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裁撤?

“还有,亦力把里国书中也说,帖木儿帝国也是磨刀霍霍...”

“陛下,此战我大奉已达成了目的,不当咄咄逼人了。”

殿内,主和派的官员们,各个跪地上奏着。

而林枫,也的确是看到了亦力把里上呈的国书。

亦力把里,乃大奉开国时就有的藩属国,前身是成吉思汗分封给儿子察合台的封国,所以亦力把里,其实也可以叫东察哈台汗国。

其范围大概是而今的疆省。

也是中原口中的西域。

已然是到达了中原王朝所扩展的极限,因为其距离太远,而且那块地打下来也无利可图,加上亦力把里很识相,大奉一建立,便来认主朝贡,所以,也就乐的这般维持。

不过...

那只是大奉之前君王的想法,而林枫心中的野心,却是要将大奉变成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所有阳光下的土地,皆应该是大奉的,所有阳光下的臣民,也都该是林枫的子民。

自然的,各色各异的美女,也该是林枫的。

怎会因为一封小小的国书罢兵?

“笑话!”

“咄咄逼人?”

“瓦剌入侵大奉,自身没有本事,被打的全灭,而今我大奉不过是打回去,便叫咄咄逼人?”

“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何况,那所谓的亦力把里,不过是我大奉的藩属国,也敢前来叫嚣?”

“至于帖木儿帝国,旦有不服,也叫它尝尝朕的剑利不利!”

“瓦剌必灭!无需多言!”

林枫冷笑着说道,霸气无双!

主和派官员们被吓得各个噤声,腿肚子都打哆嗦。

而今大奉连战连捷,皇帝,也是越发霸气起来。

自然没有人敢公然胡乱反对。

不过...

“陛下,若亦力把里真与我大奉开战,其自然是不堪一击。”

“但是,瓦剌已然距离大奉很远,更别说更远的亦力把里了...”

“事实上,而今光是维系攻伐瓦剌的粮草,便已是十分艰难,若非朝廷从鞑靼那里征调了粮草,是已然有些供应不上。”

主和派的官员们,却是从这般角度反对着。

林枫倒是没有无视客观规律,而是淡淡道:“粮草若供应不上,那便从瓦剌去抢。”

“何况,亦力把里只是没有见到朕大军的厉害,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

“还有,帖木儿帝国一直对亦力把里有觊觎之心,亦力把里为了自保,也只能奉我大奉为主,安敢有反心?”

林枫说完,大臣们倒是一愣,事实上,大臣们连帖木儿帝国具体在哪,其实也不甚清楚。

但唯独知道这是个强大的帝国,这才是很多官员们反对的缘由。

只是没想到...帖木儿帝国却是对亦力把里有觊觎,而非是大奉...

不少官员都心中惊骇,这般远在千里的消息,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还是...东厂其实已经渗透到了这个地步了?

登时,一群人战战兢兢,也不再提反对之事了!

“说起瓦剌,而今对瓦剌的战后处置,却也是不得不提上议程。”

“此事,便交予内阁,以及各部官员商议,拿出一个稳妥的方法来。”

林枫淡淡说道。

内阁几位大学士,以及六部的大臣们,此时也都齐齐跪地。

“臣领旨!”

“还有,便是裁撤甘州,关中,晋州等地边镇边军之事,此时,众卿有何意见?”

林枫淡淡的说道。

这话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

九边那也是定下来的祖制了,是为了大奉稳妥防守的制度,在大奉边界设立边镇,由边军把守,是北部的屏障。

而今,皇帝竟然要裁撤?

“启奏陛下。”

魏胥作为内阁大学士,同时也是兵部尚书,自然是要出来说几句的,不过,他自是和林枫通过气了,此时当然不会反对。

“边镇乃大奉祖制,不过,而今鞑靼已被我大奉统治,瓦剌,而今也撑不了几时。”

“大奉的西北已越发安稳,继续维持着庞大的边军,的确已是个问题!”

“老臣支持裁撤!”

随即,兵部两个侍郎,也站出来支持着。

许多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边军按理来说,乃是兵部掌管,是兵部的心头肉,也是利益所在。

每年,光是给边军的军饷,军费,辎重,粮草,那都要过兵部的手,这是何等大的利益。

之前的兵部,便是这般吃的满嘴流油。

可没想到,魏胥掌管兵部后,竟是能令兵部也支持,这很是不简单!

毕竟,忠诚和利益对比起来,很多人都会选择利益!

不少官员已经心中暗骂魏胥这个只知媚上的佞臣了。

但却不得不出来反对。

“陛下,裁撤边军,国之大患!”

“是啊陛下,纵然而今鞑靼安稳,但我大奉在当地维系统治的兵卒并不多,若是鞑靼反叛,那皆时将酿成大祸。”

“没错,陛下,何况瓦剌还未平定,西北还有亦力把里,帖木儿帝国,万一出了什么事...”

“西北边军,有几个边镇,加起来四十几万人,裁撤之后,朝廷当如何安置他们,也成了问题!若是再有人图谋不轨,暗中煽动,这只怕更要酿成大祸!”

坦白来说,反对的大臣们,说的也都有些道理。

林枫自是懂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道理,许多边军士卒,就靠着当兵吃粮,裁撤了,的确会不安稳。

不过...

“纪鸿。”

“臣在!”

林枫却是突然喊起了户部的纪鸿,这让很多大臣不明所以。

“朕要你念一念,西北几个边镇,一年所花费的朝廷银两。”

“臣领旨!”

纪鸿显然是早有准备,当即站出来,随口便道:“大奉边镇共有九个,分别为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州、甘州、蓟州、晋州、固原。”

“去年,九大边镇共有士卒八十万。”

“辽东,一年的军饷为七百万两白银,甲胄约花费...”

“宣府...”

纪鸿便是将九大边镇的银两花费,全都说了一遍。

军饷,甲胄,马豆,粮草的运输,这些全部加起来,是一个惊人的花费!

“共计是一千七百万两白银,这还只是略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