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高仙芝,封常清双双被斩,哥舒翰出场

画面之中,叛军兵强马壮。

反观陈留等郡的大唐中央军,气势上就已经弱了一个等级。

「十二月八日,安禄山挥师西进,势如破竹攻陷荥阳等城,荥阳离洛阳百里之遥,叛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东京洛阳。」

「此时,封常清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募兵,进驻虎牢关,准备据险而守。」

「可中央军久未逢战,战斗力实在弱的没法看。」

「而他临时招募的这几万人大多都是未经训练的民夫,招募来之后几乎没怎么训练,夸张点讲,这些民兵连军令都看不懂。」

「于是双方的第一战,没有任何意外,封常清部全线溃败,虎牢守不住了。」

金榜的画面再次变化。

面对叛军的冲锋,民兵和中央军组成的防线就像一张脆弱的纸一样。

被直接捅开了一道口子。

然后,封常清的军队就直接崩溃了。

而且是全线溃逃。

「封常清也不是寻常人等,他很快改变策略,沿途收集余众边打边退,虽然连战连败,但是也阻挠了叛军南下的脚步。」

「但是很快,封常清发现,洛阳周边已经被叛军扫荡干净,洛阳马上就成孤城了。」

「没办法了,如果不想作困兽之争,只能放弃洛阳,带领主力退守潼关!」

「临走前,封常清将带不走的军需全部焚毁,不给叛军留下任何物资,带领仅剩的中央军奔袭陕郡。」

「自此,以洛阳为首的第二道防线就此崩溃。」

「前两道防线被攻破,安禄山只用了十天时间。」

「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叛军进入洛阳,大肆烧杀抢掠。」

「封常清退至陕郡,将叛军实力向副元帅高仙芝如实禀报:“叛军累日血战,兵锋不可阻挡,万万不可直面敌军。且潼关无兵,若叛军放弃进攻河南,直奔长安,则京师危矣。我们此时应该放弃河南,退守潼关,先保住京师。”」

「由于高仙芝与封常清是好友,加上此刻战况又如此危急,所以高仙芝采纳了封常清的建议,放弃陕郡,仓促退保潼关。」

「从战略上来说,两人的选择没有错。」

「河南已经无险可受,若叛军冲破潼关,朝廷方面将进退两难。」

「从安禄山起兵不过月余,便已占领河北、河南的大部分土地,并毫不费力地拿下东都洛阳,大有和大唐平分天下之意。」

......。

大唐武德。

面对唐军大败的结果,李世民反而松了口气。

他知道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几万人守潼关绰绰有余。

可以和叛军慢慢耗...。

就连一旁的李渊也安心下来。

潼关有多难攻,他是清楚的。

败了没关系,只要认清自己,采取正确的战略,迟早我们会打回来的。

......。

大秦。

在看到安禄山带领叛军势如破竹接连破敌的场景。

嬴政直接惊呆了。

他本以为李隆基所设立的三道防线坚不可摧!

却没想到脆的跟纸一样。

“卧槽,这群镇北军好强的战斗力啊!”

“我靠,他们怎么这么猛啊!”

“王翦,你怎么看,打的赢不?”

大将王翦嘴角抽了抽。

给了个不算准确的回答。

”五五开吧!”

......。

文字盘点继续。

「唐军接连战败,大唐国土一再丢失。」

「如此棘手的局面让七十一岁的你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愤怒。」

「被恶劣情绪所左右的你开始丧失理性,接连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你所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临阵斩将,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

「在此时的大唐,在领兵打仗方面,没几个人敢直言强过这两位。」

「安禄山反叛后,你的威严大打折扣!」

「而如今,前方将士竟然无视你的存在,自做主张放弃河南数郡,在你看来,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将你这个唐王放在眼里了。」

「而此时,监军太监边令诚向你打小报告,说封常清故意放弃洛阳,不战而逃。」

「还挑拨高仙芝放弃陕郡,并且在军中大肆宣扬叛军的军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在信中,封常清成了战败的主导者!」

「看了这封奏疏,你当时便怒了。」

「决定要将封常清和高仙芝斩于阵前,以儆效尤!」

「封常清确实说过“贼锋不可当”的话,可他说的没错,那是建立在中央军不敌叛军的基础上做出的分析。」

「而且当时陕郡无险可守,两人就算强行守陕郡,最后也只能是个全军覆灭的结果。」

「退守潼关,是当时最完美的选择,能够有效的阻挡叛军。」

「但是昏庸的你还是下诏将高仙芝和封常清斩于军中,并紧急起用正在家中养病的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画面之中。

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被斩。

封常清临死前,还在不甘的怒吼。

“要固守潼关,万万不可主动出击!”

封常清在临死的那一刻,依旧想不通前一秒还对自己信任无比的唐王,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httpδ:/www.youxs.org

「他想要通过自己的鲜血唤醒你这位大唐天子的认知。」

......。

大秦。

秦始皇不甘的闭上了双眼。

可惜一位将才,想要在危难之中挽救大唐,却被斩于阵前。

“李隆基啊,李隆基,你怎会如此昏庸啊!”

嬴政发出叹息的声音。

......。

大唐武德。

李隆基的这一刀,直接给李世民李渊爷俩干沉默了。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

这期李隆基的盘点就是讨债来了。

全程没有惊喜,都是噩耗!

......。

大唐天宝年间。

安禄山正在命令下属攻打潼关,此时,他的双眼近乎失明,只能通过太监李猪儿的述说,来了解金榜的内容。

他得到了李隆基斩杀封常清和高仙芝二人的消息。

当即高兴的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他李隆基如此昏庸,注定大唐要灭亡!”

“传令,让三军猛攻潼关,如果打下了长安,准许将士们烧杀淫掠三日!”

......。

同样大唐天宝年间。

远在长安为战事而担忧的百姓们全都沉默了。

临阵斩将,这怎么可以!

没救了,没救了,圣人已经昏庸到如此地步了。

再这么下去。

我们大唐可怎么办啊!

......。

文字盘点继续。

「令你没有想到,哥舒翰进入潼关之后...他的选择和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如出一辙...他只是加固潼关城防,从不主动出击。」

「而此时的安禄山判军虽然势众,却始终攻不进潼关。」

「同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几次击败了西方的叛军将领史思明....。」

「此时,叛军后续已经开始出现乏力的情况。安禄山为了加强自己的号召力,不得已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并且设立文武百官,正式与大唐分庭相抗。」

「这种情况下....潼关牵扯住大量叛军,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直捣范阳,叛军必败。」

「然而着这个节骨眼上,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又蹦出来搞事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