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婉儿送画

时间转眼来到中秋节前夕。

节前陶孟复给我回了信,信中内容翻译成大白话如下——

公子:

你交代的事情,我已命人去调查,还未有回音。路途较远,来回得两个月。

如今文涛书局已经成功地将所有诗人,包括我们的扛旗诗人全部都笼络了过去,价格在合理的基础上上浮了三倍到四倍,目前只剩下赵官娜没有出走,不过赵官娜诗后近期已前往长安参加国子监的中秋诗会,近期都无法创作。

我已照你的要求,限制所有工人出去,并且给工人加了双倍工钱,限制印刷坊已经实现全面封闭式作业。

另外按照你的想法,专门成立了内容部,把一部分会识文写字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雕刻师傅转入这个单位,目前搜罗到的佛经、史书、话本、工匠技艺、医术药籍都准备好了。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的雕刻师傅不负所托,打油诗也写了几十篇出来。现在就需要您亲自上阵了。在下希望您能尽快来一趟,主持大局。

落款:陶孟复

我由衷佩服陶孟复的执行能力。

当即手书一封白话文的信回去——

陶掌柜:

来信已收到。将于中秋月圆之夜到通标书局以商大计。

落款:苏易龙

中秋节还没有到,但各家各户都挂起了火红色的大灯笼。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夫人专门命人制作了很多各种口味的月饼。

有五仁的,也有咸鸭蛋黄的,还有豆沙的,油渣口味的。我跟方清荷都喜欢吃一种特别口味的月饼,是羊肉腿风干做成的羊肉火腿月饼,味道鲜美,没有膻味。

中秋节都还没到,连吃了几天的月饼,大家都有些消化不良。

苏易辉好几次用功读书,专注看书之下,将月饼蘸着墨水吃,一连拉了好几天肚子,这股子学习的劲儿,属实令人感佩。

苏武年和苏易国照常往来衙门和家里,而苏武年近期又忙于安宁县府河河道改造,经常整日整日地看不到人。

听闻府河河道需要分叉出来新开一条运河,以连接汉水和渭水,未来巴蜀地区的粮食和盐铁就可以绕过秦岭蜀道,经运河直达东都洛阳,再到长安,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这条运河筹谋已久,从贞观年间就已经开始施行,安宁县府河是由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创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冰川河水引入盆地,沃野千里,造福一方,因此益州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隋朝时期的大运河是分别连接燕北涿郡以及江南江都。以永济渠和通济渠两条运河直达东都洛阳。

史书上并未有唐朝时期关于巴蜀地区开凿运河至洛阳的记载,看来历史有所偏差。

安宁县在益州城东,府河又是绕安宁县往东南走,因此正好在东北的位置分叉就可以直达蜀东丘陵,然后绕巴山往北,直达洛阳。

故此安宁县承担着巴蜀地区新的运河的开端工程的重大任务。这也正是为何安宁县的政治地位高于益州其他县的重要原因。

而在安宁县,这样的重担自然要落在县丞的头上。

益州城的事情非常重要,我推辞掉了沈岳涛、杜任知他们安排的中秋东门山游山吟诗活动,家里因为苏武年太忙碌,也没有安排全家赏月聚会,我跟方清荷这才可以直接在中秋之日到达益州城。

正是月圆之夜,我与母亲连夜视察了改制后的通标书局,连声称赞陶孟复治下有方。

通标书局已经彻底将雕版印刷术改为了活字印刷术,书局里的师傅不得不说技艺精湛,我没有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只是知道是这么个意思,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我强烈地要求陶孟复未来如果有人问起谁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一定要说是“毕昇”。

陶孟复连声问:“毕昇?可是公子的字号?”

我说:“不是,反正你说毕昇就对了。千万别提我。”

陶孟复连连恭敬地说:“公子不图名利,实在让人感佩。”

方清荷是完全没看懂我和陶孟复的操作,她就是好奇找乐子才跟过来。

“这玩意真有用?”她嘀咕起来。

我跟陶孟复相视而笑。

陶孟复递过来一本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书给我,说道:“公子,这本书印刷成册的时间已经由原本的两个月,缩减至目前的十天。而且有了活字印刷术,校对起来简直太方便了,节省了大量时间。”

我翻看着这本制作精良的蓝皮的书,标题为《精工杂论》。

“这是一本工艺方面的书。不错,里面的画也做得很好。”我表扬道。

陶孟复高兴得合不拢嘴。

青红也好奇地拿过书来,看了看,看着里面的文字,顿觉两眼昏花,最后放弃了,她实在是看得累。

随后我说:“好了,就按照计划来,他们那些诗人新写的诗好歹也要几个月时间才出得来,明天我们就开始下一步。今晚有点累了,咱们先去吃饭。”

“夫人,我已经在蓉和楼定了厢房。咱们现在就过去吧。”陶孟复接嘴道。

说罢,大家独自都咕噜噜地叫了起来,然后一起出得通标书局的大门。

此时门口正好来了一辆豪华马车。

车夫是一个个头矮矮的小伙子,一个年轻的小丫鬟先从马车上下来,然后撩开帘子,从轿厢里出来一位漂亮的小姐。

我定睛一看,这女子头戴朱钗,身穿抹胸红裙,胸前沟壑,肌如白雪,看得人血脉喷张。

我心中一动,霸唐王朝竟有如此绝色。

那女子抬头,我当即就懵了,是上官婉儿!

方清荷笑颜如花地上前,那上官婉儿粉黛略施,脸上红扑扑的,她朝方清荷欠身行礼,说道:“义母。婉儿这厢有礼了。”

“姨母?”我脱口而出。

方清荷搀起上官婉儿,来到我面前,捶了我一拳,说道:“是义母,我已经收了婉儿做义女了。官娜姐姐去了长安,婉儿这几日在她爷爷这里小住,我给她写了信,正好今晚邀约一起用餐赏月。”

这就认干妈了?

婉儿迈着小碎步在我面前欠身行礼,说道:“易龙哥哥。”

小妮子半低着头含羞待放的表情加上令人喷血的火爆身材,让我属实心动不已。

上次安宁县百花园诗会,上官婉儿穿得简直保守,这会才有唐朝豪放女的气质,竟然没有想到上官婉儿的身材这么好,怪不得那刘文远如此倾心此女了。

“冬儿,把我的画拿来。”

“是,小姐。”那丫鬟从车上取下一卷画来,将锁扣打开,将画舒展开来。

上官婉儿道:“易龙哥哥,这是婉儿的心意,送给你。”

我一愣,接过画来,画上正是我那日在诗会的凉亭上伏案写诗的情景,绘画技艺高超,栩栩如生。

“这是画的我呀?”我惊呼起来。

方清荷掩嘴呵呵呵地笑起来:“婉儿画得真好。儿子,还不赶紧谢谢婉儿妹妹。”

我说:“谢谢妹妹。”

我摸了摸身子上下,空空如也,尴尬一笑:“不好意思啊,我不知道你会来,啥都没准备。”

上官婉儿说道:“没事的易龙哥哥,你有这份心便足矣。”

哎哟,这一声一声的“易龙哥哥”,听得直叫人酥麻难当,甜在心里。

“儿子,老样子,你跟婉儿妹妹一辆车,陶掌柜,青红,咱们一辆车。咱们去蓉和楼。”

青红满脸不高兴地低头细声说道:“是,夫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