一年时间,你们和你们的家人,有肉吃的日子就快到了。”

“感谢主公,主公带我们过好日子!”

连笑天总算开了窍,喊出了口号,突然蹦出来的隋王,哪有朝夕相处的连将军管用,该捧场的时候需要人捧场。

在连笑天的鼓励下,一位什长也带着兵士们欢呼,是个会省事的人,精神激励的作用,从来不可以轻视,心里充满希望,才会随着指引的方向奋斗。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对着什长问道,什长赶忙抱拳施礼。

“隋王,我叫周二牛,成固的。”

“时将军麾下?本王记住你了,周二牛,好好干!立功回去给家人报喜。”

周二牛激动得脸都涨红了,有点不知所措,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离开这方营地,两百米长的关防,转了个遍,不断地接触底层的军官和兵士,给他们鼓励和慰劳。

回到剑门关兵营,又走访了一些营帐,方才回到大营休息。

剑门关粮食充足,吃饱饭没有问题,三位年轻将领,抱着建功立业的目的,兵营内没有克扣口粮的现象。

“主公!”

施广眼睛红红的。

“怎么了?施将军。”

“施广从兵士做起,到成为将军,从没有见过像主公这样,关心底层士卒的。”

三维蓝星上,这可是最基本的。

“施卿家,无论士卒,还是普通民众,最基本的都是人,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看着施广,当初就看好他,才会亲自劝降,穷苦人家出来的孩子,真刀真枪打拼出来的。

“以人为本,吃饱穿暖,才能生产劳作;读书识字,提高能力,社会生产才能进步。士卒也是一样,他们首先是为自己,为家人战斗,其次才是为庇护他们的政权战斗。”

系统兄弟在空荡荡的远古蓝星,不也是因为没有智慧人类而发愁吗?否则就不会让我穿越到这里,五维蓝星之中,唯一一个有人类的世界。

施广回味着我的话,再次开口问道:

“主公,人有高低贵贱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对施广反问道,这句话这个世界没有出现过,借用一下。

“施卿家将来也有封侯拜相的机会,不在于高低贵贱,而在于是否能者居之。能力不是天生就有,后天学而时习之,能力大小各有不同,才有高低贵贱之分;隋政权就是一个平台,能者可封侯拜相,甚至取本王而代之,成为新的隋王。”

这句话把施广吓了一大跳,连忙跪下。

“主公恕罪,施某不敢有不臣之心!”

这句话超纲了,这个时代的人理解不了,赶紧拉起施广。

“施卿家无需紧张,只是闲聊,本王只是想告诉你,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只要大家认可,民众认可,推选出新的隋王也是合理的。”

施广更加战战兢兢,不敢言语,再说下去,恐怕他会站不稳;军心不能动摇,还需要好好安慰一番。

“施卿家,本王给你说这些,就是让你明白,隋政权不是我一个的政权,是大家的政权,是每一个普通民众的政权。以人为本,能者居之,无能者下之,共同努力,能上能下,方为合理。”

“主公,施某明白,施某的功劳也是靠一众将士,浴血奋战,共同打下来的。”

“说得很好,虽然每人功劳大小不同,但是每一个努力战斗的兵士,都有一份功劳,不过施卿家,你功劳最大。”

“施某不敢贪功,主公亲身犯险,两次里应外合,无人能与主公相比。”

得结束了,这个话题,还是和李化及、赵青、杨业等文官讨论比较合适。

“施卿家,对葭荫县如何看?”

“回主公,葭荫县乃巴郡关口,进可取汉兴,威胁整个巴郡,当取之。”

“广元城仅仅五千兵士,分兵再取葭荫县,是否力有不逮?”

“主公,葭荫县近广元而远汉兴,易守难攻,若能奇袭建功,守之不难。”

“已有谋划?”

“主公设置广元郡,下辖县城,自是多多益善,葭荫县不过区区两千守军,施广已命人潜入其中,打探消息,以作应对。”

“好!此事回广元再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