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石门镇大捷

“喳!”

遵化城是进出大明关内的要地,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掉。

想继续贯彻先前所定,那便要将所有隐患,都扼杀在萌芽中。

看着神情冷厉的皇太极,一旁的范文程,强压着内心惊骇。

这摆明是要屠城啊!

可联想到当前所处的境遇,范文程没有劝说什么。

大金若想劫掠大明,必须要将隐患全部扼杀掉。

眼下石门镇那边,出现了一支精悍的明军之师,谁都不能保证,会不会再出现第二支、第三支……

处在暗潮汹涌的乱世下,若没有能震慑外敌的强军。

一旦遭遇外敌侵略,首当其冲置身绝境的,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底层百姓。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明跟建虏在辽东这片黑土地上,不知交战过多少次,但无一例外,全都是战败后撤。

从萨尔浒之战,到抚顺,再到沈阳……

每每丢掉大片的疆域,就有大批的精锐之师。

被凶悍的建虏,在战场上斩杀,以充当他们的军功。

每每丢掉大片的疆域,就有大批的辽东百姓,惨遭建虏的屠杀。

以达到以少御多,统治抢夺来的疆域的战略目标。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朱由检坐在一块石头上,保持这般姿势,已有一炷香的时间。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围在左右的一众人,无不暗暗揣摩,只怕天子的心里,在担忧前线战场的局面。

“哒哒哒……”在这泥洼铺的土地上,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忽然响起。

这叫聚在朱由检身边的众人,无不提高警觉,看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

“皇爷,是前锋营的京卫骑兵,护送的好像是勇卫营的武阉。”

王承恩看清来人后,强压内心惊意,忙低首对朱由检说道。

“武阉!?”

闻言,朱由检站起身来,定眼看去,见朝自己驰来的骑兵队伍,还真是勇卫营麾下武阉。

这个时候,周遇吉统率的勇卫营,谴派麾下武阉骑兵。

从蓟州方向朝泥洼铺驰来,那表明是想向京城送什么的。

难道周遇吉他们,初抵石门镇一带,便遭遇来犯的建虏了?

是伤亡惨重?

还是取得大胜了?

就当前所处的这种局面,朱由检的内心,难免变得不安起来。

进犯的建虏,正围着遵化城打,留给大明的时间不多了。

若出战的勇卫营,没达到预想的效果,出身未捷身先死。

那后面的仗,根本就没办法去打了,时间上就来不及了。

这离煤山太远了,想上吊也吊不了了……

“……”

此时不光是朱由检,待在身边的王洽、李邦华、朱纯臣等一众大臣。

勋戚、将校,那心情就更加忐忑了。

天子器重的勇卫营。

这个时候谴派麾下武阉,从前线赶赴过来,这摆明就是朝京城方向去的。

“报!石门镇大捷!”

“勇卫营迎战来犯建虏,与之展开激战,全歼所部七百余众建虏!”

“勇卫营百户郑忠,奉命传捷!”

在这等紧张的氛围下,郑忠的这声怒吼响起。

“哈哈!”

朱由检抚掌大笑道,“不愧是朕之勇卫啊,好,好,好!”

“竟全歼七百余众建虏,勇卫营,当属我大明第一军!”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此起彼伏的恭贺声,此刻在朱由检耳畔响起。

王洽、李邦华、朱纯臣等一众大臣、勋戚、将校,一个个神情变得激动起来,眉宇间透着难掩的喜色。

自国朝得知建虏进犯一事,所得前线紧急军务。

不是告急,便是某某要隘告破……

尤其是大安口、龙井关、喜峰口接连被攻破,更是导致朝野震动。

朱由检面露笑意,在众人的注视下,对翻身下马。

欲向自己行礼的郑忠,说道,“把报捷奏疏,拿来让朕看看!”

“奴婢领旨!”

郑忠当即拱手应道,随后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掏出那份报捷奏疏。

双手捧着,缓步走到朱由检跟前。

原本呈递报捷奏疏之事,是想让孙承宗派人送抵京城。

但临走之际,孙承宗却亲点郑忠带队。

勇卫营于石门镇一带,迎战来犯建虏,并取得这等骄人战绩。

没有勇卫营的人,此事说不过去。

王承恩警惕的看着郑忠,说到底,郑忠是先前依附魏忠贤的武阉营。

哪怕随军出征,立下战功,该有的警觉,还是要有的。

“好啊,朕果然没看错萃菴,没看错勇卫营啊!”

朱由检看完手里的报捷奏疏后,赞许道,“以三千正兵,于石门镇外围,诱敌迎战来犯建虏。”

“诸卿,你们也都来看看。”

言罢,朱由检将手里的报捷奏疏,递到了王洽他们跟前。

王洽忙走上前,眉宇间透着激动。

接过眼前的报捷奏疏,李邦华、朱纯臣等人,则围了上来。

自萨尔浒之战算起,大明于辽东折损众多精锐之师。

这使得从天启朝到当前的崇祯朝,就从没出现过,全歼一部建虏兵马的战绩……

曾几何时,在辽东那边的战场上,驻守各处的明军。

从不敢跟建虏展开野战,生怕被建虏全歼了。

谁能想象的到,往往一个牛录的建虏兵马,就敢主动追杀十倍,乃至更多的明军,往死里揍。

“郑忠是吧?”朱由检抬起头,看向保持作揖姿势的郑忠,说道,“起来吧,在朕面前,不必这般拘谨。”

“在国朝危难之际,你们能继续为国朝尽忠。”

“过往的种种,就不必再记在心里了,你不必亲去京城了,即刻返回石门镇。”

“传朕口谕,言,朕之勇卫,所获石门镇大捷,朕心甚慰。”

“勇卫营出战精锐,于战场斩杀建虏者,一律按军功来记,随军待战的精锐,亦记半功。

“还有你郑忠,竟斩杀建虏贝勒萨哈璘,再记一功!”

“待此番打败建虏,国朝之危解决,尔等所立之功,朕定不吝封赏!”

“另外,再告诉周卿,建虏蒙此大败,定不会善罢甘休,叫其小心行事。

“不可强打,率部暂避锋芒,寻找合适战机,再袭扰建虏。”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切记,切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