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大秦土匪头子

吹牛的时候被顶头上司撞见了,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社死的情况。

李信整个人傻在那里,深感喝酒误事。

偏偏这个时候,促狭的长公子还煞有介事地点头附和:

“不错,李将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想必南郑公与狄道侯得知之后也会欣慰非常。父亲在咸阳对许多前线细节不甚了解,李将军不如再多说一说,譬如你是怎么单枪匹马在关隘下挑衅赵国将领的。”

李信:……

李信欲哭无泪,他可不敢继续吹下去了,长公子害他!

他赶紧起身告罪:

“公子说笑了,信不过无名小卒,哪来那么多可以说道的事迹。还请王上与公子原谅信的酒后失言,莫要再提了。”

另外几位将领也纷纷附和,颇有兄弟义气地帮忙打圆场。要是真让小年轻吹嘘给王上和公子听,这小子接下来几个月怕是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了。

扶苏不置可否,只笑吟吟地将视线落在了他们那一桌上。

桌上摆着许多空酒壶,显然喝了不少。

几人:糟糕!忘了自己刚刚在喝酒了!

好的,现在的局面从李信吹牛被抓包,变成了他们集体喝酒被抓包。原本还有心思看李信笑话的其余人全都垂头丧气起来,活像个难得逃课还被夫子抓住了的好学生。

就很丢人。

扶苏欣赏够了他们的窘态,这才转头对父亲说道:

“几位将军难得松快一二,不如准他们坐下接着喝吧?”

秦王政微微颔首:

“可。”

将军们:……不了不了,当着二位的面我们一口酒都喝不下去啊!

可是王上都发话让他们坐下喝酒了,总不能不识好歹地拒绝吧。几人重新坐下来,脸上还得撑起受宠若惊的笑容,十分辛酸。

扶苏冲父亲眨眨眼,示意他去看将军们的反应。

秦王政的目光从众人有苦说不出的表情上一扫而过,愉悦地勾了勾唇角。

捉弄人确实不太厚道,但着实有趣。

不过此举只能偶尔为之,毕竟是劳苦功高的大秦肱股之臣,不可总是戏耍他们。

扶苏顺从地点头答应下来,就是答应得太快,总让秦王政觉得儿子又是积极认错死不悔改。

罢了,回头多给将军们一些赏赐权作慰藉吧。

秦王政父子在邯郸逛了几天,正事那是一件都没做,纯粹散心来的。幸好秦王不是单独一人来的咸阳,还带来了即将分派给邯郸郡的大小官吏。

新郡守上岗,没让王老将军多费什么心思,很快就接过了事务的处理。邯郸郡上下很快就运转起来,开始推行秦国的政令。

赵人自然是很不适应的,尤其他们还居住在赵国腹地,日常没有经历过太多苦日子。一下子让庶民遵守严格的秦法,简直是强人所难。

秦赵本就有世仇,秦法激化了这个矛盾,想要让赵

国归心,难度极大。

这件事急不来,只能用时间一点点消磨掉赵人的抗拒心理。

扶苏能做的也不过是利用商业手段让利于民,给庶民一点甜头,把他们拉上贼船。

只有秦国来了,庶民才有获取利润的机会。为了自身利益,赵国黎庶只能选择接受秦国的管束。

这是赵国给不了他们的。

而且秦法虽然比较严格,却也用明确的律法保障了所有人的利益。哪怕秦法里同样有贵族犯罪惩罚比庶民更轻的规定,也比赵国那种律法混乱、庶民被贵族打死都是白死要好得多。

在赵国,你想要贵族按律受罚?想得美,即便赵国有这样的律令,也根本执行不下去。

严苛的秦法约束的不仅是庶民,更是贵族。

指望一下子就过渡到贵族与庶民地位平等太不现实了,黔首们也没指望过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要贵族能受罚,对黔首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

