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钱的问题【两章合一】

关于建设朱仙镇军工产业区的小朝会,最终还是获得了全体参会大臣们的认可。

不是迫于赵福金作为大宋官家,从上往下给的压力,而是大家都觉得,此事可行。

现在投入不大,未来回报颇丰。

别的回报先不说,单单是由朝廷一手掌控的军工产业若能成型,完成了大宋军队火器化的变革,就能直接解决大宋百年来军事层面的核心矛盾:皇权日益增长的对中央军事集权的需求和大宋将领缺少临阵指挥权而导致的战力拉胯,各军之间互相坑害之间的矛盾。

当然,这只是这些大臣们的想法。

只有赵福金知道,这种解决,只是表面的。

除非,通讯技术和交通水陆交通也能爆炸性的发展,否则还是不能根治。

但是这个问题,赵福金觉得在她有生之年,怕是做不到了。

哼着《向天再借五百年》,赵福金回到了御书房。

李纲和蔡随行。

这俩人是在小朝会后被留下来的。

赵福金想跟他们谈谈钱!

谈钱伤感情,但是不谈,伤的可就不仅仅是感情了。

从登基至今,忙于应付金国的军事压力,赵福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打赢开封保卫战和取得胜利之后,如何构建东亚新秩序的问题上,对于大宋朝廷的财政,她确实未曾过问。

因为在赵福金的认知里,大宋不缺钱。

可刚刚在小朝会上,这俩人对钱的问题,显得极其敏感。

这显然不是一个大户人家该有的样子,所以赵福金觉得,是时候了解一下自己真实的家底了。

“回官家,靖康年间,花费甚巨,国库不说入不敷出,但也所剩无几了,太上皇攒下的那点家底,花的差不多了。”这是李纲的说辞。

道君皇帝还有家底?

这让赵福金很是意外。

不过仔细一想,若无靖康之难,道君皇帝执政期间,大宋的国力确实达到了有宋一朝的巅峰,即便后世认为只是纸面巅峰,有水份不假,但也水不到哪里去。

尤其是蔡京这厮的铸币之法,使得民间财富缩水了60%。

这些钱哪里去了?

当然是落在了朝廷的口袋。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朝有两人,干的就是为国敛财的买卖。

一个王安石,一个蔡京。

只不过前者只想着给朝廷敛财,而后者,在给朝廷敛财的同时,也不忘给自己捞一些油水。

最后的结果是:吃肉的伟光正,喝汤的被骂了千年,而王安石这种……一言难尽!

这道理底层百姓从来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但是赵福金作为大宋天子,岂能不懂这些道理。

相比起李纲,蔡就显得压力更大一些:“官家,银钱司的钱也所剩不多,先是开封八十里城墙加固的工程,只赔不赚,宋科院的采购之财更是巨大,还有康王在杭州府的船舶之事,也支去了不少银子。银钱司现在唯一盈利的,就是陈东的《大宋日报》,而且盈利有限呐。”

看着蔡吐苦水,赵福金也是能理解。

城墙加固工程,确实是只赔不赚的买卖,杭州那边舰船研究,这才刚刚开始。

“官家,您应该没忘吧,银钱司里的一部分钱,可是大宋国债,三年期五厘息,现在已经一年半过去了。再有一年半,可是要兑付红息的。”

“先不说这个,李相,你能给朕说一说,朝廷的这些银子都花在哪里了吗?”赵福金觉得,她得查账!

当然,这不是对李纲这个首宰的不信任,而是赵福金觉得,既然金国这个外部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是时候要关心关心内部的问题了。

自己作为大宋的大家长,总得知道大体的开支吧。

而李纲不愧是尽职尽责的大宋大总管,像朝廷财报这种别人随时可能问起的东西,他也是随身携带。

见赵福金询问,马上就掏出一本概要总账便想要念给赵福金听。

没念几句,赵福金便打断道:“递上来,朕自己看。”

概要总账,并非明细账目,只是记了个大概分类及每个分类所花费的总数,目的是让人一目了然,能知道每个类目大概花费了多少,若是觉得哪个分类有问题,要查明,才会有更细的账本用于查看。

朝廷花费大的分类,也无外乎官员俸禄、军事开支、内政开支、民生开支等几个大类。

赵福金一眼瞧去,其中一项引起了她的注意:“民生一项,花费如此之大吗?靖康元年,没什么大灾大难吧?”

在赵福金想来,民生一项,大多是用于赈灾,而自从她登基后,大宋也没发生过什么洪涝干旱这样的天灾,可民生一项的支出,虽然不如军事开支和官员俸禄开支,但也与内政开支所差不大。

这就有些夸张了,这与她大宋高薪养官的认知可完全不同。

李纲清了清嗓子:“官家,民生一项,从仁宗皇帝开始,便历来如此。”

“历来如此?”赵福金寻思,那也就是说,从仁宗登基后,这些年朝廷支付在民生这一项的花费,都是如此巨大?

“嗯,官家登基后,臣一直都想找个时间,给官家好好说说朝廷的支出,让官家做到心中有数,可苦于金人外侵不断,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如今外患已了,官家又恰好问起,那臣便与官家说说。”

赵福金又低头看了看账册,军事开支与官员俸禄开支,与后世所考证的差距不大,便抬头把册子还了回去:“也好,朕今日反正无事,便听李相国好好说说,来人,上茶。”

上茶!

这就很有意思了。

李纲在御书房议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第一次被官家赏茶,这显然不是官家开心,而是官家准备刨根问底,要好好唠唠了。

“军事上的开支……”

李纲捧过内侍官递来的茶水,准备一项一项与官家细细道来,赵福金却打断道:“其它的不用说了,朕都听过一些,你就说说这民生一项。”

李纲点点:“贫苦女子有孕,朝廷为避无力生养,会依据情况发放一些救济钱,十月怀胎期间,每月三到四贯,靖康元年,光开封城内,便有孕者十万三千余,其中需要救济的,共计两万一千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