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村里的小广播

如果事先能找人打个招呼,走好杀猪师傅的门路,他就会把猪头往颈里面凹进去割,猪尾巴也割成一条,这样就会多卖一点钱。

所以这个看似公平的“杀出算”,其实背后也是暗藏玄机。

现在的130斤的猪,在后世看来还是头小猪,但是在这个年代已经可以出栏了。

如果能超过200斤,那估计都能当成稀有动物了,毕竟猪也经常吃不饱。

后世农村里面的老人看到年轻人称体重的时候如果超过130斤,就调侃着说“够秤了”,其实就源自这个年代猪的体重,太轻的话卖出会被折价的。

推开大门,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院子,陆家明心底飘过了万千的思绪,他小的时候在这里生活过很长的时间。

“谁啊?”

屋内传来了一个声音。

陆家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是记忆中很熟悉的声音。

“姥姥,是我,我来看你了。”

姥姥拄着拐棍,扶着门框,看到陆家明,一脸惊喜的说道:“家明,是你来了啊,外面热,快进来喝点水,你这孩子,来姥姥家还带什么东西啊?”

因为陆家明左手提着30斤玉米面,右手提着一只野兔子。

玉米面是商店里面买的,这玩意他虽然可以买更多,但是陆家明也不敢带很多过来,这个数量正好,不多不少。

姥姥年龄大了,腿脚不是很方便,所以一般都是呆在家里,帮着家里人缝缝补补。

“家明,前段时间我还听说你从树上掉下来,昏迷了好多天,急的我都想去城里看你,可是姥姥这腿脚也不方便,走不了那么远的路,后来你妈让人给捎口信说你已经好了,真是谢天谢地。”

“姥姥,我现在都好了,你看我身体好着呢!”

陆家明正陪着姥姥聊天的时候,舅舅李铁牛推门而入,看到陆家明顿时愣住了。

“舅舅,你这是不认识我了吗?”

“怎么可能呢!我还想着哪天再进城看看你呢,但是一直没抽出时间,没想到你妈让人捎口信来了说你好了。”

李铁牛走到陆家明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身体,“现在没什么事情了吧?”

“舅舅,我现在好着呢!我的工作的事情也定了,拖拉机厂的采购员,我正好趁着工作的机会来这里看看。”

听完陆家明的解释,李铁牛才彻底的放下心来,他找了个板凳坐下,开始倒腾手里的旱烟袋。

“舅舅,你别抽这个了,抽我这个。”

说完之后,陆家明把上次买的那盒大前门塞到了舅舅的手里。

“你这孩子,又浪费钱,舅舅都舍不得抽这么好的烟。”

陆家明看着不舍的舅舅,“这有啥,以后我有工资了,我经常给你买!”

“那可使不得,以后不用买了,我抽这个烟袋就挺好的。”

陆家明看到舅舅使用烟锅子从烟袋子里面挖出烟丝,然后拿出一个形制似斧头,铁质,带着一个皮护具的东西。

陆家明知道,这是一种叫做“打火镰”的东西,这个时候的农村非常落后也很贫穷,从吃到穿的东西基本都是自己生产的,包括各种生产工具也是。

这个时期农村的取火的工具,大多用的是这种叫做打火镰的工具。(估计70后见过这东西的人都不多。)

当然还有一种叫火折子的东西,打开之后轻轻一吹就会燃起一个火苗。

打火镰取火得有“火石”和“火毛儿“,火石其实就是一种硬石头,很多人叫它火焦石,火毛儿其实就是一种加工过的棉花,有些地方也叫火棉花。

你说火柴,不对,现在应该叫洋火,农村这个时期真的很少见。

洋火这个东西,一直要到70年代才开始在农村大量的使用,那时候农民把外来的东西基本都叫为“洋货”,如洋枪、洋布,洋油,洋碱,洋车子等等。

李铁牛捉住打火镰的中间,在打火石上,加上特制的“火棉花”,用力一击,立刻碰出火星,火星儿和“火棉花”一接触,火棉花马上就燃烧了,但是并不起火苗,熟练的打火者在大风条件下照样能打着火。

燃烧的火棉放在装好烟丝的烟袋锅上,李铁牛口含烟嘴一吸,立刻就会有一股烟气从他口中吐出,烟味儿极浓,舅舅叭了叭嘴巴,美美地享受一番,说:“还是这个够味!”

对于爱抽烟的人来说,抽烟和一日三餐同等重要,所以旱烟袋和打火镰儿是他们一天也离不了的宝贝儿,见天的搭在肩上,或别在腰上,过一阵儿就会装上一锅过次瘾。

看着放在地上的野兔子和玉米面,李铁牛一脸的不乐意,“你这孩子,怎么还带着东西来的?”

“舅舅,这个野兔子是我自己抓的,玉米面是我妈让我带过来的,你去我们家看我的时候,不一样也是带着东西去的啊?“

“所以你也不能拒绝我们给你们的东西。”

李铁牛指着陆家明,“你这孩子......”

想起陆家明刚才说的他是采购员,李铁牛问道:“要不要我去大队的办公室用广播帮你喊一嗓子,你正好也能收购点东西。”

陆家明知道舅舅是凤头山大队的书记,不然的话他现在应该还在田间劳动赚工分呢!

“那行,舅舅你先去广播室,我去咱们村的广场上等着。”

等舅舅转身离开之后,陆家明也没急着离开,他继续陪着姥姥东拉西扯的聊着。

不一会,姥姥家墙上的一个木头盒子里面,传出了舅舅的声音。

看着墙上的木头盒子,陆家明陷入到了回忆之中,因为他曾经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

农村的这种广播小喇叭,每家每户都有安装,是农村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来源,也是国家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你说收音机?

不好意思,这玩意城里人家中有的都不多,更别说更加贫困的农村了。

公社广播站,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同步转播县广播站播出的节目,每次转播时间为一到两个小时。

大队里的广播室,设备很简单,就是一台收扩音机加几只话筒。

收扩音机用作接收、传输公社广播站输入的节目,话筒是在召开大队广播会议和广播通知的时候才会用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