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危局

戚继美与吴惟忠携手出了戚府后,便先往陆府而去,与陆绎和岑福会和后,四人这才结伴径直向正阳门而来。

“沈经历不与我们同往吗?”

戚继美未曾见到沈炼不由好奇问道。

陆绎边走边随意回答道“沈经历为人十分尽职尽责,他可能先一步就去了。”

戚继美闻言瞥了陆绎一眼,见其神情愉悦,不由想起昨日在陆府,陆炳所言的陆绎有些怵沈炼的话,不由心中暗笑。

随即想起,沈炼毕竟年过四十,而他们这几人都是少年郎,沈炼自持身份,想独自前往也是能够理解的。

随着四人越往正阳门而来,戚继美眼中的景象随之改变。

因为逐渐靠近城门,现场就越显得杂乱。

戚继美眼中所见,有人搬运滚石檑木,有负伤的士卒从城楼上被人抬下来。

那些从他眼前经过的人都行色匆匆,戚继美发现这些人与他之前见过的人略显不同,因为他们的脸上少了生气。

戚继美见状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暗想道:

“这或许便是战争带给人的伤害吧!”

“而这些伤害从来不仅仅是指肉体上的,更是对人的精神的一种摧残。”

戚继美越往前走,脸色便越发的沉重了几分。

因为他已经能够看见因为鞑靼攻来,房屋被毁,而不得不逃进城的城外关厢居民。

这些人多三三两两的散落在街道两侧,有妇人低声安抚着怀中哭泣的孩子,有表情麻木的老人就躺在街道上晒着初升的朝阳毫无动静。

戚继美见状不由皱起了眉头,看向陆绎道:

“你的消息灵通些,你说为何没人安置这些人呢?”

陆绎的眉头也皱了起来,闻言叹了口气,徐徐说道“我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但大概也能够猜到。”

陆绎说到此处见戚继美依旧好奇的看着他,不由脱口道“其实很简单,城中缺粮。”

戚继美闻言一时默然。

是呀!

他早该想到才是的。

虽然说永乐皇帝迁都京师,以天子守国门,是当时面对北方草原威胁的应时之举。

但谁人都不可否认的是,大明朝的经济中心一直在江南。

其中最直观的佐证便是如今这个足足有百万人口的大明京师全靠南方的漕粮供应这才能顺利的运转起来。

正所谓“漕为国家命脉攸关,三月不至,则君相忧,六月不至,则都人啼,一年不至,则国有不可言者。”

可如今京师已经被围,通州的交通被阻隔,那么便也意味着南方的漕粮根本已经运不到京师了。

也就是说如今这百万之众都指望着京仓的储存粮,而这些粮食显然也是不够的。

那么顺天府无粮又如何能够赈济这些入城的难民,无法赈济,那自然也只有放任自流了。

不待戚继美缓解心中的郁闷,随即便因为眼前突发的一幕而惊诧在当场。

因为他亲眼见到,一个鬼祟的老鼠从不远处一个躺着的老者身上爬过时,对方快入闪电的伸出了手,一把将老鼠抓住,然后就这样吞了下去。

戚继美看着对方菜色的脸,与因为吞咽急促而憋红的脸庞,心中的寒气不由顿起。

因为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冒出唯一的一个念头那便是“疫病”。

时值八月,正是天气炎热之时,脏乱的环境,四处活动的蚊虫鼠蚁,这不正是孕育疫病的最佳温床吗?

一旁的陆绎也瞧见了戚继美苍白的脸色不由关切问道:

“戚兄,人饿到一定份上是不会忌口的,我虽然也感到不适,但是也能够理解,待你上了战场见多了尸体,日后便能适应这些情况了。”

戚继美闻言不由摇了摇头,徐徐颤声说道“凡大战后必有大疫,而据我所知有很多疾病便是通过这些老鼠传递的。”

“我现在担心,若再不管这些逃入城的难民,恐怕我们还没有击退鞑靼,城中便会先爆发瘟疫的。”

其余三人听闻此言不由都是脸色俱变。

陆绎思忖片刻后催促道“我们走快些,尽快见到李侍郎,将这些情况与猜测都禀告他,让他早做准备。”

戚继美等人闻言自然纷纷颔首,四人加快脚步径直向李默驻守之地而去。

.........

正阳门驻守营地。

吏部侍郎李默,端坐圈椅之上,看向坐在他下首的沈炼道:

“沈经历,我执掌吏部,是看过你的过往政绩的。”

“你进士及第后,先后历任溧阳、茌平、清丰三地县令,作为亲民官,你治理经验丰富。”

“虽然你如今被陆都督调入了锦衣卫,但现在战局不利,而之前涌入城中的难民过多,城中缺粮一时难以妥善安置,而我近来察觉恐有疫病突起之势,这才不得不将你请来,替我处理一番此事。”

沈炼闻言脸色一肃徐徐说道“值此国事艰难之际,卑职自然不会推辞,若有差遣,请李大人尽管示下。”

李默闻言抚掌道“好!我果真没有看错人,沈经历是个爽快人。”

沈炼闻言却皱眉问道“我刚听李大人所言,’之前涌入城’那言下之意如今城外的关厢居民都已经不能再入城了。”

李默闻言默然片刻,随即摊手苦笑道:

“沈经历果真敏锐,如今城中缺粮,就是现在已经入了城的我们都无法安置,哪里还能让人再进来。”

“再者,这城外关厢也是需要人守的,若是彻底放开了口子,一旦有人后退,那便会造成山崩之势的。”

沈炼闻言便欲再辩。

可不待他出口,便听见有人禀告陆绎几人已经到了。

..........