但,庶民苦日子过惯了,自然能很快习惯新的律法。贵族却不行,所以他们沉迷复国。

秦律推行下去之后,各地的小贵族立刻收拾细软举族搬迁。

赵地是待不下去了,他们要去齐国。

郦食其受扶苏的安排刚学完了张仪的手书,即将赶赴齐国。这群人过去就是自投罗网,秦军于是没有阻拦。

不过小贵族数量太多了,指望齐王全部杀光不太现实。

秦王政对扶苏说道:

“郦食其想要获取齐王信任并不容易,后胜会因地位受到威胁,排挤他的。”

郦食其是秦国使者,一开始后胜自然会礼遇他。但时间一长,当后胜发现郦食其可以越过自己左右齐王的时候,肯定就坐不住了。

后胜之所以在秦国眼里还有利用的价值,愿意重金贿赂他,不就是因为他能说动齐王做出有利于秦国的行为吗?

现在多了个郦食其,人家本身就是秦国派来的。对秦国来讲,这就是去掉了赚差价的中间商,后胜这个中间商本人不可能坐以待毙。

扶苏笑道:

“后胜此人目光短浅,恐怕要等很久才能发现不对了。”

后胜的手段可不如郭开,郭开灭赵不单纯是为了拿钱,人家有更长远的考量。

后胜有什么?他什么都没有。

灭齐之战打响后,他才惊觉自己收的贿赂是个烫手山芋。齐国没了他也就没了利用价值,没办法继续过好日子。

所以齐国开始积极抵挡秦军,直到后来发现实在是打不过,才放弃挣扎选择投降。

可这个时候再投降已经晚了,一开始投降还能落个识时务的印象,走投无路的投降没有任何价值。

因而最终后胜和齐王建都没什么好下场。

若换了郭开,郦食其抵达的第一时间就会意识到威胁,暗中打压这位秦国来使。但后胜嘛,他是玩不过郦食其的,不足为虑。

秦王政赞同了儿子的分析,不过还是提

醒了一句:

“”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后胜再怎么也是齐王建的亲舅舅。

是以秦王政认为,郦食其恐怕只能说动齐王杀掉一些跳的比较高的贵族。要杀灭所有贵族,难度太大。

这些贵族着实让人棘手,不事生产只知享受,还要为了自己的享受霸占一大批奴隶家仆伺候自己。

秦王政本来就嫌国内人手不足,实在眼馋贵族们的部曲扈从。

至于贵族本人,除了读书识字没有任何优点。又没法进入官场为大秦效力,留着只会生乱,还不如杀了呢。

扶苏也道:

“贵族确实太多了,杀是杀不光的。好在我们只需要杀鸡儆猴即可,那都是小家族,过两代也就没落了。”

杀鸡儆猴这件事上辈子的始皇一直在做,可惜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没有彻底打灭那群旧贵族的心气,他们总觉得被杀的义士失败了,不影响自己下一次成功。

光杀人不诛心,杀再多也没用,反而容易激起民愤。那群贵族一扯着这件事卖惨博同情,立刻就得到了不少旧地庶民的响应。

所幸那时扶苏的怀柔政策初见成效,被鼓动的庶民只有各国腹地的一小部分。

扶苏展开自己写的卷册,一一同父亲分析起来。

父亲对这些旧贵族的了解不够深入,才会走入只要杀得够多就能震慑得他们不敢妄动的误区。

无妨,这些疏漏自己都能替父亲补上。等父亲了解了全貌,以他的雄才大略,收拾旧贵还不是手到擒来?

