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到头来却成了一场空…

对于这样的结果,杨方兴一开始是没想到的。

如果他们辽东义军,真的是这般的话,那自此以后,将成为大明遏制建虏的先驱,不管在战场上,取得多少次的胜利,都不能在辽地站稳脚跟啊。

毕竟过去为了坐稳辽南三卫,甚至是定辽右卫等地。

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在上述地域进行分田,查抄投效建虏的二鞑汉奸,整饬驰道和水利设施。

凭借着上述所做诸事,使得治下底层群体,对于辽东义军是有好感的。

如果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能在上述地域发展数载,逐步明确赋役制度、律法体系,那是能成长为区域政权的。

可惜,朱由检靠一个军火贸易,就遏制住了李自成的这一野心。

面对好战的建虏八旗。

面对骁勇的建虏八旗。

就李自成麾下那点家底,想要抗住建虏八旗的猛攻,就必须从大明订购大批军火,继而武装起麾下将士,确保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李自成是有野心的。

黄台吉是有野心的。

一山难容二虎啊。

这两头猛虎,被朱由检挑拨着撕咬,除了会叫双方不断受损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可能。

“现在的态势,不就是逼迫着我军这般做吗?”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李自成苦笑着摇起头来,“欠下大明这般多债务,如果我军不清缴的话,上相觉得崇祯会给咱们各类火器、火炮吗?

失去大明的输送,我辽东义军在这战场上,能扛住建虏的凶悍攻势吗?

更别提双方都打红眼了。

我辽东义军和建虏八旗,已然是不死不休的存在,就算黄台吉向我们示好,上相敢去建虏麾下吗?”

杨方兴,“……”

对于这样一种结果,杨方兴自始至终就没有想过,可现在真这般做了,杨方兴的内心却有些泄气了。

如果说这一次退让了,将所辖疆域悉数移交给大明,充当先前所欠债务的抵押,那今后他们辽东义军,也难逃这一命运。

“辽地,终究是不属于我们啊。”

李自成感慨道,“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和建虏八旗的一次次交战,与大明进行这种合作,不断的增强我军的精锐规模。

等到麾下聚拢的工匠多了,配合着大明将建虏八旗,彻底驱逐出辽地后,那毗邻辽地的广阔地域,就将是我辽东义军的疆域了!”

李自成也算想明白了。

想在辽东站稳脚跟,是不现实的事情。

毕竟远在京城的朱由检,实在是太奸诈和厚黑了,算计起人来,根本是什么都不会顾忌到。

“叫天佑殿、六政府等有司衙署,都进行相应的准备吧。”

李自成眉头微皱,看向杨方兴说道,“将能带走的全都带走。

除了义军所辖官吏外,其他群体愿意跟随辽东义军走的,就到辽阳镇再度起家。

不愿意走的不强求,但是我军麾下将校和官员,敢有妄图脱离者,就地格杀!”

“喏!”

面对李自成的威慑,杨方兴忙作揖应道。

就当前这等形势,上了船的他,岂能轻易的下船呢,李自成这条大船能走多久,是谁都想不到的。

战争是无趣的。

朱由检最不喜欢的就是战争,他更喜欢的是和平,因为只有和平,才能将他的谋划逐步的实现。

可是处在这等境遇下,就算心里再怎样不喜欢战争,也避免不了战争,毕竟野心勃勃之辈太多。

大明太富庶了,疆域太辽阔了,这叫很多人都生出觊觎之心,都想推翻大明,继而替代大明。

可是大明岂是那般好被取缔的?

是。

大明处在小冰河时期下,累世积攒的矛盾和隐患,在频生的自然灾害下,被不断的扩大影响。

可小冰河时期的特色灾害,又不止是大明在承受,别的势力也要承受,建虏要承受,蒙鞑要承受,朝鲜要承受,倭岛要承受……

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灾害!

辽阳城。

“汗王,海州卫一战的损失,统计出来了。”

范文程忧心忡忡,跪倒在地上,向沉默的黄台吉禀明,“此战…满洲八旗折损数千精锐,蒙古和汉军……”

“够了!!”

黄台吉怒目圆睁,向前探身,对范文程声嘶力竭道,“不要给本汗讲这些,本汗就想问你,崇祯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海州卫一线战场上,出现在空中的热气球,对黄台吉所领八旗劲旅而言,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处在这一时期下,连热武器都没有全面普及。

战场上的交战方式,是冷兵器和热武器交替配合。

以火炮猛攻击垮敌军,以各类精锐兵种冲击敌军,骑兵冲阵,车营兵破阵,各类步卒交替,继而战胜所遇敌军。

在这样一种战争形势下,突然出现一支在空中作战的队伍。

且没有任何有效办法,能够进行抵御和反击,这对军队的士气打击,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封建社会的一项标志,即启蒙教育尚未普及,文盲遍地走的基调下,对封建迷信这等思潮,还是很普遍的。

特别是对建虏八旗而言,那就更是这般了。

“主子,奴才也不知道啊。”

范文程强忍惊惧,不敢去看黄台吉愤怒的注视,双手哆嗦着,“就海州卫一线的战场上,所出现的那些大球,此前绝对没有记载过……”

“本汗当然知道!”

黄台吉愤怒道,“本汗就是不知道,才问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本对我大金有利的局面,为何就这般功亏一篑了。”

黄台吉的内心很是不甘。

原本所处的战局,是对黄台吉极其有利的。

只要能在海州卫一线,重创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那辽南诸卫、定辽右卫等地局势,就基本算是盖棺定论了。

拼着这般大的伤亡,只为能除掉辽东义军这一掣肘,继而积蓄力量,直面大明在辽地戍守的军队。

可到头来却成了一场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