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5

【当男女比例差距越来越大,贵族又占据了最多的女性资源,底层男性活着娶不到媳妇,那么怎么办呢?那就死后娶。】

【明清时期,也是冥婚最为盛行的时期。】

【冥婚,指的是没有完婚的男女因为各种原因死去,其家人为其举办婚礼,然后合葬。】

唐朝百姓还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不就是互通婚书,然后迁坟合葬,再记名一个子嗣吗?”

按照唐朝的冥婚习俗,就是两家父母为两个未婚男女订婚迁葬。

因为华夏婚俗为的是传宗接代,冥婚没法传承子嗣,所以长辈一般会在最后告祭先祖的时候,领养一个孩子记名在死者名下。

在先秦时期,“冥婚”叫“嫁殇”,顾名思义就是死者的嫁娶。

到了唐朝才改名叫“冥婚”,从字义来看,就是去除悲剧色彩,增加喜庆氛围,将凶礼转变为嘉礼。

在唐朝不仅民间还比较流行冥婚,宗室也有。

比如懿德太子李重润死后,被唐中宗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

史料中,关于唐朝冥婚的记载也比前朝要多。从现代发掘的墓志铭统计,十一位冥婚新娘的家庭背景与新郎家庭背景大致相符,二位平民,八位贵族,一人是皇室亲属,可以看到皇室举办的冥婚也多余其他朝代。

此外也可看出这时婚姻以“门当户对”为主,哪怕是死后的冥婚也是如此,彼此相当。

【早在先秦时期受到殉葬制度的影响,已经有冥婚。那时只是单纯将两位死者合葬。但是因为儒家,比如孔子和荀子,是明确的批判过厚葬和人殉,合葬之风也并不流行。】

【唐朝时期因为胡俗开始流行,宋朝因为佛教火葬的影响衰落,元朝同样更崇尚天葬火葬之类,冥婚接近于无。】

孔子认为,除了纸扎的草人之外,以“木偶”来陪葬,都是“不仁”的,因为这太接近于以人陪葬。

荀子虽然坚持厚葬,但也是极力反对以活人殉葬。

哪怕是唐朝,也有儒生很明确的反对冥婚。只是大唐并不是独尊儒术,是儒释道三家并立,唐朝的宗室亲近佛教亲近道教的各有不少,儒家并不占优势,所以影响力不大。

宋朝比较神奇的一点,是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成熟后,民间盛行写笔记野史之类。许多笔记里会记载冥婚,但是一般写得要么是前朝大唐的故事,要么写荒郊野岭偏僻山区的故事。真要查看宋朝古墓,反而很少很少。

——所以要去宋朝找冥婚,去文人的笔下书中找,冥婚故事相当的精彩,已经有了现代灵异的雏形。也或许,元朝时期的人鬼恋戏曲,就是宋朝民间志怪发展影响之下形成的。

到了明清时期,老朱一边重儒家一边搞人殉,朝廷的文臣一边学儒一边学着人殉,也不怕读圣贤书时被圣贤们穿到明朝亲自演绎抡语。

而且最重要的,是明清都变成了土葬。

宋朝从皇室到民间已经很流行火葬,

?[(,

但是皇室宗亲有明确记载有火葬。

但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大明律·礼律·丧葬》里明确规定,凡是有丧事必须依礼安葬,不能火化,不能抛掷水中,也不能经年暴露不葬。

《大明律》对毁弃尸体也有更严格的规定,动辄杖刑流放,在高压政策下,曾一度盛行的火葬最终恢复为传统的土葬。

朱元璋可能是为了消除元朝的影响,经年暴露不葬是草原人会用的“天葬”,火化很明显是“火葬”,抛掷水中有些是少数民族的“水葬”,也有些是百姓无力安葬选择弃尸。恢复土葬从政治角度来讲,是恢复汉人的传统。

清朝入关以前同样是火葬,入关后汉化也开始土葬,也是出于统治的政治需求。

在上层也普遍土葬的情况下,也就影响的民间土葬,给了盗墓者盗尸者更大的机会。

【而到了明清,因为朱元璋开始重提人殉,民间冥婚开始复燃。】

【当冥婚遇上人殉,再加上女子要求守节,殉夫,你们猜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明朝时期,冥婚在以山西为主的北方颇为流行,后来北风南渐,南方也开始有冥婚发生——时至今日,依然可以从新闻中看到冥婚的恶俗消息,偷盗尸骨、骨灰的恶劣新闻,这也是属于明清时候流下来的封建残余。

哪怕到现在,还可以搜到挖尸骨配阴魂的新闻,荆咕直接使用了现代资料,来反映古代的犯罪。

“山西11人团伙偷盗女尸配阴婚”