“贵族表面看来是依仗出身才能高人一等,但出身只在面对黔首时才具有效力。若双方同为贵族,另一方就不一定买账了。”

贵族之间看中祖上的荣光和个人的本事,如果你祖上没什么出彩的人物,哪怕你是贵族,大家也懒得搭理你。

而且祖上显赫也不见得好用,周天子出身够显赫吧?你看现在还有人搭理他吗?像曲阜孔氏那样能一直吃先祖老底的,毕竟是少数。

贵族之间也是有鄙视链的。

如果你本人没有优秀到让人忽略你的家世,那你还能依靠什么呢?自然是金银财帛这类的身外之物了。

秦王政恍然:

“贵族可以逃亡齐国,却须得将财帛和仆从留下。”

让那个他们带着钱和人去齐国继续当人上人,想都别想。没了钱和人傍身,他们就只剩个出身了。

战国时期大家还算淳朴,你说自己出身哪个大家,很多人不会怀疑你在吹牛,还是会选择相信的。

可是如果你吹牛的时候身边连钱财和家仆都没有一个,那再好骗的人都得在心里打个问号。毕竟当前时代,这些东西就是辨别一个人出身的重要凭证。

先不谈养尊处优、身无分文的贵族能不能活着抵达齐国,就算他们到了地方、也想法子让人信了他们是值得

投资的贵族,

一直寄人篱下也翻不出风浪。

上辈子某些旧贵们能肆无忌惮,

仰仗得不就是家资和仆从都没受太多损失吗?有钱有人,可不就有造反的底气了,毕竟不用为生计奔波呀。

扶苏认为父亲的手段还是太柔和了。

贵族都说杀就直接杀了,还不如干脆点,走到哪儿把哪儿的贵族抄家了呢。同样都是令人诟病的行为,好歹后者还能捞到好处。

扶苏微笑着说出魔鬼发言:

“贵族搜刮民脂民膏,导致黎庶苦不堪言。不如取其一半家产分发给庶民,其余的充归府库,以后用于改善民生。”

——他们大秦可没有当强盗抢人家财,弄来的钱都用在庶民身上了。

别管庶民信不信剩下那一半钱也会用到他们身上,反正发下来的那一半是实打实的。钱都到手了,谁也不清白,那大家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

秦王政微微皱眉。

不过转念一想,原本不抄家也拿不到那些钱财,发给庶民就发给庶民吧。收买人心他也不是不会,舍小钱换大利,这笔买卖不亏。

其实秦王政以前也做过抄家贵族的事情,不过那会儿家产基本都被送入咸阳填充国库了。而且他这么做不是特意去做的,没有丧心病狂到所有贵族都不放过的地步。

贵族这种东西狡兔三窟,不重点盯着,不知道能转移走多少财产来。扶苏觉得那都是他大秦的国库收入,绝对不能让贵族拿走一分一毫。

什么?你说那是贵族的私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是秦皇,天下九州都是他的,天下的钱也是他的。他要把自己的钱分给庶民,有什么问题吗?

正好趁着如今秦军还在赵地陆续平定各地的反抗,赶紧把事情办了。

于是第二天,几位将军提前结束了休假,重新整军出发了。

这次他们接到的指令是分兵把守所有赵国通往他国的道路,最好能抓住每一个试图偷溜的贵族。

大贵族当然是被抓去秦国和赵王迁一起关着了,小贵族不用抓起来,养着还浪费粮食。士兵只需做出紧追不舍的架势,逼迫贵族主动抛弃笨重的家资和奴隶就行。

你看,都不需要他们强行搜身抢钱。在被追杀的情况下,贵族顶多带着体能好的健仆逃走,剩下的都得丢弃。

几位将军玩得不亦乐乎。

这可是个肥差,来之前长公子暗示了他们可以私下扣留一部分钱财作为辛苦费。

这都是由来已久的潜规则了,没哪个将领出去打仗破城之后会一分钱都不拿的。君王的赏赐是一码事,破城之后仗着第一批进城,先捞一波府库属于正常现象。

君王和将军彼此之间都有默契,不会计较这点小东西。一般来说将军也不会拿太多,都是意思意思拿一些,也给底下辛辛苦苦的士兵分一些。

秦国这种情况比较少,因为军纪严明。

但扶苏毕竟是秦人,他当然更偏向秦国士兵,没道理赵地庶

民能分钱,秦兵却得干白工。所以他在得到父亲的默许之后,暗示将军们可以带着士兵稍微多拿点,以此作为犒赏。

杨端和他们可太喜欢长公子了,和王上一样大方。

王贲没忍住碎碎念:

