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李康胜

《名尊琉璃坊》宝安县总部正式开业,标志着侯垚的产业规划正式走入正轨。

当日在海县发生的奇迹一幕再次在宝安县完美复刻,而且比之前那次还要来得更加轰动。

侯垚在挂牌开业的当日,还安排了一幕光影大戏。

只见一尊手持琉璃玉净瓶的道人虚影伫立天空,手中的杨柳枝轻轻一挥就将《名尊琉璃坊》的楼布揭开,

一时间金光四射的《名尊琉璃坊》出现在世人面前,仿佛仙人修建的神迹。

之所以要费尽心机地安排这样一场大戏,一方面是给几个核心学生介绍光影科学;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彻底地震慑县内宵小之徒。

现在民智未开,用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能让大部分普通人失去敢与自己对抗的勇气。

只要保持自己的神秘,那么宝安县就无人可以鼓动百姓与自己正面对抗。

只要出不了民乱,自己的地位就可以稳如泰山。

继《名尊琉璃坊》之后,《名尊醉仙酒》也正式上市。

名尊醉仙酒号称‘真仙一碗醉三日’,一上市就成为乡绅、贵族追捧的宠儿,

最低五十六度,最高达六十八度,远超这个时代的所有好酒。

而且品种还很丰富,广东本就盛产水果,尤其是荔枝,个大肉厚,最适宜酿酒。

‘名尊荔枝仙酿’就是《名尊醉仙酒》的招牌名酒。

每日都是供不应求,南头城的各大酒楼,青楼,如果摆上几瓶《名尊醉仙酒》都做不了生意。

随着这两个产业的全面铺开,宝安县的名声短时间内传遍了周边各省。

不到一个月,来南头城的商人便多如牛毛。

对这种情况,侯垚也是早就有了应对方案。

之前清退的城内各烟馆、赌场,早就改造成了各种档次的客栈。

衙门的差役们也专门做过应急培训,治安维护也井井有条。

还在城门树起了高牌,将在宝安县内经商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对应的手续,写得清清楚楚。

由于“名尊醉仙酒”的产业是挂在县衙名下,想要订购这种酒都要找衙门报批。

为此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政务办事区,方便商人前来咨询。

宝安县衙门有了《名尊醉仙酒》的收入,一下子就阔绰多了,

侯垚给所有人都重新订了薪水,地位最低的皂隶都每月都有一两银子的收入。

而地位最高的快手,也就是俗称的捕快,

按级别高低收入最少的有二两银子,最多可达到每月五两的天价薪水。

给这些差役这么高的薪水,自然对他们的要求也有提高,首先一点就是禁止吃、拿、卡、要。

要知道这个时代,衙门的差役们虽然都是贱役,但是他们手中的实际权力却是一点也不小,

百姓们惧怕官府,不愿报官的很大程度就是被这些小吏坑怕了,

侯垚通过掌控这些小吏的钱袋子达到掌控整个衙门吏治的目的,

这便是他为什么甘愿把高度酒产业挂到衙门名下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可以借酿酒的名义伺机屯粮,

酒厂如果在他自己名下,那关注这个产业的人可能会很多,打歪主意的人则会更多。

而在官府名下,想打这主意的人就得掂量掂量了。

更何况挂在衙门名下,他拿这钱去行贿上级领导就变得光明正大了。

不,这已经不算行贿,而应称为上缴。

进入三月后,宝安县几乎一日一变,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仅县城内的面积已经远远不够其发展空间,城墙周边也搭起了各种简易的棚子做起了各种买卖。

虽然宝安县的发展已经一片欣欣向荣,但是由于距离太远,各方大佬一时都还没有动静。

别人没有动静也就算了,但有一个大佬却是有些坐不住了。

……

李康胜眼见南头城一日胜过一日的兴盛,心里如猫抓狗挠,他也想挣钱啊。

别看他经营着黄田盐场,但是手下这么多人要吃喝拉撒,光靠这点收入也是入不敷出啊。

大夏开国之初,朝廷设立鹏城千户所城是为了对抗倭寇的袭扰广东沿海,

但是自从汪直崛起之后,倭寇主要只在江浙一带转悠,很少有到广东的时候。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鹏城千户所城都破败不堪,只有几个守城老卒装点门面,

直到三十多年前,李康胜接任了鹏城千户所的千户,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鹏城千户所城的满编兵额为一千一百多人,朝廷实际下发的军俸只够一百人份的,

