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奇怪的谢郎君

县主留步。”

李拾月疑惑,转过身来就看到向她走过来的谢奕之,难掩神色一闪而过的意外。

谢奕之见她停下脚步,心中一喜,脚下步子更快,三步并两步走到李拾月面前,

“县主。”

李拾月退后小半步,微微颔首示意:“谢郎君,不知谢郎君寻我有什么事。”

这是第一次见面,可没什么交情,李拾月并不觉得她和谢奕之能一见如故,然后在此“叙叙旧”,这并不现实。

谢奕之仿佛不觉得自己唐突,双手抱在胸前,温润儒雅的笑容挂在面庞上:“方才未能与县主说得上话,想着日后有机会,出了寿松堂看到县主在此,一时追了过来。”

“说来这也是我第一次姨婆,有些不懂之处,我还要请教县主,还请县主不要嫌我烦。”

“怎么会,谢郎君一片心意是对外祖母好。”李拾月微微一笑,并不表现得过分亲昵。

谢奕之口中的话只得咽了回去:“如此就好,那就不打扰县主了。”

说罢他拱手离开,独留李拾月主仆原地疑惑。

尤其是春绫,扶着李拾月回了澄玉阁,终于是忍不住问出来:“这位谢郎君也太怪了些。”

莲冬接过她手里的披风,下意识地去看坐在宽塌喝茶的李拾月,见她神色无异,这才看向春绫。

“陪着姑娘出去一趟,这是遇到了什么事情,竟让你困惑不已。”

春绫眼中不解,将方才寿松堂和回来时的情形尽数学了一通。

“我就是觉得这位新来的谢郎君哪里怪怪的,具体哪里怪我也说不上来。莲冬姐姐,你见识比我多的太多,你觉得那位谢郎君怪不怪呀。”

莲冬没有急着说话,注意到李拾月放下手中的茶盏,已经目光看向自己。

她垂下眼角,细细回想着春绫的话:“是有些奇怪。”

李拾月伸手拖着下颚,另一只手搭在腿上,也不开口插话,笑呵呵的注视着莲冬思考的面庞。

莲冬沉默片刻,转首就对上春绫满脸疑惑:“我并没亲眼见过,是跟着老夫人时日多些,哪里就是见识多了。不过你说的那些,我倒觉得这位新来的谢郎君好像很了解府上的主子们。”

“若我没记错,谢郎君应该是第一次来府上。我好歹在老夫人身边侍奉的时日多些,有些事情曾听常嬷嬷说起过,老夫人未出阁时,与家中堂姊关系极好。”

“就是谢郎君的嫡亲祖母,如今的谢老夫人,关系再好自从谢老夫人嫁去冀州,咱家老夫人嫁入上京后,距离遥远,更不可能说三五日一封书信。不过逢年过节,倒有礼品问安书信往来。”

“问安书信常常是问候身体,并不在信中说明谁家什么情况。听你这么说,谢郎君好像很了解咱们老夫人疼爱姑娘。”

李拾月手一顿,本来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打自己的大腿,听了莲冬的话,她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

别说勋贵人家,就是寻常大户人家都忌讳外人知晓自己府中事,谢奕之如此了解荣国公府,是要做什么。

莲冬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忙噤了声,对着还要问什么的春绫轻轻地摇头,示意不要多言。

李拾月的神色有些严肃,她虽然不知道那些什么势力党派,可这些时日听徐云辞和徐老夫人的话,也能猜测到近来太子与燕王怕是争夺的厉害。

这个时候,李拾月万万不敢掉以轻心,只是没有证据,她也不好无凭无据告诉徐家人,说谢奕之来府上心术不正。

何况要说,也要去找徐云辞,自从那日她在徐老夫人面前明确的拒绝后,她在府上甚少看到徐云辞了,听杨氏的意思又是忙的脚不沾地,多数与燕王有关。

“这话不要出去乱说,都是无端猜测,也许是外祖母疼我,稍微有心都能打听到罢了。”

若是穿出去,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那岂不是更要坏事。

“对了,四爷明日要分出府去,就在荣国公府隔壁置办了院子,先前将两面的北面打通,明日就能住进去了。”

“这也算是乔迁之喜,姑娘可想送些什么过去。”莲冬转移着话题,不再提谢奕之的事情。

自从二房被分出来,徐怀楼觉得自己也是庶支一脉,也要分出来,想一想又不舍得徐老夫人,干脆咬牙多花了银钱,将国公府旁边的宅子置办下来,一进一出正好他如今官职的规格,又将两边的墙面打通,日常请安有的路要多些,其余没什么变化。

“是该送些礼,毕竟是新院子,你去库房挑一些好的,明日找个好时辰送过去。”

李拾月靠在软垫上,想了想又道:“我记得库房里我有一张上好的黄梨花木桌案,用来习字最好,明日找人抬了送去九娘那儿吧。”

这是她嫁妆里的东西,其余的是要莲冬自己看着挑,总不好失了面子的。

“那黄梨花木桌案可是跟着姑娘一道入府的,那可是不可多得珍贵好木所制的,姑娘可真要送给九姑娘呀。”

春绫眨巴眨巴眼睛,她记得在伯府时老夫人说过,那是姑娘年幼时,主母刘刚人打造的。

“我用不上,放着库房里也是落了灰尘。阿娘多年不曾归家过,用这个桌案赠与九娘,算是阿娘对侄女儿的贺喜吧。”

“至于四舅舅、四舅母那里,莲冬你仔细挑挑,既然要送人总不能随便对付。”

李拾月这么做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二房分出去后,家中郎君女娘排行都重新来。

从徐云辞往下都要往前提,比如徐云泊从前行四,如今就是行三。

可四房如今分家,却没有分的如同二房那般彻底,兄弟姊妹排行也就去了徐云洋和徐令琬,其余人都还在家中族谱。

比起徐云洋,李拾月更喜欢徐云泊,尤其是现在的徐云泊判若两人,主动和她说起之前,还道歉,真的有一个兄长的姿态。

“那三郎君那里呢,可要送些什么过去,听三夫人说,三郎君这次能在家住到年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