“河北父亲挖出女儿尸骨卖钱,恶魔杀害智障女性牟利”

“河南阴婚暗网:年轻貌美女尸10万起,多人挖坟藏尸冰柜”

根据网络上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到,在河南省依然有土葬习俗的地方乡村里,多个乡镇盗尸案频发,被盗尸骨皆为女性。在一份村民自行统计的失窃名单上,就有14户登记在册。根据长线调查,发现这些被盗的女性尸体,大多数流入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被用于配阴婚售出。

在现代法治社会,依然有盗墓盗女尸用作冥婚,有故意杀害智障女性人为制造冥婚新娘。

在明朝,还有更可怕的。

那就是故意在男子病重时订婚,美其名曰“冲喜”。

当男子去世,以明朝的人殉制度,女子要么选择一辈子守活寡,要么选择直接从死殉夫。

而荆咕之所以特意提出这点,就是因为明朝有许多真切的案例,从“冲喜”变“殉夫”,从“喜事”变“冥婚”,从“洞房”直接进“棺材”。

【当女子从小被困在家里,不允许受教育,不允许参与任何职业,女人仿佛成了一个行走的生殖器,除了生孩子什么能力都没有,就连尽孝也只能选择用自己——用自己的肉,这就不得不说说一下,宋明清的“割肉侍亲”。】

割肉侍亲,相传起源于介子推割股奉君,到重孝道的魏晋南北朝时,变成了割股疗亲。

不过那时数量较少,

唐朝时期也有极少量,

但是那时记载的都是男性孝顺长辈。

到了宋朝,女性割股疗亲激增,并且对后世的明清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直到明清时期女性孝行也有割肉疗亲的行为。

起初的割肉疗亲,与介子推一样,是割大腿上的肉,用作药引入药。

到了宋朝,开始变得花样百出。

从墓志记载的所见至少27例,妇人割股疗舅姑——也就是宋朝时期的公婆,类型最多,有12例;其实是女割股疗父母,有11例,一般是未出嫁的在室女;还有妻子割股疗丈夫和其他情况各有2例。

可见,宋朝女性割股疗亲是受到传统孝道和出嫁从夫婚姻制度的双重制约。

比如目前有记载的,赵仲轼妻刘氏十六岁嫁入赵家,公公久病未愈,刘氏割股肉,做成粥伺候公公服用;

孟忠厚妻王氏,婆婆生病了,屡次请名医都未能好转,王氏用针刺破自己手臂,放血入汤中,伺候婆婆喝下。史料记载说,“婆婆一饮而愈”;

赵仲伋久病不愈,妇人求医祈祷都无用厚,自毁肤发,最终也没有将丈夫救下来。

……

传到明清之后,同样不落下风。

明朝崇祯年间,张氏女婆婆病重,听说人的肝能治愈疾病,张氏剖开自己的腹部挖出肝脏数寸为婆婆做成肉糜粥;

明朝湖广汉阳某妇,为了给婆婆治病,三次剖腹取肝做汤药,最后痛到昏聩过去,鲜血淋漓满床;

清朝荣河县某女,为了给父亲治病,割左臂上的肉入药;

清朝某女仇氏,母亲得了重病,悄悄割肉疗伤,家人都不知道。她生孩子被人看到伤疤才知道割肉疗亲的事。

大量的割肉疗亲,是因为朝廷的大力赞赏,称呼她们为“孝女”,给与了不同等级的命妇封赏和实质性奖励,而且会让她们嫁得更好,整个家族也会受到荣誉和嘉奖。

朝廷的支持,也让割肉疗亲在宋明清三朝愈演愈烈。

根据史料《道光阜阳县志·烈女·孝妇》记载,有孝行的34人中,割肉疗亲的有23人;

《光绪宿州志·烈女志·孝淑》记载,有孝行的36人中,割肉疗亲的有31人。

这些还只是地方上,放眼全国和整个朝代,数据恐怕不敢想象。

【在男人书写的史书和墓志里,只记载了被割肉养病的人,几乎没有记载过割肉的人怎么样。】

【可是我们想想,在那一个没有青霉素也没有破伤风疫苗的古代,一个医学技术落后的古代,活生生割掉自己的肉或者挖出自己的肝,真得还能好好活下去吗?】

“割肉疗亲”从来不仅仅是割股肉,还有放血、毁肤发、刺骨肉、灼顶,甚至还有挖肝脏。

假如刀子上有锈,比淬毒了还可怕,喜提破伤风病毒,丧命只有早晚之差。

就算没有锈迹,伤口如何包扎,如何预防感染,如何养伤,没有任何记载。

也可能是,

??[,

朝廷都不再奖励“割肉疗亲”的行为,除了官府普遍的经济危机拿不出物资,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那时“割肉疗亲”部分再次回到了男人身上。

