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建窑烧陶

姜泽把黏土泥条一根根的叠加、拼接,然后再仔细的捏合在一起,不一会就做成了一个圆盘状的陶罐底座。

随后,他又用泥条,从底座开始,一根根的往上叠加,捏合。一顿忙活之后,一个陶罐的粗坯就制作完成了。

这陶罐是典型的大肚陶罐,整体高度大约三十厘米,底部直径大约十厘米,腰部直径约二十五厘米,口部直径与底部相同。

为了方便使用,姜泽还在陶罐两侧各捏了一个罐耳,并根据罐口的大小和形状,捏制了一个带提手的盖子。

虽然由于徒手的关系,陶坯整体并不是十分圆润,甚至看上去有点丑,但并不影响泽部落的族人们发出惊叹声。

“首领真的捏出一个陶罐来了!”

“首领真是太厉害了!”

“以前在花部落的时候,我也只在巫的房子里看到过两个祖传的陶罐呢。”

……

姜泽听着这些赞叹声,再看看自己亲手捏的那个凹凸不平的丑陶罐,表面虽然不动声色,其实心里感觉有点羞耻。

不过,在这个讲究使用为主的原始时代,只要不影响使用的器物,就是好器物,丑点就丑点吧。

姜泽又继续努力,用剩下的黏土捏了两个陶盆,十个陶碗、以及两个长柄汤勺。

干完这些工作以后,天已经快要黑了。

姜泽小心翼翼的把这些陶坯搬回了屋子里,并用芦苇垫底,放置在避光的角落里。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陶坯慢慢的阴干。

陶坯是不能暴晒的,很容易因为快速失水而开裂,也不能淋雨,所以只能放置在屋里慢慢阴干。

在等待陶坯阴干的日子,姜泽打算先把烧制陶器的土窑建造好。

烧制陶器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最简单的露天烧制法,只需要把阴干后的陶坯放在地上,然后在陶坯上堆积大量的木柴,点燃木柴之后,静静的等待即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建造土窑,随时随时都能烧。

缺点是露天场地散热快,温度极其不稳定,很容易烧制失败,即便是烧成功的陶器,由于各个部位的烧制温度不一致,有些地方烧透了,有些地方没烧透,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碎裂。

比露天烧制要好一一些的,就是土窑烧制。

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烧陶土窑,外形虽然有所变化,但道理都是一样的。

它们都是利用相对封闭的环境,使窑内保持比较稳定的高温,再加上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原料控制、提高工艺等手段,来提高陶器的品质和成品率。

姜泽仔细的思考过后,决定借助山体斜坡,建造一种最简单的横焰窑。

横焰窑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用于添柴烧火的进火口,第二部分是用于放置陶坯的炉膛,第三部分是加强空气对流的高烟囱。

本质上,横焰窑的结构与农村烧火的灶台没多大区别,只不过炉膛更宽、更长,且空间更为密闭而已。

如果挖泥土建造,耗时会比较长,而且高温烧制之后,炉壁很容易开裂,所以姜泽决定取个巧,直接借助山体斜坡建造。

他拿起骨耜,在房子附近找到一个斜坡,选择土层比较深厚,没有石头的地方进行挖掘。

“吭哧吭哧……”

骨耜毕竟不是铁锹,使用起来还是挺费力的。

姜泽努力的用骨耜往山体里面打了一个深约一米二,直径约五十厘米的直洞“▄”。

然后,走到斜坡上方,找到直洞底部的大概位置,先砸了一根尖头木棒下去,直到从下方的直洞中能看到木棒。

接着,他从上方开挖,沿着木棒垂直挖掘,直到竖洞与直洞相连,变成横焰窑的形状“▄▍”。

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他还需要一个能方便的把陶坯放进炉膛,以及从炉膛中取出陶器的地方。

于是,他在直洞的中间位置,再次从上方砸下一根尖头木棒,并沿着木棒再次挖掘了一个竖洞。

这样一来,后面那个竖洞加高之后可以做烟囱,前面这个直通炉膛的树洞,就可以方便的放置陶坯和取出烧好的陶器了。

随后,姜泽对从洞里爬进去,对炉膛的位置进行加宽,直到加宽成圆形,足够放置他制造的全部陶坯为止。

最后,他用挖掘出来的泥巴,和好之后,给这座横焰窑建造了一个高高的烟囱,又把进火口延长、收窄。

一切弄完之后,这个借助山体建造的横焰窑就成型了。

“▄▅▍”

由于工具太简陋,这座横焰窑,姜泽花了大约三天的时间才建造完成。

期间,青纹、鱼牙、苍术等泽部落族人有时间也会过来帮忙,不然靠姜泽一个人,恐怕时间还得延长。

不过,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这座横焰窑主体是山坡,比直接用泥巴建造坚固耐用的多,即便以后顶部出现一些坍塌的情况,也很容易就可以修补好。

建造好横焰窑以后,由于陶坯没有阴干完成,姜泽只能暂时与其他人一起努力的狩猎和采集食物。

同时,他开始尝试制作一些鱼叉和鱼钩,先从小溪里开始,让泽部落的族人学会捕鱼。

正所谓靠水吃水,既然部落前面就是一条河,不会捕鱼怎么能行?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眨眼之间,五天过去了。

由于气温比较高,陶坯已经阴干完成,横焰窑的烟囱和进火口也基本干燥了。

忙活了那么多天,终于可以烧制陶器了!