因此李康胜要养满编的兵额就得自己想办法搞钱,

三十多年前的宝安县远没有现在的人口,

私盐也没有现在这么猖獗,这股私盐的风气其实就是被李康胜带起来的。

当年二十出头的李康胜在南海卫屡立战功,功勋卓著,从一个小兵一路升到南海卫指挥使司镇抚。

可以称得上是个传奇,这样的人物,又是马温文的外甥,皇帝也无法忽视其存在。

关键李康胜的父亲只是平民,符合皇家婚配原则,于是就遣人去找马温文,希望能结个亲家。

李家能攀上皇亲,那是绝对的高攀了。

马温文自然是无比乐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这就打算把人先调回京师五城兵马司。

没想到调令发到南海之后,李康胜竟然抗旨了。

原来他提前知道了自己舅舅和皇帝要他娶公主的消息,

那时他已经有个青梅竹马的女友,两人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又正值年少轻狂的年纪,根本不顾后果。

这一下就激怒了皇帝,于是调令再变,让他到鹏城千户所城任千户。

名义上是给他升了一级,实际上等于是被发配了。

李康胜带着他的一帮老兄弟上任,到了鸟不拉屎的鹏城千户所,被逼无奈之下,只能干起了私盐的买卖。

如果只此一件事的话,李康胜或许也还有翻身的机会。

只是后来的剧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被皇帝指婚的那位公主因不满被人退婚,

在一位皇子的帮助下偷偷跑出了皇宫,还千里迢迢地跑到鹏城把李康胜大骂了一通。

李康胜一脸懵逼,那时他与青梅竹马的女友闹了嫌隙,两人感情正出现危机,

而宛如仙子化人般的公主突然出现在他面前,那一通大骂立马就骂进了他的心里。

李康胜悔不当初,因此拼了命地讨好公主,企图挽回赐婚,于是就带着公主四处游玩,打算舒缓她的怨恨。

然而两人游玩到南海府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秀才,公主对那秀才无比上心。

竟要求三人结伴同游,李康胜拗不过公主之意,只得同意。

谁也没想到这一结伴就结出了乱子,公主执意要去秀才的老家崖州看看,

结果三人刚到达崖州海县的当天晚上,一伙海贼袭城,把秀才和公主都给带走了。

李康胜虽然有功夫在身,拼杀了出来,但是丢了公主,自此前途尽毁再无翻身的可能。

公主私自出宫,还被海盗抓走,这种皇室丑闻自是不可能散布出去。

因此外界便都传闻他是因为有个首辅舅舅才不能升职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他有个首辅舅舅,皇帝早就找无数个借口将他杀掉了,

可见这世间的传闻得有多可笑,完全就是颠倒黑白。

李康胜前程被毁后,便一门心思放在了搞钱这件事上,

但是他又没有什么经营才能,只会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挣钱,那就是扩大私盐的产能。

由于害怕干得太猛会被皇帝盯上,于是又拉拢了一大批位高权重的人一起干,

其中包括了前太子和数位皇子。

这样大规模无节制地贩卖私盐,严重影响了朝廷的盐税收入。

最终结果就是直接导致了十六年前的那场大清洗。

朝廷直接派出一卫之军清洗了宝安县所有的私盐势力。

外界传闻的朝廷军队被海盗击溃,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朝廷借海盗的名义将前太子和几位皇子的势力连根拔除。

这场风波中,李康胜因为提前得到了风声,在清洗前的半年就已经收了手。

所以最终他平安躲过一劫。

这十几年来宝安县的私盐规模比清洗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因为对朝廷的盐税影响较小,朝廷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规模扩大,但对朝廷的盐税的影响更小,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梁永贞。

十六年前,大清洗结束后别的盐场都关了门,就李康胜的盐厂一家恢复了生产,

虽然盐是产出来了,但是由于刚被清洗了一次,贩卖渠道都被销毁了。

正在他头疼怎么卖出去的时候,梁永贞找到了他。

将他所有的货都买了下来,至于销到什么地方去,李康胜并不清楚。

但是自那以后梁永贞就成了宝安县所有私盐贩卖的唯一渠道。

不过最近这几年,宝安县的私盐规模实在太大,

梁永贞卖得非常吃力,导致盐价一降再降。

李康胜的收入于是就出现了大幅度的缩水。

他自是不能甘心,但是又逼不了梁永贞那边,只能动起别的脑筋找补回来。

收保护费就是他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妙招,只可惜也收不到几个钱。

如今看到侯垚的产业日进斗金,李康胜自然是按捺不住的想要去分一杯羹。

“朱良奥,我让你派人去约侯垚的你派了吗?”

“派了,不过侯垚一直说他没空,让我们等一等。”

“妈了个屁的,这个侯垚,要是不看到钱的面子上,老子就砍死他丫的。”

就在此时,一个士兵闯了进来:

“禀报千户大人,侯知县回复说两日后在四海班恭候大人……。”</ap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