比如钟子度妻吴氏,未嫁时母亲久病不愈,吴氏晨起剔股,她的兄弟被姐姐的孝行感召,剖胸挖肝;

吕仲洙患病濒临死亡,女儿割股做粥,年幼的弟弟细良效仿姐姐,也要割股,被反对后还很生气,说姐姐可以为什么弟弟不行。

男人割肉后的结局明明白白写了下来:

剖开肚子的,肠子留在外面,终身大小便淋漓不止。

挖出肝脏的,死的比病患还快。

【最重要的是,这些根本没有用!】

【首先说“肝脏”,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可以说就是“最毒”的地方,你剖肝做药引真的不是下毒吗?】

【其次说“人肉”,哪怕是有点高智商的野兽也不会同类相食,你吃人肉连禽兽都不如!儒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割肉竟然也算孝道?这么孝顺你怎么不自己割去?】

【最后,来说一说人相食。】

吃过肉的婆婆父亲们开始脸色难看起来:不过是小辈尽孝,怎么突然变成“人相食”了?

而被点名的宋明清官员们更是为难:要求奖励“孝妇”和“割肉侍亲”是上面传下来的,也不关他们的事。

只有那些可怜的女人,心里惴惴不安,就怕又割了肉受了伤,又要名利丧失,反过来被人埋怨。

【上世纪50年代,人们在新几内亚一个名叫“弗雷人”的原始部落中发现,当地原始人患有一种奇怪的“笑死病”。

得了“笑死病”的患者会笑个不停,兴奋地摇晃着身体。几个月后,身体开始莫名抽搐,双腿无力,无法行走,最后连说话的能力都开始丧失,至死才能解脱疼痛。】

【直到后来美国医生卡勒顿·雅杜塞克听说后,到这个原始部落寻找原因,他这才发现,这个原始部落就是传说中的食人族。而他们得“笑死病”,都与他们“同类相食”的习俗有关系,被传染了一种名叫“朊”的病毒。】

天幕下的普通百姓终于被吓坏了。

所谓的万能药引,原来竟然是会致命的毒物!

这谁还敢吃!

大夫连夜修改医书,朝廷忙忙碌碌修改政策。

被骂的几个朝代的皇帝们扶着额头听大臣们各种上谏,连夜商量对策。

只有被忽视的妇女们,茫然地捂住自己的伤疤:以后,不需要她再次割肉了吗?可是她的荣耀,不就没了吗?

【后来医生让弗雷人部落停止吃人,“笑死病”再也没有在这个原始部落出现过。】

【但是根据研究,人类自相残杀,即使没有朊病毒也会有其他问题。因为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时,其中富含的蛋白质就变成了病毒的温床。】

【你吃人肉养病,真得还

不如多吃只鸡补补身子。】

“大秦以法治国,不崇尚孝,不需要如此。”

嬴政的脸色比自己身上的衣服还黑,他本就不喜儒家,看着天幕上这乱七八糟的孝道,还记得天幕说过自汉朝以后独尊儒术,冷冷地看向淳于越:

“这孝道如此野蛮血腥,真得是儒家的吗?”

淳于越严词厉色:“不是!绝对不是!”

他儒家不背这黑锅,绝对没有这么奇葩的东西!

儒家明明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怎么会把割肉侍亲当孝道?女子割肉侍婆母,难道对自己的生身父母就是孝顺?

淳于越深刻觉得,后世儒生败坏儒家名声,气得他完全不想承认那些是儒家子弟。

大汉未央宫里,刘彻冷冷地看向董仲舒这位大儒:“董仲舒,要尽孝需要割肉侍亲吗?”

“不需要。”董仲舒在刘彻危险的目光下心里疯狂怒骂后世的儒生,嘴上也不能歇着,连忙解释:

“毁坏自己身体是为不孝,让儿媳割肉侍奉是为不慈,倡导割肉侍亲是为不仁,官府有钱去奖励孝子孝女没钱资助贫苦百姓医疗是为不义。这是后世官府不仁不义,倡导的愚孝导致婆母不慈,儿孙不孝!”

“哼!”刘彻十分担心,这后世对女性的压迫让大汉的女子也跟着乱起来。

一想到大汉“以孝治国”,刘彻就觉得后世的奇怪“孝道”败坏大汉名声。

“什么割肉侍亲,乱七八糟,大汉是以孝治国,但不是这种愚孝,都割肉去了谁种地,谁打仗,谁生孩子?后世的人脑子有毛病。”

“让民间严查此事,无论男女都不提倡!”

