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红飞过三

乱红飞过(三)

寝宫里,杨妃手里端着一只羊脂玉碗,在柔和的日光映射下,碗里那枚银勺微微泛着光华,隐约中,那个小小的幼童就端坐在膝前,而自己正一勺一勺喂他吃饭。

他温润如玉的面上一双黑漆点画般的眼睛亮晶晶地望着自己,一双难以描画的粉唇微微笑着:“恪儿要一辈子呆在娘身边,等到娘不能行动了,也这样喂娘吃饭。”

她微笑着抚摩着他娇嫩的面庞,微微笑道:“等到了那时候,我的恪儿已经成亲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怎能一辈子依偎在娘的身旁?”她嘴里这样说着,眼角却徐徐地有湿湿的东西不断滑下。

那个幼小的孩子扑到她的怀里,叫道:“求娘亲不要伤心难过!恪儿不要长大!恪儿不要成亲!恪儿愿意一辈子呆在娘身边!”

有咸咸的东西又滚落了下来,这湿湿的东西汇聚了成了一条小溪,潺潺落进莹润的玉碗里,溅起了朵朵珠花,那一双端碗的手竟然也微微颤抖……

“母亲”。

杨妃浑身一震,回过头来见正是李恪,就问:“已经向她告别了?”

“是。”李恪神情木然。

杨妃拍了拍儿子的肩:“你安心地去吧,母亲我会经常关照武媚的。”

李恪猛地抬眼望了母亲一眼:“谢母亲!”

“连母亲你也要谢吗?”杨妃想笑,但一滴泪却涌了出来:“恪儿,到了吴国,你一定要谨尊父皇教悔,做个谨慎恭顺的良臣。^诺^书^网^e^看?免费?提供?^^吴地阴雨连绵,你身上又有旧伤,母亲为你准备了几剂良药,天阴时记得要敷上。四季衣物都放在里面……”

“母亲,恪儿有贴身侍从,这个母亲不必挂心。”李恪笑道。

“还有……你酷爱狩猎,这个母亲本不该干涉,但凡事都要有个度,你父皇体恤子民,对于扰民之行绝不会姑息。你切记不可肆意妄为。”

“母亲教诲,恪儿谨记在心。”

杨妃又认真端详了一下自己儿子,将他的衣襟整了整,笑道:“恪儿,我的好儿子!你会是这个世上最棒的男人!去吧,向你的父皇道别。尽快离开这里,免得其中再生祸端。”

“母亲,恪儿这就去见父皇。”李恪久久地望着母亲,道:“母亲,恪儿此次远行,很难再回长安,母亲凡事要想开些……”想到母亲坎坷的一生,李恪强把自己的一声叹息留在了心底。

看着李恪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杨妃感到脸上有一种凉凉的寒意,她伸手一拭,这才觉自己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她索性不擦,任由这咸咸的东西如涓涓小溪般潺潺流进自己嘴里……

李恪收拾完了行李,回望武德殿,三年来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正在他沉思之际,忽听得身后有脚步声,随即有个声音叫道:“恪儿,留步!”

李恪惊异地回头望去,却见是叔叔江夏王李道宗、荆王李元景、长史权万纪,他慌忙与诸位见礼。

李道宗拍了一下李恪的肩,怒道:“怎地回吴国去也不告知叔叔?”

李恪笑道:“事出突然,没有来得及与二位叔叔告别,还望见谅。”

“是皇上令你离京的?”荆王李元景道。

李恪道:“李恪近些夜里一直梦到吴国百姓,忽然想到已经离开吴国三年了,就想回去看看。”

权万纪道:“此时怎能回去?如今朝中大臣已经分为两派,接下来就只看皇上的主意了。”

李恪欲言又止,沉默半晌对权万纪道:“李恪对诸位叔叔和权先生的抬爱感激涕零,但如今局势已有定数,望两位叔叔和权先生不要因为李恪而被朝中权臣记恨在心,如若那样,即使李恪远在江南也会心有不安!”

权万纪怔了一下,接着道:“哼!都是那个姓长孙的在朝中作祟,使得群臣都不敢说实话!”

李恪握住权万纪的手,道:“欢聚多日,终须一别!都道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李恪临别之际,有一句话送给先生:先生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一腔赤诚之心深深感动李恪,并将伴随李恪终生!但现在父皇徙先生为齐王长史,那齐王与恪儿又不相同,先生行事还是要多加小心,遇事不可太过认真。”

与诸位道别出了宫门,李恪徐徐回望甘露殿,一横心上了马车径往城门外而去。

车子行进了大约半个时辰缓缓停了下来,有侍卫上前至轿帘处,道:“殿下,已经到了杨夫人府邸了。”

李恪听了浑身一震,对旁边的萧云岚道:“你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

缓缓穿过生满翠竹的清幽小院,一曲婉转悠扬的琴声荡漾在染有芬芳青草气息的空旷天空,李恪望着这自然的美景,微闭双目深深吸了一口这田园的气息,心里禁不住想:也许适合我的并不是繁华富丽的太极宫,能生在蓝天之下、碧溪之上,每日与朝阳晚霞为伴,也不失为一种美妙的生活。

李恪对家童道:“请禀告杨夫人――武照朋友、长安李某求见。”

不一会儿,家童上来道:“夫人请公子进去。”

潺潺的琴声如起伏连绵的大海泛着幽幽的碧蓝,使得李恪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奇妙的幻境,嘴里不由得吟道:“

抚琴东窗前,

明泉日潺?。

白菊散秋蕊,

青竹犹弄弦。”

呵呵~本人本来不擅长音乐,不擅长作诗,但是为了表现人物很有才华,也做了好几歪诗,请多多指正多多包涵(*^_^*)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