戚继美随着陆绎进入了营帐与李默和沈炼见礼后,陆绎便对上首的李默徐徐说道:

“李大人,我们这一路行来,发现入城的难民没有得到有效的安置,有的人甚至生吞老鼠,而这老鼠极其容易引发疫病的。”

“望大人不可不留意,还是需要早做准备才是。”

李默与沈炼闻言对视了一眼,随即还是沈炼开口解释道:

“陆百户,其实在你们来之前,李大人便正在与我说此事,他也十分担心此间情况。”

陆绎闻言不由尴尬一笑。

李默见状忙笑着宽慰道“你小小年纪便能如此通达世事,十分不错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你有这份为国效力的心思。”

陆绎闻得夸赞,不由讪笑道:

“我父亲当年应试武举时,你是他的考官,我知道我父亲十分敬重你,如今能得你的赞扬,我心中自然高兴,可是我依旧不能贪他人之功。”

陆绎说到此处不由指了指身旁的戚继美对着李默郑重介绍道:

“这位是戚百户,此次与我同来守城,而我之前所言的疫病之事也是他发现的,李大人若要夸赞也当寻得正主才是。”

李默闻言不由讶然,随即打量起戚继美,见其人生得魁梧,容貌英俊,双眼亮而有神不由满意颔首道:

“不错,是个俊秀后生,你既然来了此处,便好好做事,若有功劳,我定会为你请功的。”

戚继美闻言赶紧拱手道“多谢大人!”

随即戚继美不由打量起眼前之人,见其中等身材,年过五十,两鬓和胡须依然乌黑,双眼炯炯有光,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印象。

戚继美不由想起此人的过往。

要说李默此人最出名的便是“严嵩死敌”这个身份了,此人后来一度做到吏部尚书,严嵩柄政之时,擅权专横,李默却事持己意,不为阿顺。

所以后来此人的下场也不太好,被严嵩的义子赵文华诬陷最终死在狱中。

一旁的沈炼也瞧了戚继美一眼,不由挑眉而笑,似乎对眼前的少年郎越发感兴趣了。

这是他第二次见戚继美。

第一次在陆府初见时,他心中便觉得戚继美虽然年少却十分沉稳进退有度十分难得了。

而此次再见,得知此人只是来了这一趟,便察觉到了疫病的问题,可见眼光见识都非寻常人可比了。

沈炼收敛心中的思绪,随即转而看了陆绎一眼,沉吟片刻后,对李默道:

“李大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既然要让我安置入城的难民,那没有粮食是万万不行的。”

李默闻言不由苦笑摇头,徐徐说道“沈经历既然如此说了,那你可有解决之法?”

沈炼闻言脸色一肃,徐徐说道“如今这城中除了朝廷,便只有粮商还有存粮。”

李默闻言皱眉道“沈经历你的意思是取之于彼?”

沈炼闻言脸色愈发冷然道:

“如今国家艰难,百姓无口粮果腹,那些黑心粮商,不仅坐地起价,反而故意囤积,以望卖个高价,如此行径怎还能容得下他们?”

李默闻言思忖片刻后,也是看向陆绎,随即若有所思,徐徐说道:

“陆百户,刚才沈经历的话,你也听到了,如今我便要借助你锦衣都督之子的身份,需要你带着锦衣卫查抄城中的几家粮商,你可愿意替我行此事?”

陆绎闻言虽然心中有所意动,但是他也知道,锦衣卫乃是天子爪牙,岂能无故任他人调动。

陆绎斟酌了片刻后,徐徐说道:

“李大人既然有言,我自然不会嫌辛苦,只是希望你能上书向陛下禀明此事,并且知会我父亲一声,如此,我但凭大人差遣。”

李默闻言沉吟少许,这才颔首道“陆百户放心,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你所言的我都应允。”

陆绎闻言这才彻底释然。

众人因为有了应对之法不由渐渐放松下来,场中的气氛也愈发的融洽,而正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

“李大人,战局有变,我父请你立刻上城楼协商。”

随着英国公张溶之子张元功神色惊慌的入了账来,场中一时气氛凝滞。

李默闻言不由起身道“我立刻便去。”

戚继美与陆绎看着帐中之人陆续跟随而出不由对视一眼,他们哪里能预料到刚来第一天,他们便要面对突发的危局了。

两人相视苦笑随即赶紧快步跟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