“大唐严禁此风俗。”李世民心很累。

其实唐朝也曾经嘉奖过割肉疗亲,但是单独的嘉奖。

宋朝不一样,孝成为了取士的一个重要标准。当男性普通的尽孝已经不足以称颂,自己又狠不下心来割肉,就开始洗脑女性割肉疗亲,被记录下名字的,依然是男性。

有些女性还能被记录“某某之妻某某氏”,到后面直接是“某孝妇”,放眼天下,这样的名字,谁在意你是谁?

武瞾身为女性,看得十分不适。

后世都是什么妖魔鬼怪,公婆生病不是应该去找药找大夫吗?哪怕你亲自去上山采药也比割肉孝顺吧?实在不行,你抄佛经也比挖肉虔诚吧?

还有这些官府,还大力赞赏,这些读书人怎么当官的?

不会都是那些当猪养的藩王走后门塞进去的吧?

【明朝还有一个让后世避之不及的陋习,缠足。】

【缠足甚至成为了我国在海外的标签,至今还有外国人误以为华夏女子都需要缠足。】

【缠足起源于何时有各种说法,有的说起源于商朝,是商纣王的妲己刚变成人形时,脚还没有变成人脚,所以用丝帛相裹以避人耳目;

有的说是起源于春秋

战国,

说是临淄女子跳舞会缠足;还有说起源于汉朝,

说是汉恒帝的皇后梁商女以细绢裹足,足长八寸;还有说起源于唐朝,理由是杨贵妃被李隆基缢死后在马嵬坡留下了绣花鞋和香袜,据说是绣花鞋,后世无数文人写诗臆想。】

李隆基:“…………”

说宋明清缠足怎么又有他的事?

还有杨贵妃,是他哪位贵妃?还是那个被他强娶的儿媳?

李隆基一想到这里,就眼神飘忽。

最近儿子们进宫探望母妃,要么趁他不在时让王妃觐见,要么一听到他要过来的通传立刻回避,生怕他见到了“色心大发”。

李隆基无比痛苦。

这天幕仿佛是来克他的,自从揭了他后面的老底,现在被前朝后宫集体盯着,太惨了!

【还有说起源于六朝,东昏侯为潘贵妃铸造金莲贴地,命令潘贵妃行走于莲花之上,谓之为“步步生莲”。古人很多将此看做源头,所以把小脚叫做金莲,用小脚一扭一扭走出来的步履叫做莲步。】

【当然,还有经典的李煜与舞女的金莲舞台故事。】

说法太多,都但都不具有史料认证。

目前能考据到有实在文献记录缠足的,是从宋朝开始。

【北宋初期缠足者很少,秦少游写诗云“脚上鞋儿四寸罗”,可见当时的缠足还是四寸。

到了宋徽宗时期,缠足份上进一步发展,有了专门用来缠足的鞋子,叫“错到底”,这时鞋子已经只有三寸长短,而且普遍是富贵人家缠足。】

【南宋时期,首都临安,即现在的杭州成为缠足盛行的地方,当时称为“杭州脚”,盛行于杭州□□之间。】

在现如今出土的文物中,普遍看到的缠足鞋尺寸是四寸到五寸之间,大于明清缠足狂热时期的三寸。

宋朝只是缠足起步阶段,而且这时候已经有文人发现了缠足对女性的伤害,写文抗议缠足,只是在大时代的影响下,没有任何人在意。

越到宋朝末期,整个社会都以小脚为美,连与南宋对抗的女真人所建立的金朝也受到影响,让女子开始缠足。

【元朝时期,统治者很欣赏汉女的缠足,大力支持,这也让元朝的杂剧和戏曲中很多主角都是小脚。

但是,欣赏归欣赏,他们不缠。

嗯,真欣赏还是假欣赏,你们傻吗?真是好东西别人为什么不学?】

【到了明朝,缠足进入全盛时期。明朝进入了缠足者必言三寸的时代,而且缠足不仅要小,还要弓,要缠成角黍形状。

这时有两个缠足名地,山西大同和河北宣德府。】

明初时期,缠足还被认为是贵族才有资格缠足的。

朱元璋对待张士诚的旧部,就是把他们全部打成丐部,男不许读书,女不许缠足。

到缠足鼎盛时期,山西连年举行“赛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莲足爱好者”到来。

在“赛脚会”上,女子不露脸,只

露脚,

一群“莲迷”围着女人的小脚疯狂地看着,

欣赏着,点评着,恨不得立刻上手揉捏把玩一番。

虽然男女有别不能上手,但是女子需要当场脱鞋验脚,看看是否缠足,是否缠得周正有形。

许多权贵富户会在“赛脚会”上将看上的小脚的女人直接下聘娶走,这也让民间父母对女儿缠足更是下的狠心——毕竟学诗书不一定能嫁得好人家跨越阶级,但是缠足可以,哪怕家里再穷,狠狠心缠足,跨越阶级就有机会。

【清朝时期,缠足之风到达鼎盛时期,这时不仅仅是民间嫁娶风气,更多了政治意义。】

【清初时候,皇帝就不支持缠足,但是汉人女子偷偷缠,汉人男子自己断发易服后,打着“男降女不降”的幌子让女性缠足。这么大义,你怎么不自己缠?

