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从前车马很慢

算算日子,左青霜差不多也该回信了。

林木让人将送信人请进来,很快,一个面目机灵的小厮走了进来,恭敬的向林牧行礼,然后先掏出一封信交给林牧,又从身后的包裹之中取出一个用一块锦缎包裹的东西交给林牧。

“林公子,这个包裹里面是我家二小姐亲手给您做的礼物。”小厮恭敬地说道。

林牧检查了一下信上的火漆和封印没有发现问题,点点头道:“你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在县衙住一夜,明日我写好回信你再回去。”

小厮感谢之后在魏岩的带领下下去休息了。

林牧先拆开信看了起来,比起自己之前只有一张信笺的内容,左青霜的回信足足有三张。

快速地看完信后,林牧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左青霜用足足一页纸的内容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言辞之间比起从前来更加奔放直率了,那种少女的热情透过纸面都能明显地感受到。

显然是自己之前那些土味情话起了作用。

再接下来少女又在信中大讲特讲林牧如今的名气在京城有多大,尤其是在上层的权贵千金小姐们的圈子里更是名声赫赫,尤其是那首《鹊桥仙》传出去之后本就让林牧声名鹊起,后来林牧在真定府左家写的那首《摸鱼儿》更是让他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按照左青霜的说法,前者让无数情窦初开的千金小姐向往爱情,期待爱情的甜蜜和美好,是让人每次读完之后脸上就会不由自主泛起笑容的。

但是后者一出,却又让人惆怅惘然,深切感受到情之一字的残酷和凄凉,让人每次读完就不禁泪湿重帕。

林牧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忍不住吐槽这些权贵小姐就是典型的吃饱了撑的。

让他们饿上几天,看看还有没有这么多的悲欢离合的情绪。

上面两首词算是写情的,在京城的文人圈之中虽然也受到很多人的赞赏,但是却远不如《侠客行》以及《侠客》还有《塞下曲》这几首男儿诗受欢迎。

尤其是那首《侠客行》已经成了最近文人聚会时必须吟诵佐酒的必备之诗,不少文人喝多之后就拔出剑来一边起舞一边吟诵这首诗,其他人往往也跟着一起大声吟诵,诗会往往在这个气氛下就会达到一个高潮。

一时间,林牧虽人人从来没有到过京城,但是名声却已经不胫而走,甚至有好事者还给他起了一个“诗侠”的外号,一时间广为流传。

但是在京城上层的女人堆里,却有人不同意这个外号,又给林牧起了一个“情圣”的雅号,说他两手词写尽了男女之情的开始和结束,悲欢离合尽显其中,深得情字之精髓。

信中还说,现在已经有书坊将林牧前后几次写的诗词汇编在一起,变成了一本文集,名字就叫《平山文集》,薄薄几页的册子竟然就要卖十两银子,甚至已经再版了好几次了。

为啥叫这个名字,原因很简单,因为林牧就是平山县人,所以被人又称作林平山。

林牧看到这里,很是无语。

京城的闲人真是多啊,一个个都是吃饱了没事干的。

实在闲的慌的话,来平山县体验一下伐木采矿,接受一下劳动人民再教育呗。

还有啊,没经过老子同意,竟然都开始有盗版了,真是一点版权意识都没用,回头本公子要找你们要版权费的。

虽然他自己也是一个文抄公,但是林牧却是以异世界文化传播大使的身份自居的,显然跟这些人的动机是有云泥之别的。

左青霜还说,自己将林牧亲笔写的那首《摸鱼儿》已经让人精心裱糊起来挂在了自己的闺房里,还有那首《鹊桥仙》也请京城著名书法大家长公主殿下亲笔写出来也精心装裱,一个挂在床头,一个挂在书桌前面,每天一抬头就能看见。

她还提到,说长公主对林牧很是欣赏,说希望林牧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来京城参加每年年底举办的诗坛大会,也能趁机再次扬名。

甚至长公主还想问问他最近有没有什么新作,想要一睹为快。

林牧心道你们真以为本县尉跟你们一样闲的没事干啊。

最后左青霜又说自己觉得上次离别的时候给林牧送的那个荷包太丑了,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回了京城之后找到府中精通女红的婆子跟着好好学习了一段时间,又重新给林牧绣了一个荷包。

她想让林牧将原来的那个荷包让送信的人给带回去,留着这个新荷包。

林牧这才知道这个用锦缎包裹的东西是什么了,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一个崭新的荷包,不过这次绣的却是一对并肩而游的鸳鸯。

虽然在林牧看来,这鸳鸯绣的还是有点抽象,不像鸳鸯,倒是像一对鸭子。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比一个荷包有了很大的进步,最起码针脚整齐顺眼多了。

在信的最后,左青霜又对林牧殷殷叮嘱,让他保重身体,并且流露出希望他能到京城看望自己的心愿,说她因为上次的事情,再加上快到年底了,她爹不让她乱跑,每天最多就是去跟她的太子妃姐姐,以及长公主等人一起玩,想出京城是不可能的。

林牧看完之后,又忍不住地看了第二遍,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前世的时候,中学时期甚至大学时期他还交过笔友,经常书信往来,谈天说地。

那时候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能在学校门房收发室门后的小黑板上看见自己的名字了,这意味着有信到了。

每次看信的时候都是一天当中最开心的时刻。

后来毕业了之后,他把那些收到的信都还留着,每次搬家的时候看到还是会忍不住拿出来回顾一番。

只是当年那些写信的人却早已经没有联系了,甚至连一次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再后来,人们都用上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通讯方式,很少再有人写信了。

不过却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写信收信的感觉了。

从前,车马很慢,信也很慢,但是正因为慢,才能让心中蓄满了期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