“王离那小子真是生在一个好时候了,接连两代都是大方的君上。还有他爷爷和他爹这么能干的长辈,臭小子真是好命地令人嫉妒。”

亲卫们早就习惯了自家将军三不五时逮到机会就要提一提自家儿子,一个个埋头捡钱,根本没空搭理他。

过了一会儿有个先锋军跑来:

“将军!前头有辆马车,上面有女眷和孩子!”

王贲顿时骂了一句:

“竟然丢下妻儿逃命!毫无血性!”

不过他转念一想,不要妻儿了好啊。孤家寡人,去齐地造反都没有接班人。

于是大手一挥:

“把人带来,回头一起送去关中。”

留太多心大的贵族在关中容易动摇秦国根基,但是留一堆孤儿寡母那就无所谓了。

长公子在关中建立了很多工坊,不少都是老弱妇孺也能进去工作的。正好把人安排过去,做一些接触不到机密技术的简单活计。

像这样逃命时被丢下的人肯定不少,公子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缺人手了。

没过多久,一辆辆马车进入关中。

来的都是老人孩童和少女妇人,没有一个男性青壮。他们俱都惶惶不安,生怕自己被秦国处死。

但出乎意料的是,秦国不仅没杀他们,还给他们安排了活干。安排的都不是很重的活,还能借劳工换取食物用品等。

虽然大家都为贵族出身,一时习惯不了按劳分配的日子。可想到这样好歹能留一条命,而且自己确实没什么能耐生事,便也都老老实实地定居了下来。

只是自己得到了赦免,不代表危机真就解除了。家中男丁逃亡在外,不晓得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这群老弱一个个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哪天一觉醒来就因为在外的男丁受到牵连。

在这样朝不保夕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人都没了心气,每日只为生计奔波。少有暗中积蓄力量企图闹事的,也很快被拖走处决了。

除却贵族的亲眷之外,被丢弃的其实还有很多奴隶。

这些奴隶都是不太能打的普通仆役,逆来顺受,非常轻易地就接受了自己的主家更替。这才是秦王政想要的劳动力,拉走就能直接干活,还绝对不会反抗的那种。

大秦其实是有残存的奴隶存在的,即隶臣妾。但他们和普通奴隶不一样,这是部分犯罪之人被罚后的一种刑徒,归属官府。

正常庶民轻易不会成为奴隶,六国的奴隶也不曾犯罪,自然能够恢复庶民身份。

没人愿意当奴隶。

被丢弃的旧奴们听闻自己不用继续以往悲惨的命运,一个个激动得痛哭流涕。

奴隶可是世袭的,不仅自己遭殃,后代也

好不了。现在能摆脱身份,足够他们对秦国感恩戴德了。

?想看无字惊鸿写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第 35 章 大秦土匪头子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桓齮挠挠下巴:

“长公子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么多妙招的?居然连奴隶都能利用,我以前怎么没想到?”

果然人和人的智商是有差距的吧,玩政治的心都脏。

正想着,又有一队俘虏被带了过来。这次情况有点特殊,是贵族跑不动了,自暴自弃选择束手就擒。

桓齮:???

桓齮嫌弃地打量这一家子,男丁和健仆都在,太碍事了。

公子可是说了,男丁没有利用价值,健仆也没有。如今各家养的护卫健仆多为游侠出身,非常不服管教,只听从主家的命令。

不服管教到什么地步呢?韩非有一句名言叫做“侠以武犯禁”。

秦国最头疼的除了六国贵族就是这些游侠,烦得很。让他们遵守律法,他们不仅不听,还要拔剑杀人。

大秦的官吏多宝贵啊,死一个少一个。为了保护秦吏,秦国都不得不特意设立类似后世警校的官学,专门培养游缴(基层衙役)。

桓齮嫌弃地摆手:

“赶走赶走,本将军没粮食养他们。”

说罢就让士兵抢了全部钱财马匹和车辆,拉走了他们的家小,丢下男丁和健仆在原地,面面相觑。

不是,你们秦国搞半天追杀,原来追的不是我们啊?