后来缠足成为风气,汉人贵女不需要下地干活缠足后无法行走,被称为“抱小姐”。民间汉女羡慕,便也开始缠足。】

【当时的汉女几乎不缠足就嫁不出去,定亲时不看你长相品行,看脚的大小。山西的“赛脚会”开始流向全国,遍地开花,比赛谁缠的脚更小更漂亮,缠足风气越来越盛,几乎没有汉女不缠足,甚至满女也因为风气自己偷偷缠足,发明了“刀条儿”自己缠。】

天幕先是放出“刀条儿”的模样,“刀条儿”是满女受到影响,觉得天足不美,自己发明的缠足方式。长度在五寸左右,会经历肿胀疼痛,但是不需要折断脚趾骨。如果放足了还能慢慢恢复。

再放出汉女缠足的三寸金莲,在华丽精美的绣花鞋下,是长长长长的裹脚布。

放出一层一层又一层的裹脚布,下面是折断脚趾、扭曲变形、甚至还有肿胀变形血肉模糊的脚。

女子从幼时开始缠足,在长大的过程中定型,终其一生都需要持续缠裹。

在进行缠足时,先将大脚趾意外的四个脚趾弯下去,紧贴脚掌;其次是使脚趾骨折向脚心;最后是使脚掌信裹出一道深缝,整个脚裹成弓形。

“天啦,这样的脚还能走路吗?”高阳公主快被缠足吓到了,看到后面的三寸金莲,吓得看了一眼就不敢看了。

“这不是被人抱着吗?”太平公主一声冷笑,对后世的男人深恶痛绝。

她心里浮现浓浓的不甘。

天幕说,大唐后面也对女人限制越来越深,大唐后面的宋明清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风气?

太平公主看向母亲,正好看到母亲看向自己的视线。

四目相对,太平公主前所未有的眼神坚定了起来。

“太平。”武瞾笑了,看到了太平终于有了自己的想法,笑道:“天幕说大唐也有割肉侍亲和缠足,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太平公主深深拜下,心里涌上一阵前所未有的激动:“是,陛下。”

她要真正的去接触民间,去看到别的女子经历的苦难,去寻找她真正想要寻找的意义。

也许,真正感受到了女子的苦难,这位从小在宠爱中长大的女人,才会真正的明白母亲。

清朝,山西,不少女子坐在深宅大院里抬头看着天空,听着天幕上对于缠足的痛恨,有些茫然地低头看看自己的脚。

缠足不好吗?不是说贵族女子才有资格缠足吗?这不是荣耀的象征吗?

“阿娘,我可以不缠足吗?”有年幼的女孩子刚刚开始缠足,听到天幕似乎不赞同缠足,连忙问母亲。

母亲头也不抬就凶狠地骂回去:“不缠足谁娶你?嫁不出去在家当老姑娘丢人现眼!”

女孩子只能默默低下头,把想说的话憋回去。

可是缠足,真得很痛啊……

但是不缠足,可能真得嫁不出去。

山西作为晋商发源地,最喜欢小脚。

因为当女人被缠住脚,住进高高墙壁的深宅大院中,就再也无法出门,无法做出让在外经商的晋商们最担心的事情。

【让女性缠足,也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汉人骨气,还因为男人的特殊癖好。】

清朝文人方绚写书《香莲品藻》,在里面把小脚分为三贵,分别为肥、秀、软,还把小脚分成了十八种,每种形状都有具体的名称。还提到了小脚的九品、四忌等等对小脚的评价标准,一时间风靡一时,方殉因此声名鹊起。

玄烨:“………………”

这竟然是他大清的文人?

前朝是出大文豪大诗人大书法家,他大清的著名文人竟然出名的是写小脚的书???

这还不如写美食的书呢!

而天幕放出了更过分的画面,只见一群文人捧着女子的绣花鞋,表情十分痴迷,捧在手心闻着,嗅着,甚至脱下绣花鞋装酒喝,写诗作对,美其名曰“鞋杯令”。

玄烨捂住眼睛:这都是什么鬼!

汉人男子所谓的骨气,就是这种玩意吗!

