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不在官场但你结党

从早上被押解出了通州,一路赶到诏狱,朱阳是心力交瘁。

走进大牢对着两位狱友微微躬身,自己找了个墙脚就蹲下,褪去了身上的湿衣服,随后快速摩擦双臂保持体温。

朱棣和朱高炽愣愣的看着朱阳。

“这跟想象的不一样啊,是不是抓错人了!”

朱棣和朱高炽凑在一起,看着朱阳这年轻的模样。

能教出七个进士的,难道不应该是个白发老头吗?

父子两对视一眼,朱高炽低声道:“要是抓错人了,那今晚可就白搭在这了!”

朱棣冷笑一声,“白搭也认了!”

朱高炽点点头,够狠,咱今天就陪你耗上了。

眼看朱高炽也坐到了干草上不出声,朱棣眉头一挑。

没有你,老子还成不了事了。

“小子,你年纪轻轻,是犯了什么事了,大晚上的被关诏狱!”

朱阳好歹恢复了下体温,这才看清楚牢里的狱友。

一老一少,并非面目可憎的恶徒,有人陪着总比干坐着等提审好。

“没犯事,兴许是抓错人了!”

接着朱阳陈述了自己家底。

听到朱阳只不过是通州一商户之后,朱棣脸上难免泛出失望神色。

朱阳说完,看老头兴致泛泛,可能关同一个监牢的,没准能验证下自己是不是身份败露了,开口道:“不知道老丈又犯了什么事?”

朱棣早就有所准备,“也没犯什么事,就咱一个礼部一介员外郎,这次会试,通州士子有结党迹象,被人检举后,咱这主持贡举一榜的小官不得被牵连下狱了!”

“啊?”

听到是这事,朱阳彻底懵住了。

还真被人给查了!

朱棣见到朱阳脸上的惊疑,顿时就来了兴致。

“小子,你也是从通州而来,莫非跟此事有莫大的关系?”

“哪有!”朱阳可不会承认,这群混账,让他们考试归考试,莫要互相牵扯。

低调隐忍,方为长久之计。

现在倒好,把他给弄了进来。

将朱阳露出的惊诧和犹疑看在眼中,朱棣倒是来了兴致。

“我看你小子能关这里,兴许就因为这事,这样看来,你小子是深藏不露啊,还未请教?”

朱阳摇摇头,语气无奈:“小生朱阳,应天府人士,老丈身为朝廷要员,你看我一介贱商,如何能牵涉这大案中来,纯属是误会了!”

“误会不了!”朱棣淡淡笑着,“锦衣卫无孔不入,岂有抓错的人,你要是跟这案子有关,趁早招了,免得受皮肉之苦。”

朱阳一声长叹靠在了墙上。

“真不是我!”

朱棣有些无奈,看向了一旁的朱高炽。

自家老爹什么德行,朱高炽是了然于胸,看样子老爹是失去了耐心了。

再这样下去,自己保的进士可都得遭了殃。

“小先生!”

朱阳连忙拱手,“不敢当不敢当,一介商贾,如何当得起先生之名!”

朱高炽笑意盈盈,拱手便拜,“不是小先生敢不敢当啊,实在我家中遭遇此祸,实属无妄之灾,您要不发发慈悲,把这事认了,老父亲还能落个失察之罪,不然就是有徇私舞弊的欺君之嫌。”

“这样一来,我家可就完了!”

朱阳一懵,欺君之罪和失察,这惩罚力度可就不一样了。

“老兄快快起来,这我也不能认啊,认了我就是欺君之罪了!”

在死道友和死贫道之间,朱阳还是分得清的。

朱高炽听到朱阳的话,心里头就已经确定了,眼前的小子,就是如今大明朝七位进士的恩师了。

进诏狱前,他已经被老爹知会了是何等情况,现在他心里已经有底,连忙开口道:“小先生,不一样啊!”

“你可知有功名在身的七位进士,是何等的能力,若你有他们担保,朝廷哪怕要罚,也只会贬谪为主,你无正刑,朝廷可罚不着你!”

朱阳一愣,“有这种说法?”

“那不然呢?你要知道现在朝堂上,太子殿下是力主不查此事的!”

“不查此事能把我关进来?”

朱高炽有点疑惑,他也想不明白老爹为何要抓朱阳。

朱棣此时慢悠悠起身,叹息道:“这不也没办法,七名进士一同指认你是他们恩师!”

“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说!”朱阳连忙摆手。

“一介落魄商户,能教出七名进士,你是愿意信这个,还是愿意信我是长生不老的秦始皇?”

朱棣眨眨眼,“那还是信你能教出七名进士!”

“唉!”朱阳瘫倒在地。

“咱一个白身平民,蒙受先帝承办蒙学才能有些认知,若能教出七名进士,那不是有通天彻地之能!”

朱棣点点头,父亲在世的时候,的确让朝堂设立蒙学,供天下百姓的蒙童入学识字。

大明立国以来,经受异族百年统治,目不识丁的人比比皆是,大明律的推行也一直受阻,设立蒙学不仅是为了恢复汉唐之风,也是为了让大明朝廷能拓展文官,共治天下。

眼前的朱阳,虽无实证有过人之处,但抓他也不是空穴来风。

据北镇抚司查明。

七名进士之中,永乐十六年戊戌科殿试金榜之中,二甲进士夏时,钱塘人士。

永乐十三年时秋闱勉强入举,后未补官职,游历通州停留两年,于永乐十六年入京师,一举进士及第。

余下的三甲进士许英、沈善,杨仪,一个河南人士,一个南直隶人士,还有一个湖北人士,经通州布政司查证,也是屡试不中,反而在游历通州后,一举金榜题名。

如今到了永乐十九年,陆贞,周弘,林至同样是游历通州府后,先入举人,后又金榜题名。

这七名进士分属十三省各地,偏偏都有布政司记录在案,有游历通州之举。

本来能中举人,便能有报录员引导当地府衙卫戍捣毁故居,再由各地乡绅出纳钱粮改换门庭,从一介白身到登堂入室。

家道兴起,才有举子有资财可游历四方,一为体察民情,二为拜师求学。

这七人未曾拜访名师,反倒去了通州后,两三年时间直接金榜题名。

那这其中就有深意了。

朱棣语气玩味,“小子,那可没辙,现在是七名进士一同指认了你,不然怎会抓你进来,你不认都没用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