这种离谱的操作让一向自视甚高的男性贵族和游侠们非常不忿,气得脸都青了。

可恶的暴秦!乃公与你不共戴天!

失去全部家资,甚至连代步马匹都失去了的贵族们只能愤愤地选择徒步离开。这还不如其他丢下妻儿逃跑的贵族呢,好歹人家是骑马跑的。

更可气的是,自己逃的还能在衣服里藏点金子,以后带去齐国花用。这几人就惨了,桓齮将军本着“你都主动送我手里了,那我不给你搜个身岂不是很吃亏”的原则,把他们里里外外都搜刮了一个遍。

藏在头发里的金子被找出来没收了也就罢了,他祖宗的,这群秦兵怎么连身上的衣服都要扒啊?没见过贵族穿的昂贵布料是吧?扒走了你们一群庶民有资格穿这么好的衣服吗?

土匪!强盗!穷鬼!不要脸!

被打趴下的游侠们也是灰头土脸,满脸愤慨。

他们十分宝贝的武器也被秦军抢走了,他们都听见有士兵分走了武器后,说自己终于能换把神兵利器用了。

那是他们的心头爱剑!不是给你们拿来上阵杀敌用的!暴殄天物!

秦军可不管他们的意见,大家高高兴兴地瓜分战利品。

这么华贵的衣服庶民确实没资格穿,会被治罪。但是没关系啊,他们认识能穿的长官,献给长官换取财帛就是了。

而且谁说他们就没有翻身的机会呢

?只要继续攒军功,自己也能得封爵位,到时候就能穿了。

反正衣服不穿留在家里小心保存着,当个传家宝又不碍着谁。这个不算犯法私藏,这可是将军和长公子默许他们拿走的!

不过比起能看不能用的衣服,大部分士兵还是更羡慕抢到武器的同伴。

这么好的剑,直接就能拿去用的,下次上战场可以多杀好多敌军呢。

他们在这里追击了贵族这么久,难得能碰上游侠被抓。还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再弄到别的剑,真可惜。

桓齮看看大家羡慕的目光,忽然灵光一闪。

不就是想要武器吗?那些游侠手里多的是啊!之前是他们不想把人抓回来才故意放水让人跑掉的,又不是真的追不上。

桓齮立刻改变了策略:

“接下来碰到贵族,我们先把人都抓了。能抢的全部抢光,再把用不上的人放掉。”

公子不是说要让贵族身无分文地离开吗?不搜身怎么保证身无分文?

而且那些人骑走的马匹也是很珍贵的,拉回来说不定能当战马用呢。

还有他们带走的武器——我的天!这么多武器!都是军需啊!他之前居然就这么放走了,想想就好心痛!

桓齮咬牙切齿:

“游侠拿着武器只会生乱,不如送给我们大秦士兵使用。这样也能避免他们胡乱杀人,侵扰黎庶。”

桓齮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个天才,赶紧写信告知王上、公子和其他几位将军,让将军们都学起来。

看完信的秦王父子:……

秦王政揉了揉眉心:

“大秦怕是要多一个雁过拔毛的强盗名声了。”

扶苏忍着笑说:

“桓齮将军也是为了齐国好,如此多的贵族和游侠带着兵马武器进入齐国,岂不是很危险?齐国应当感激我们才是。”

秦王政看了儿子一眼:

“昭襄王若还在世,应当会很喜欢你。”

说罢命人去给齐王送信。

大秦替齐国解决了这么大的治安隐患,齐国自当奉上厚礼感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