【到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当时许多男性受到外来思想冲击,开始出国留学,解放思想后思想走到另一个极端,以缠足为丑,如果家中父母与缠足女订婚了宁愿退婚跑路也不愿意娶回家。】

“什么!宁愿退婚也不愿意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清朝光绪年间,许多家中有女儿的父母比女孩还要着急。

他们给女儿缠足,为的就是能让女儿嫁个好门第,改变家族的命运——毕竟,学贵族女孩子琴棋书画、看书识字都需要成本,但是缠足不需要,只需要从小开始狠狠心,长大后不断地勒紧,忍住疼痛,就能凭借一双三寸金莲翻身逆袭。

这时期的“赛足会”之所以流行,从起源地山西一直发展到全国,很大的原因也在于此。

明明古代常说,女子的足不能轻易给别人看,可是赛足会上,遮住脸只漏脚,一群男人逐个点评,看着脚开始狂欢,兴奋,恨不得立刻上手。

可是听到缠足女原来到清末不流行甚至嫁不出去,许多父母就着急了。

光绪年间这个时候,清朝国内已经有很多洋人,听天幕的意思,迟早要完,那自家女儿怎么办?

山西,一户农户家中,一位母亲正拿着长长的裹脚布准备给七岁的女儿缠足,女儿痛苦地嚎哭着,被母亲和奶奶死死按住强行缠。

这时父亲走了进来,站在门口没进来骂道:“别缠了,谁知道大清什么时候完蛋,女儿嫁不出去怎么办?”

奶□□也不太,继续要上手:“完蛋了再说,真嫁不出去多丢人。”

“缠足了,那什么八国联军打来了怎么跑?”父亲不耐烦道,“我们两老家伙跑不动,你让孩子也跑不动吗?”

母亲和奶奶齐齐犹豫了。

她们自己都是缠足女,怎么会不知道缠足后根本没法走太远,更别提跑步,走一步都会痛。

村里附近就有山林,每次遇到劫匪强盗下山抢村子,往山林里一躲,等劫匪抢走了满意的鸡鸭米粮再回来。

至于山里,地形复杂,不是熟人都会迷路。

女孩子小声带着哭腔:“真不缠了吗?”

“不缠了不缠了,以后遇到那些洋人跑快点躲起来,千万别被他们抓到。”

父亲严厉叮嘱道。

他怕女儿跑不动不是怕她会死,是怕她被洋人污辱失去名节丢整个家族的脸面——虽然他所谓的整个家族,不过就是村中几户人家,但这时候贞节观念深入人心,他们村也有贞节牌坊,□□耀了,可不能让女儿丢人。

【你看,女性到底美不美真得是女性说了算吗?从头到尾,都是男性决定你的脚自不自由,该不该缠。】

【清朝时期发现的墓中,大量的女性缠足,脚骨畸形。而脚作为人身体的支撑点,决定了你全身骨骼是否稳定,也决定了你的盆骨是否稳定。

这也就意味着,当你脚部无力时,你的生育能力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负面影响那种。】

现代的陵墓发掘中是有发现缠足的女性骨架,不止是脚部畸形,对下肢都有影响。

天幕放出缠足女的骨架,与正常的骨架对比。

古人并不是没见过人骨头,尤其是战乱年间,坟墓被掘,人骨头被野狗叼地到处都是。

只是没有见过那么完整的人形骨架,尤其是缠足之后的骨架。

再对比一番正常的骨架,就能明显看到缠足后的骨架不止是脚趾骨头异常,连下肢也变得畸形扭曲。

“好吓人,这样怎么会有人觉得好看?”明朝女名医谈允贤一边快速画下骨架,一边皱眉嫌弃男人的审美。

她一笔一划,认真地将两个不同的骨架画出来,打算日后,凭借这两幅图劝说女病人不要再给家里的女孩子缠足。

尤其是天幕说缠足影响生育,相信在生育和嫁高门的选择下,一定会选择生育。

不能生育,哪怕嫁入高门也还是吃苦,哪怕是娘家人也不会为女儿做主。

【目前所发现的清朝满族人墓中,缠足女

基本没有,说明满清政府一直没有放开允许满女缠足。一直到道光年间,朝廷还颁布了禁止旗人女子缠足的敕令。

不管他们是出于民族观念,还是出于对马背上的执念,这一点起码还是好的。满女的花盆底好歹也不至于让脚骨畸形。】

原本还跟风自己缠足的满女们连忙把自己特制的绣花鞋扔了。

“原来缠足这么恐怖,缠过的脚这么丑!”