这天下午,姜泽带着青纹等人找来了大量的干柴,堆在横焰窑旁边。

随后,他们把陶坯小心翼翼的搬了过来,一个接一个的从炉膛上方里竖洞里放进去,整齐的堆好。

由于这些陶器没有上釉,完全不用担心烧制过程中出现粘连的问题,可以直接堆叠在一起。

放置好陶坯以后,姜泽又用一排木棍加泥巴,把炉膛上方的那个洞口完全密封。

“可以开始点火了。”

姜泽兴奋的搓了搓手,然后往进火口里堆放了许多易燃的枯枝。

“首领,火来了!”

鱼牙飞快的从房屋那边跑了过来,手里还举着一根正在燃烧的柴火。

姜泽从鱼牙手里接过火种,心里暗念了一句“大泽之神保佑”,然后毅然的点燃了进火口处的枯枝。

“噼啪噼啪……”

很快,横焰窑里的火就烧了起来,炉膛内的气流被加热后,因为膨胀而快速的顺着烟囱上升,外界的冷空气又快速的补充了进来。

气流的冷热交替之间,流通的速度加快了,炉膛内的火自然也越烧越旺,就好像加了鼓风机一样。

这就是横焰窑必须要加高烟囱的原因。

“首领,这些陶器能烧成功吗?”

鱼牙蹲在姜泽旁边,看着烧得通红的炉膛,忐忑的向姜泽询问。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姜泽,这是他们第一次亲自参与烧制陶器,每个人心里都是很激动的。

姜泽信心满满的道:“我已经尽量做到最好了,应该没问题,至于到底能不能成功,明天不就知道了?”

鱼牙兴奋的道:“如果能烧成功,那我们以后就有陶器可以使用了,还能拿去跟别的部落做交易,一件陶器能换不少好东西呢。”

姜泽听到这句话后,顿时想起来,原始部落之间,其实也不是天天打生打死,他们偶尔也会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一些自己用不上或者急需的东西。

比如盐这种稀缺的物资,有时候就可以通过交易从一些比较大的部落那里换取。

陶器、武器、草药,比较珍贵的兽皮、兽骨、兽牙,乃至优质的石材、以及其它比较稀罕的东西,都能用于交易。

不过,这种交易是建立在双方实力比较对等的情况下,或者某些部落信誉比较好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

如果一方信誉很差,或者实力较弱,和平的交易就很有可能会变成杀人越货的抢劫。

这就是所谓的怀璧其罪。

像泽部落这种小得不能再小的部落,如果真的拿出陶器去跟其它部落做交易,很可能被人家吃得连渣都不剩。

所以,在部落强大起来之前,姜泽暂时不会考虑拿陶器去跟其它部落做交易。

在姜泽脑中思绪飘飞的时间,天渐渐的黑了,外面的各种虫子也鸣叫了起来。

姜泽往窑里添加了一些大块的木头,然后就带着大家一起回屋子里去了。

吃过晚饭后,姜泽时不时的会点着火把到横焰窑那边看一看,添一些柴。

直到午夜时分,姜泽感觉烧的时间差不多了,这才停止了继续添柴,并且用早就预留好的泥巴把进火口给封住了。

进火口封住以后,炉窑里的空气就不会再快速流通,炉膛里的高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随着火焰熄灭而慢慢降低。

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姜泽把窑口打开,窑壁依然比较热,不过恢复通风以后,里面的温度会很快降下来。

中午时分,开窑的时候终于到了。

姜泽走到了炉膛上方,将密封的竖洞一点一点的打开。

泽部落的族人们全都围过来了,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姜泽的动作,心情既激动,又紧张忐忑。

当姜泽把竖洞完全打开之后,他先看了看里面的情况,然后伸手将那只最大的陶罐拿了出来。

“当当当……”

姜泽先观察了一下陶盆有无裂纹,然后用手指往陶罐上敲了敲,陶罐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姜泽举起陶罐,向众人宣布道:“陶罐烧制成功!”

“真的烧制成功了!”

“太好了!我们有陶罐了!”

“首领威武!”

众人看着姜泽手中的陶罐,兴奋的欢呼了起来,甚至恨不得原地转两圈。

姜泽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只陶罐能烧制成功,让他心里充满了成功感,并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向往。

随后,他把陶罐交给其他人,继续把炉膛里面的其它陶器拿了出来。

虽然陶罐烧制成功了,但其它陶器也不是全部都烧成功了。

两个陶盆有一个烧裂了,姜泽分析,可能是那个陶盆在捏制的时候不小心掺上了杂质。

十个陶碗,有两个直接摔成了两半,还有两个有明显裂纹,只有五个烧制成功,而且个别陶碗在烧制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形。

倒是那两个长柄汤勺,烧制的很漂亮,基本完好无损。

即便如此,这一次烧制陶器在姜泽看来也是非常成功的。

那些碎裂的陶器也不会被扔掉,姜泽打算把它们砸碎了当成熟料,混进下一次制作的陶坯里,这些熟料能提升下一批陶器的烧制的成功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