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章,调教

容清璋从来没有如此信任过一个人。

大概是因为可以听得到她内心所想。

不需要任何的防备。

之后的日子,应栗栗都会去上早朝。

若是寻常,朝臣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自古以来,朝堂都是男子的天下。

何时允许女子干政了。

但是,这位可是先帝钦封的一品镇国将军。

她先是将军,再是女子。

如今,大昭的女子亦是有很多出类拔萃的。

不过多是在民间。

也有出现在学堂里的女先生。

这些多是文采极佳,丝毫不输男子的。

否则如何镇得住学堂里的那些男学生。

如今的太医院由程昱掌管。

在容清璋的授意下,太医院开始着手管理天下医馆。

他们会定期的去京都的医学院授课。

其余的时间则跟着白圩学习手术方面的知识。

应栗栗不懂这些。

看到愈发庞大的医疗团队,以及白圩那日益出神入化的开刀手术,她只有膜拜的份。

有些人,在某个领域当真是天选之子。

一般的病症,难不倒应栗栗。

可这种开刀手术,她是绝对绝对不行的。

做不来。

程昱很显然,其在医学方面的天赋,也是极强的。

白圩都夸赞过他很多次。

有一年,南方水患。

应栗栗亲自带着人去赈灾。

同时还有工部的好几位大匠。

以及,小太子。

他日渐长大,也该带着他看看这天下了。

第一次出远门,小太子明显很高兴,一路上都安静不下来,问这问那的。

随行的几位朝廷高官,其中还包括右相。

他是容瑾昭的少傅,监管太子的行为等。

太子少师为左相,教授太子知识的。

也因是左相,须得帮助陛下处理朝堂政务,此次出行不在其列。

太子少保是定国公盛淮,他须得留守京都。

有应栗栗在,自然无碍。

其他的二三品官员有几位随行,为太子教授课业。

这一路,太子也不轻松。

每日里,应栗栗会空出两个时辰,带着儿子学学武功,欣赏一下周遭的风景。

已经让他很开心了。

赶到南方水患地区。

刚来到现场,有人走上前来。

“末将参见将军!”

来着身高马大,声音洪亮。

只是一身衣衫早已被水浸透,同时泥浆挂满了裤腿和衣袖。

脸上亦是带着疲色。

“王远,辛苦了。”此人也是先锋营退下来的。

王远道:“不辛苦。”

众人往里面走,周围狼藉一片,房倒屋塌。

“这座村子受灾最严重,事发时是在晚上,一村子的人,几乎都被埋在下面了。”

王远声音沉重,“末将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带着兄弟们赶了过来,临近中午,隔壁的几个县的衙役们也都到了。”

“目前死亡大概有近百人,还有半个村子的人没有挖出来。”

说着,应栗栗带来的将士们,也加入到了挖人的行列中来。

她点头道:“你们可否要休息一下?”

“我们无碍,还有力气。”

随即,应栗栗也开始帮忙救人。

一国皇后都动手了,随行的官员自然也不能干看着。

好歹学过君子六艺,还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

有人在安全处开始搭建帐篷。

官府那边也带着物资抵达。

工部的几位大匠,则在一队将士的护送下,赶往上游考察,准备商讨如何修建堤坝。

“娘,我娘,求求你们,救救我娘……”

哭泣声响彻天际。

应栗栗抱着不到三岁的幼童,看着身边的女子,心中悲凉。

女子哭诉着不该回来的,她不回来,或许她的母亲就不会死。

女子是外嫁女,这次归家是探望母亲的。

结果遇到洪灾,母亲将她和儿子护在身下,自己却死了。

等将士们把那老母亲挖出来,她早已气绝。

身子却保持拱起的姿势,无法躺平。

女子匍匐在母亲的身上,嚎啕大哭。

“下面是否还有人?”

有将士问道。

女子哽咽着点头,“还有我大哥大嫂。”

提及这两位,她不似多悲伤,大概是平日里处的不算好。

应栗栗让人把他们带到帐篷那边,继续救人。

这场灾难事发突然,谁也没想到会波及到这边。

其他的几个府城都已经救灾的差不多了,有的地方已经开始重建。

夜里。

应栗栗看着远处的火把。

道:“这些将来都是你的责任,昭昭,身为帝王,并非是为了权势与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这天下的百姓。”

“有他们才叫天下。”

“若是没有百姓,你也将失去你现在的一切。”

容瑾昭小脸严肃的点点头,“娘亲,我都记住了。”

“很乖。”应栗栗揉揉他的小脑袋。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们便犹如这场滔滔洪水,而你便是这座村庄。”

“在民情滔滔中,便是这坚固的房屋,也只能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娘亲说的是。”如此直观地感受,容瑾昭真正的记在了心里。

记了很多年,乃至一生。

此次赈灾,地方官府的处理速度还是很快的。

各处灾区的粥棚没有骚乱,官府的粮仓也在有条不紊的分拨粮食。

应栗栗带着儿子走遍灾区,对官府大体上都是很满意的。

有些不满意的地方,也都是经验上的不足。

毕竟都是新入朝的年轻人,只要不是事关人命的事情,总是需要给他们时间成长的。

这也是被下放历练的主要目的。

他们尚且带着一腔热忱与孤勇,值得栽培。

皇后娘娘亲自来灾区安抚百姓,受灾的群众知道朝廷重视他们。

倒是没有引起什么动乱。

得知朝廷已经带来了大匠,为他们加固堤坝,以及会帮着他们重建家园,百姓自然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这样的朝廷,已经很对得起他们百姓了。

放到其他的王朝,谁管你死活。

能不能有口粥喝,都不一定呢。

他们都想不到,粥棚里的粥是浓稠的,没有掺杂糠的好粥。

官府的人亦是安抚他们,没有颐指气使,没有瞧不起他们。

甚至连皇后娘娘都亲自来了。

这可是天大的恩赐了。

可谓是皇恩浩荡。

而且皇后娘娘是个很和蔼的人,经常过来安抚他们,说朝廷绝不会不管他们。

让他们相互扶持,度过难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