“还好皇帝陛下没允许缠足,你再缠脚就废了。”

她母亲急吼吼上来检查她的脚,捏了又捏,发现脚骨没断折才放心。

【缠足不仅会导致女性足部畸形,坏死感染,最重要的是会导致难产。】

【一边逼迫女性缠足,一边在舆论环境上各种打压女性,活生生折腾掉了一半的劳动力,你不落后谁落后?】

荆咕想到清朝,是最觉得可惜的。

因为清朝既有高产量的粮食进入中原,保暖御寒的棉花种植纺织也成熟,而且人口大增,达到了封建王朝时期的巅峰,四亿多人口。

在清朝全盛时期,疆域面积也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是除了唐、元之外第三个面积达到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疆域。

但是,清朝对思想的控制、对汉人的压制、对女性的打压,也达到了极致。

单纯从劳动力、从生产力来看,也属于自废一臂。

【女子生在明清,是最可怜的。】

【从小的时候,会因为是女婴被掐死、溺死、活活用针扎死,就连抛弃已经算好的;】

【长大后,要缠足;嫁人后,要割肉侍亲;丈夫死了,要毁容守节;自己死了,要被挖走尸骨去配冥婚。】

【当女子被逼到绝地,最后不得不反抗,也是最惨烈的反抗。】

一系列的介绍,本来就让古代的女子心生绝望。

到了这个时候,女子们在不同时代哀哀地哭了起来。

谁在刚缠足时不痛?谁不是挣扎着不想缠被强行按住缠得?

割肉的时候不疼吗?毁容的时候不疼吗?

不,一直很痛,一直很痛。

她们本以为,所有女人都是这样,因为母亲和其他长辈总告诉她:“女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这就是命,女人的命,你要认命”,说“我都是为你好”“等你以后就知道了”。

可是现在天幕告诉她们,不是的,不是所有女人都这样。

不说几千年的后人,就是她们的前朝,也不是这样。

可是她们,又能怎么办?

【在清朝时期,因为法律对女子越来越严苛,女人被逼的根本不想嫁人。这时,比起嫁人之后活活受罪,她们宁愿把妻子的名分给一个已经去世的男人,这样她就可以对外宣称自己是寡妇,需要守节。】

【清朝时期,还诞生了自梳女,一辈子不嫁。如果有人逼迫嫁人,甚至会采用自杀的方式抗争。】

清时女子还会把头发盘起来,梳成已婚妇人的发髻,表示

自己终身不嫁,这种行为称为:“自梳”。

“”“”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一些性格刚烈的女子甚至采取自杀等极端的方式,向家人抗争。

【清朝广东地区还诞生了一个由妇女们成立的民间组织:金兰会。】

【妇女们义结金兰,共同约定好不嫁或依次而嫁或共嫁一人。当其中一人出嫁后,她也不会立刻去男方家中,而是会返回娘家待着,直到所有姐妹都嫁出去,才返回男方家里。】

【当金兰会中某个姐妹被欺负后,所有女子就会约定一起自尽。】

一个身穿蓝色衣裙的女子捂着脸走进一间小楼,里面等待着的一群同样发髻的女子们发现了她捂着脸的样子不对劲,连忙上前:“你这是怎么了?”

女子放下手,露出脸上的青紫,哭哭啼啼道:“他打我。”

“打你就是打我们所有姐妹!”女子们义愤填膺,一番讨论后,先是去找女子的夫家说道,然而被打了出来。

又去找官府打官司,想让二人离婚,谁知被骂“没骨折算什么打人,这不还好好的吗”,又给赶了出来。

这期间,女子夫家的人甚至强势的来要人,带着一群人把金兰会居住的小楼一通打砸后,粗暴地把女子又给拖了回去。

“没办法了,只能走最后一条路了。”领头的女子露出决然之色,“要死,我们一起死!”

夜晚的时候,被打的女子得到密信,再次从夫家逃出。

夫家一群人举着火把,气势汹汹来金兰会找人。

推开门一看,门框内只剩下高高挂起的一双双小脚。

为首者一声惨叫,在门槛处跌倒,门被推开,露出室内房梁上飘荡着一大片的尸体。

刚刚愤怒离开家的妻子、还有妻子生前的所有姐妹,已经全部在金兰会宅子里自缢了。

阴森森的怨气扑面而来,无论是天幕里的夫家人,还是天幕外的古人,集体被煞住了,吓得好半天不敢说话。

——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事,这是整整一个群体,饱含怨恨艰难生存了几千年后,发出的无声的抗议。

她们用自己的生命对这个吃人的世道发出抗争:

既然不让我好好活着,那我就好好去死!

