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草原上建成

文华殿中,朱高炽一行抵达的时候,沐敬高扯着嗓子就通传起来。

“太子朱高炽携汉王朱高煦,皇太孙朱瞻基觐见!”

朱高煦还以为就是一家人私底下说事了,等看了一眼殿内,顿时迅速的整理了身上的蓝缎平金绣蟒袍,严正衣冠后,才平定了下心绪。

殿内朱棣倒是身穿灰布长袍,可皇上下面,可是满朝文武都到齐了。

一看就是要正事要谈。

六部官员此时也盯着门口,看着太子一行入殿,不少人都看向了朱高炽。

人员已经到齐,太子上前站在了御案前,看向一众臣工。

本来觉着不差谁了,当皇上的可以主持会议了,没想到朱棣就拿着一封奏疏,斜靠在龙椅上,一言不发。

“皇上,人都齐了!”在座的,也只有沐敬敢在这个时候提醒。

朱棣将奏疏从眼前挪开,瞪了沐敬一眼,才慢慢坐正了身子,形象说不上有什么皇帝威严,倒似一个误入朝堂的老头。

正当满朝文武觉着皇上有什么谕令下达,亦或是可以再探讨下开海禁的细节时,朱棣长叹一声,开口道:“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啊,漠北!”

文华殿内,一时鸦雀无声。

良久,内阁首辅兼任兵部尚书的杨士奇才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皇上,昨日太子殿下曾言对大明社稷重开海禁,并鼓励百姓下洋谋生,臣等草拟了细节,还请皇上过目!”

朱棣扫了一眼杨士奇,叹息了一声,“哎呀,朕怎么觉着,朕想说点什么,咱们首辅大人就要来说点别的什么。”

“开海禁朕已经准了,细节你们商议便罢,哦,太子,说说你那增税的细节,给大家伙好好谈下收几成合适。”

“定了的事,就是定了,不用跟朕再扯什么民众不允,海寇滋生,能理解吗?”

杨士奇脸上勉强挤出笑容来,“可要出海,臣等想先拟定先由一批人,向在南京的内官监总管,求一份海图!”

“这事关出海周全,臣与户部拟定,先由应天府官府印制发放,需用到一笔开支!”

朱棣眉头一挑,“夏原吉!”

“臣在!”六部重臣中,身穿赤绣鹤袍,玉带系腰的户部尚书躬身出列。

“这事咱首辅大人没先跟你说?”

“说了!”夏原吉面露苦笑,“可这正值开春,春闱后一众进士的金榜红榜发放,得从京师到州府,到县乡,就需要一笔开支,年初的桑税还没收上来。”

“江浙两地倒是有商税征缴,目前有款项一百二十万两,但湖广流民遍地,湖广安置的田产也需要派发官吏前去执行,这其中费用……”

“好了!”朱棣示意夏原吉不要说了。

朝会就是这样,你说你的,他说他的,看上去全是问题。

看似要回答首辅杨士奇的需求,你这拐弯抹角的说一堆,不还是拿不出钱给首辅办事。

“看来这发放海图,得缓一缓了!”说着缓一缓,但朱棣知道,以南京的情况,想必会暗中贩卖海图。

这事他也不想管,蝇头小利的,犯不着去争取。

“那这海禁,可能需要到六月才能做成,皇上,咱们要不先拟定相关法令,严防倭寇滋生!”

“朕想谈的不是这个!”朱棣看都没开杨士奇从大袖中摸出的奏疏,反而开口道:“朕先前已经拟定诏书,让英国公张辅即日返京。”

“开春后冰雪消融,漠北草原的水草丰茂,倒是个开拓漠北的时机了!”

杨士奇夏原吉一众臣工马上眉毛就跳动起来。

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

“皇上,如今国库空虚,国家连年征战,民生凋敝,正值春耕时节,此时诏令军伍北伐漠北,岂不是本末倒置,此举会伤及国本,还望皇上体谅民间疾苦,与民休养生息!”

往年都是秋收之后府库钱粮充足,到那时候皇上要去北伐,大家也就反对个十天半个月。

现在是什么情况,怎么春耕时候就闹着要北伐了。

夏原吉一行人都看向了太子殿下。

一般皇上提北伐的时候,都是太子出来讲述今年国朝之多艰,民生之困顿的。

没成想太子朱高炽只是立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毫无举动。

兵部尚书杨荣直接站了出来,“皇上,此时征伐漠北,毫无建树难说,北地异族此时逐水而栖,大军入草原难以捉摸敌军动向,不说己方粮草跟不上,就算是两军相持,我朝也难以有优势。”

“兵家之争,在于地利天时……”

朱棣轻轻拍着桌子,根本就懒得听这些,只是淡然的站了起来,让兵部尚书没能继续说下去。

“你说咱卫所的士卒,能不能趁着这个时候出来豢养牛羊牲畜,要是养的多了,这漠北也先这帮人,是不是会来抢?”

“要是咱大明把那水草丰茂的地方占了,就马哈木那群残部没了水草供养,会不会跑阿鲁台那边去。”

杨荣一愣。

这绝敌生机之道,倒也算得上个说法。

只是国朝现在用兵,钱粮哪里跟得上,

皇上有道理,那他就不争这些了,不顾夏原吉的示意,退了回去。

“太子怎么说?”

朱棣抱起手来,把难题抛给了朱高炽。

回来的路上,朱棣其实已经给朱高炽通过气了。

在满朝文臣期待的目光中,朱高炽站了出来,略微思索后,说道:“儿臣以为,是该迁徙一波工匠,在我大明征伐下的漠北之地,构建一座大城了。”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就连朱高煦也是张大了嘴,这是什么玩法,没见过啊。

朱高炽笑着说道:“以往都只修建卫所,反倒没注意这疆土之上的百姓,或许可尽数为我大明之民了,”

按照皇帝的性子,没准不会让其他人染指。

朱棣倒是有些意外,既震惊朱阳说他去过的说辞,又惊讶自己打下的地方,还有这等矿藏,这他都不知道。

朱阳看着两人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笑道:“怎么,你们不信?寻常人可能不了解,但我作为大明子民,自然清楚永乐皇帝给大明朝带来的,远远不是打到塞外的一个名头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