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波澜

原来李佑打的是这个主意啊。

真不愧是读书人,镇安县读书人的排名前五十的男人,才五分钟时间李佑竟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这金莲也是厉害,在武家看着是武知当家做主,可是武家也算富裕的家业,都被武知为了金莲败了。现在竟然在五分钟的时间内攀附上了县学增广生李佑,竟然使李佑为了她放弃对衙役的鄙夷,邀请曹休以求能将她接到家中来。

这……

有点不太好吧。

虽然曹休也借着这仙人跳的案子把武家最后一点家私给敲诈来了,可是曹休毕竟没有破了他的家。www.

可是李佑这要是把金莲接走了,可就等于破了武知的家啊,也就等于把武知逼到绝路上了啊!

曹休想到这里,就要找借口拒绝了李佑的邀请,这样子就不需要纠缠到李佑——金莲——武知三人之间的纠葛中了。

可是等下还得让李佑把案子撤了,曹休也没想好拒绝的话,便没有开口。决定先等李佑把案子撤了再说。

来到县衙,县衙内相对往日也热闹多了,因为今天是放告日,是县内普通人上告的日子,也是知县审理一些寻常案子的时候。

曹休李佑来时,正巧知县正在审理山姑庵的五个尼姑,两人便站在人群中看了起来。

李佑可能是想看看拐卖自己妻子的人被判了什么罪,而曹休则想看看案子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毕竟,当时那尼姑提起大官人、二官人、三官人的时候,显得这是一伙很有势力的团伙。而且这尼姑庵也和大官人关系匪浅,毕竟大官人闲着没事时会到山姑庵中闲玩。

可是案子随了李佑的意,没有随曹休的心。

案子的审理过程中没有任何突变的。

虽然为了保护妇人的名誉,被拐的李张氏并没有前来,可是这些尼姑也没有狡辩。知县刚问两句就全部招供了,让周围等着看尼姑被打板子的人都失望极了。

拐卖妇女一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甚至都没有拐卖成功。——可能有拐卖成功的案子,可是县衙毕竟没有掌握一点信息。

知县也不好判斩监候这样子的处罚,只是判了发配偏远地区,十年不得返回!

大乾朝普通人没有监禁,所以发配偏远地区十年,也等于后世的十年有期徒刑了,甚至更严重一点。

要是拐卖人数超过三个,或者拐卖过程中有人员伤亡,或者有因为家人被拐卖后伤痛逝世的。

按大乾律基本就是斩监候了。

要是情况更严重恶劣,如有采生折割的罪状,那就是凌迟了!

除了五个尼姑的拐卖妇女案外,还有几个其他的案子,不过都是快班侦办好、刑房根据大乾律已经写好审判结果的。知县大人在大堂上主要是见下犯人,看看有没有冤案错案的。一般的案子都是这样子的处理流程,只有大案要案才会是知县大人亲自审理的。

同时也有几个小案子是今天刚刚上告上来的,知县也只是审问了两句,就让他们退下了。这些案子后面也会交给刑房去审判,有需要侦办的刑房会沟通快班安排衙役去侦办。

需要知县紧急处理的大案要案也不会等到上告日才到县衙上告的。

一共十几个案子,知县用了不到一中午就处理完了,剩余的事情或流程就是刑房和快班状班这人的事了。

毕竟知县大人身为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宦于四方,怎么可以整日操劳呐。下午时刻知县大人还需要净身修养,与妻妾享受欢乐呐。

见王中昆从县衙正堂回到刑房,曹休赶紧走到刑房内。虽然曹休知道王中昆针对自己,还处心积虑的要打自己板子,可是毕竟他是刑房经承,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见过王刑书,刑房书吏帮役曹休参见。”曹休拱手行礼道。

“哼”

王中昆轻哼一声,撇了一眼曹休,说道:“今日已是三天期限,我命你去侦办李秀才上告的歹人设局仙人跳坑害李秀才的案子可有眉目?可成抓到案犯?”

曹休偷笑了一下,赶紧低下头说道:“禀告王刑书,案犯还未抓到。”

抛开事实不谈,曹休现在的确没有抓到案犯,案犯武知还是家中忧愁今后的生活呐。

听到曹休讲还没有抓到案犯,王中昆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准备好好的骂他一顿。

谁让这小子莫名得了巡检青眼,推荐给知县的书启师爷,加上他舅舅李中案的举荐竟然顶了自己推荐的人。要知道自己推荐的人不光是本家子侄,自己还收了不少的好处。

这可不是一个小小书吏帮役位置的事。

因为过一段时间有一个老书吏就要退休,而他的子侄实在不争气,进不来县衙的大门。王中昆谋求自己的子侄这个时间段进了县衙当书吏帮役,才有可能通过这段时间的运作,让他接上老书吏的位置,成为县衙正式的书吏,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一辈子还是个帮役!

这一步被曹休顶了,后面就算再进来,时间上也差了些,想要顶老书吏缺,可就难了许多!

“你这惫懒的……”

王中昆润好嗓子准备开骂,这是一个声音插了进来。

“王刑书,我要撤案!”李佑的声音插了进来,打断了王中昆要骂出来的话。

“你……”

王中昆正要骂人,被人打断很是生气,准备对着打断自己的人先骂上一顿,可是抬头看到是一身澜杉的秀才公李佑,就强行咽下去了。

王中昆虽是刑房经承,李佑也要敬称一声刑书,可是在大乾律上,王中昆只是个贱吏,辱骂秀才是要被打板子的。

闲下没人的时间骂就骂了,可是县衙重地辱骂秀才,就算是刑房经承也是扛不住的。

真当赫赫大乾律是废纸不成?

“李秀才,你为什么要撤案啊?”王中昆咽了一口气问道。

“嗯,”李佑看了一眼曹休,说道,“这是一个误会,只是一个同道好友给我开的一个玩笑而已。有劳王刑书了,给我把案子撤了吧。”

要是后世,这也算刑事案件了,报案人是没权利撤诉的,可是在大乾朝,只要不是杀人谋逆的案子,都是可以撤诉的。

而且知县大人还希望报案人最好撤诉呐。

因为大乾朝是根据夫子儒家思想来治国的。夫子的治国理念是息案少讼:夫子认为人有私心杂念,才会有争执,才会告官上诉,只要提升人的情怀道德,那么就会减少杂念,那么诉讼就会减少了。

所以诉讼越少的地方,人们的思想觉悟儒家教育就越高,那么这个地方官做的就越高。

思想觉悟看不了,可是案子的数量是可见的。所以地方官要想办法减少告官上诉的数量了。

所以,只要李佑要撤案,王中昆是没有办法阻止的!

要是普通百姓,王中昆还可以诈一诈,不许撤案,可是李佑是秀才,是县学增广生。

王中昆敢不让他撤案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