【当女子从出生起就被溺死,女婴的出生率远远低于男婴,男女比例差距越来越大,男人只能选择与男人结为夫妻;】

【当然,不是所有男人都能接受男色,于是民间产生了□□。】

清末时期,华北地区是一个溺杀女婴的高发地区。

根据后世的粗略统计,华北地区每1000名女婴中就有300名女婴被溺死,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惊人高度。

这样一代代的溺杀女婴带来的后果,哪怕是经历了战争和饥荒,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比例依然高达12

9:100。男多女少,

加上大量女性被权贵占有,

以致于民间有四分之一的男性难以结婚,大量的男性终身未婚。

当大量适婚年龄的男性娶不到妻子,就会对社会产生怨恨,不满,变得焦躁不安。

于是,华北出现了大量的游民、流氓,他们酗酒、打架、赌博,甚至成群结队去打斗、偷窃、落草为寇。

再然后,怨恨的男青年们成群结队,开始抢女人。因为对权贵十分怨恨,最喜欢抢权贵家的千金,现在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山贼抢千金当压寨夫人,其实源头就来自于清末时期的光棍起义。

影视剧里,山贼可能有情有义,能给千金女主一个好结局,可是现实里要残酷许多。

华北的光棍造反,汇聚的人口越来越多,最后与太平军余部汇聚,规模达到了10万之多,正式形成了“捻军起义”。

捻军作乱16年,起初因为是街头混混、大龄男光棍组成,不被清政府看在眼里。到后面汇聚的流民越来越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且抢到了火器,清军想要剿灭也变得艰难。

16年时间的清剿运动中,清政府花费了无数银子和精力人力,才勉强将捻军起义平息。

可以说,10万光棍,差点让大清亡国。

然而灭了一个捻军起义,等待清政府的,还有越来越多的其他起义。

【这样的□□,是明清当权者一手造成的,是无数男人不断地打压女性、导致女性越来越少造成的。

你们自己造就的恶果,终将由自己品尝。】

朱元璋已经被太医唤醒,全程铁青着脸听完。

天幕对明清时期对女性的打压明显十分不满,朱元璋开始还只觉得是后世女子过于嚣张、毫无礼仪、不敬先祖,但是在听到打压女性带来的后果后,朱元璋终于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带来怎样恶劣的影响。

他闭上眼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父皇……”此时还健在的朱标小心翼翼上前呼喊。

“都记下了吗?”朱元璋闭着眼睛,只觉得全身的力气都随着天幕的指责消失殆尽了。

他不敢想象,现在民间有什么反应,对他是如何的怨恨。也不敢想象,大明朝后面的皇帝会如何荒唐才让千年后的后人如此不满。

朱标恭敬道:“记下了。”

“挨个处理吧。”朱元璋疲惫地睁开眼,“既然天幕已经提醒了,那就一件一件改善吧。”

朱标:“是。”

“让你那些兄弟们,都别闲着,给朕干活去!”朱元璋猛地眼睛一瞪,一想起后面的皇帝就想起那些蛀虫一样的宗亲。

“既然享用着百姓的供奉,就不能真当猪!一群蠢货,真是给老朱家丢人!”

伴随着朱元璋的怒火,朱标知道,藩王们的好日子结束了,看来,大家要集体忙活起来了。

【而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

太平天国运动得到民间百姓大力支持,其中很大一

个原因,是在天平天国里喊得口号是“男人都是兄弟,女人都是姐妹”

,入城后不烧杀抢掠,设置女营让女性参与劳动,开始允许女性参加科举,并且有了女官、女将军。

在清朝那么个打压女性的大环境下,依然有许多优秀的女性脱颖而出,足以说明女性哪怕没有社会支持,凭借自己的能力,依然可以十分优秀。

女状元洪宣娇,她也是华夏第一个女状元,也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据野史记载,她还参与了天京事变。

女将军苏三娘,卞三娘,二人原本是天地会首领,战力卓群,加入太平天国时是带着大部队士兵一起加入,属于本来就很有实力和资产;

还有大量的女兵,既参与生产也参与战斗。

女兵最多时候编40军,军的编制是每军25个卒,下面是两,再下是伍。全军2500人,40个军1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最多时期有10万女兵。

还有在太平天国朝廷的女官,参与政治和文职各种事宜。

清政府不把女人当回事,但是太平天国将领出身底层,看到了女性多么优秀,选择男女平等,也是顺应大势,得到了更多支持。

——当太平天国遗忘了初心,变得越来越腐败,与他们唾弃的清政府也没两样后,也就彻底走向灭亡。但不可否认,起初他们的眼光,已经站在了时代的浪峰之上。

【你不把女人当回事,你的敌人重视,他们就会得到大力发展。】

太平天国就是清政府时期出现的,这让清朝的皇帝们更有危机感了。

“清朝后面怎么这么多危机?”

弘历前所未有的头疼了。

原本还自鸣得意,现在也高兴不起来了。

内部有捻军起义,太平天国,外部有八国联军,天幕说都说了,怎么不说说该如何解决?

【当明清在各种打压女子时,西方的女人开启了世界的新篇章!】

【一位位优秀的女皇让大家知道,女人从来不是生来缺陷,也不是生来柔弱。】

【一位位勤劳的女工也让大家知道,想要建立富强国家,从来离不开女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