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鼓里种红薯

皇上主要是担心太子太过年轻。血气方刚,做出出格的事情来。。他也年轻过,知道年轻人总是不听老头子的话。

是一副眼高于顶,自以为是。

“我还听说了,你最近让大臣们做生意,这简直就是瞎胡闹嘛。”

“如果大臣们都去做生意,官司商勾结,将来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皇上的意思很简单,不能让官员们去做如果官员们做生意和老百姓争利。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等赚到钱,我就会命令官员们从桑叶中抽身出来。但是每个官员的政绩考核都是以经济为主。”

“为什么是以经济‘’为主!如果不抓精神文明建设这些当官的一旦只看钱,那问题很严重,一个人乱天下就乱。”

毕竟大楚国的传统是很奇葩的国度,所以不能让始作俑者出现。

“父亲,你多虑了。”

他说的话是非常正儿八经的话,没有一点点含糊其词。

本着大楚国一切积极向上的步调。

又等着自己有绝对的信心。

短暂的,让人阵痛策略是为了长久的未来。

“你一定要相信我父亲。”

叶天凌没有用父皇这种称呼,而是亲切的喊他父亲,就是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大楚国的根基还是在皇上的身上,整个天下都还是朝着皇上看齐,毕竟叶天林还是太子。

还没有继承大统,成为大楚国的皇帝。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他叶天成成为大楚国的皇帝。

如果没有,年无法在群臣中树立绝对的威信。

因此,还是需要皇上给他把此方向。

如果皇帝不站在他这一边,跟他对着干,那他叶天凌任何策略也将会泡汤。

“这件事我不想谈论了,还有一件事,必须和你说道说道。我听说你又要恢复内阁。”

“苏护之乱难道没有教训吗!”

皇上可以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现在只要谈到那个皇上,就无比的紧张。

“那不是内阁,而是皇上的名誉顾问。”

“你别跟我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你肚里有几根蛔虫,朕不清楚吗?”

“父皇即便是不建立顾问,那个以后,还会出现权力一人独大的局面,他和内阁也没有什么区别。全力向一个人集中是没法避免的,唯一的办法,皇上和太子都有处理这种事儿的能力。”

皇上听到叶天凌的话沉默很久,不知道该怎么和他继续商讨了。

“也许朕老了。”

良久之后,皇上才吐出这句话来。

“父亲,你最起码还能活个二三十年,您才六十岁,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养生,你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皇上摇了摇头叹息者说道。

“朕的身体正清楚。如果能看到大楚复兴。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大楚国能复兴父皇,你一定能活到一百岁。”

病情到了这个地步。

皇帝也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了。

他估摸着充其量自己能活个三年。

人生苦短。

一眨眼功夫自己就成了一个老头子。

唯一能够让他感叹和不满足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太短暂了。

自古以来皇帝都想长生不老。

这叶家的皇帝还比较理智,没有追求长生之道。

“父亲,没有别的事情的话,儿子就离开了。”

皇帝对叶天凌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今天皇帝没有别的,意思就是问问关心关心他而已。

叶天凌的回答,皇上还算是满意。

从养心殿离开回到东宫。

已经是深夜时分。

因为回来的太晚,苏晚晴和章巧儿都睡了。

于是也就不在搞那事儿。

毕竟每天如果都做,身体也吃不消。

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半个月时间。

每天上朝下朝。

回到皇极殿岐处理奏章。

晚上和张巧儿他们喝喝茶,聊聊天吃吃火锅。

到了十五天之后的早上。

沈家来人说,沈半城从海上回来,他们带着满满的一船一船的红薯滕。

海上用大船运,到了海边码头,转运内路河道小船。

大楚国位于南方,水网密布,所以红薯藤直接运送到京城码头。

得到沈家的消息,一大早的叶天成就直奔码头。

并且让谭骁的锦衣卫一起去搬运红薯藤。

一船接着一船的红薯藤被运上岸,码头上过往的人都看着这一幕,表示十分不理解。

红薯他们是一捆一捆的绑起来的,没有用东西遮挡,所以被人看得见。

“这是什么东西呀?好生奇怪!”

“这些藤蔓你是宝贝吗?”

“你没看到锦衣卫和皇太子都来了,这东西肯定是好东西。”

码头上的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叶天凌让锦衣卫将红薯藤运到皇家农庄。

至于还剩下的红薯藤先交给工部。

虽然公布不管农业,但六部之内只有公布跟农业挂钩。

因为工部管着农田水利建设,水库建设,河道修理。

皇家农庄种不下那么多红薯藤,还剩下百分之八十的红薯藤。

准备让京城附近的县全部都种上红薯藤。

但凡是种红薯藤的农户,每户人家都不住十两白银。

皇帝会派遣农业官员亲自教授他们种植红薯。

这个诏令有皇帝亲子颁布。

像这样重大的决策,皇太子的诏书根本就没有信服力。

所以还是要皇帝亲自颁布诏书。

这个召令一颁布下来。

被要求种植红薯的地区,一片哗然。

老百姓从来没种植过这种新鲜作物。

所以每个人脸上都浮现出惊恐不安的表情,一时间这些郡县有老百姓一片议论之声。

不过当他们听到但凡种植红薯每家,可以领取十两白银的时候,他们就马上有了兴趣十两。

毕竟死两银子可以让他们一家人生活一年。

一家人能赚十两银子,需要披星戴月。不知道忙活多少个日夜才能赚到。

就冲着国家给他们食两银子的份上,他们也要试种一下。

调动老百姓积极性的最简单办法就是直接给他们好处。

朝中大臣有很多都是持反对意见。

他们对红薯一点都不了解,认为万一中了没收成,那老百姓就得饿肚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