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穿成四福晋的第一百五十七天 ……

允禟不可能不知道试题泄露对一众举子们意味着什么, 可他还是让人将试题泄露出去了。

他的这些兄弟里最不可能缺银子的人就是允禟,所以他这么做也不是为了赚银子。

要是换了现在是允禵来坐这皇位,他是绝不可能这么做的, 他这就是在恶心他呢。

允禟在先帝面前跟他争,他宽容大度一些, 还能勉强把这事当做是家事看待。

他将试题泄露出去,他就是再想着不要对身边的人这么严格, 都不看能再把这事当做家事看了。

要是做这事的人是他别的兄弟,哪怕是允禩,他都还愿意让他进宫一趟,斥责他几句。毕竟自己还要用他不是。

做这事的偏偏的允禟,他还偏就不让他进宫,他倒要看看允禟会不会慌。慌乱之下又会不会坐出什么事。

胤禛倒还真低估了允禟,那小太监进了慎刑司的事他是知道的, 且知道得极快,不过他并没有慌, 从前他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现在他的日子就还是怎么过的,并无什么变化。

胤禛见这样,也打算先按兵不动,看他还会做出什么事来。

这种事光有人证肯定是不够的, 还得有物证, 允禟那边没动静,刚好给了他时间让他搜寻物证。

等他人证物证都有了再说其他也不迟。

各省的亏空一查就查了一个多月, 胤禛再见着允禵的时候他浑身的杀伐之气已经散得差不多了。

胤禛见他比刚回京时还胖了些,就知道他让允禵跟在允祥后头去办差倒还真是个正确的决定,别的不说, 至少太后再见着允禵不会再一个劲儿的念叨,瘦了,又瘦了。

虽然来回事的时候基本都是允祥在说话,允禵时不时的附和上那么一句,胤禛看在他总算不跟自己唱反调的份上,他也就不跟他计较了。

这事他二人倒是真查出来不少东西,既然有证据,那接下来只需按着名单上的名字拿人便是了。

这事自有人去办,也就用不上他二人了。

他问完了话就把他二人打发到永寿宫去见太后去了,允禵不瘦了,允祥却瘦了,都是在太后膝下长大的,这事真出了大力的是谁,不光他要看见,太后也该还好看看才对。

他其实知道允禵这回为什么会这么听话,他这是打着只要他把这件差事办好了就能早日回军中的算盘呢。

笑话,他好不容易把他给召回来了,又岂会这么容易再放他回军中去。

他不是在大行皇帝的灵前哭得厉害,口口声声说他回来晚了吗,那就让他去守着好了,至于他什么时候能有别的差事,那就得看他的表现如何了。

安排好了允禵的差事,就该安排允祥的差事了,他想了想,决定还是把允祥安排到了户部。

前几年他和允祥为了讨银子打交道打得最多的就是户部的官员们了,现在让允祥去户部,也是因为这些官员也是他相熟的。

他不但给胤祥派了差事,他还将他的长子弘昌封为了贝子。

如此,也算是对他的嘉奖了。

允祥和允禵的儿子都得了封赏,胤禛自然也没有忘了他那十七弟。

封允礼为果郡王是在这之后,连允礼都已经是郡王了,他就不信允禟还能那般淡然。

他不动允禟,那是因为现在动他不合适。他不动允禩,是因为他还有用。

动不了他们,还动不了他们身边的人吗?

胤禛思索良久,决定从他那八弟妹身上下手。

胤禩敢争皇位,除了在宫里他得人心,还因为他福晋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

虽然这家人里有人犯了事,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是胤禩真的还要做什么,他们就算不替他摇旗呐喊,暗地里也是能帮上不少忙的。

因此他们是决不能再继续待在京中的了。

要给这家人找个罪名安上是极容易的,都不必他亲自想,他只需要开个头,自然有的是人进言。

安亲王早就没了,他儿子也没什么建树,根本不足为虑,不能继续待在京中的,是这家的孙辈们。

最后这家的孙辈们都移居到了盛京,并且被除了籍。

胤禛没给他们安什么了不得的大罪名,只是在给他们定罪之前让苏培盛去找过他们一次,他们就懂了,走的时候也都挺干脆的。

他动了这些人,也算是动了廉亲王福晋了,,以胤禩的性子,一定能察觉到他真正想动的人是谁,如此,他怎么着也得收敛一些才对。

那些人刚走,他就收到消息,允禩和他福晋吵起来了。

能忍到现在才和胤禩吵,他的这位八弟妹倒是比从前沉得住气了。

他们吵他们的,跟他可没关系,横竖他这位八弟妹总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再来打搅秀玉了不是。

胤禛不知道的是,他在想秀玉,秀玉也正在想他。

秀玉想他,是因为内务府的嬷嬷又来了。

上次来,她是为了给她做朝服来量尺寸的,这次她还是来给她量尺寸的,不过这次要做的不是朝服而是吉服。

吉服,顾名思义就是有吉庆之事时才会穿的衣服。

和朝服不同,这种衣服更像是一件袍子。

这吉服是皇帝和皇后才能穿的,除了重大吉庆和时令节日要穿,就只有她到先蚕坛躬桑献茧的时候的时候才能穿了。

旁人若是有这份殊荣能穿吉服,怕是要高兴得手舞足蹈了。

秀玉却高兴不起来,她只要一想到她要去献茧,她就浑身上下不舒服。

难不成就因为献的是茧,她就能装作不知道茧里头的东西是什么了吗!秀玉想着。

这嬷嬷又不是她宫里人,她也不能就因为这点儿小事就给她摆脸色。

她想着等她走了,她倒是能跟她的丫头抱怨几句。

结果还没等这嬷嬷走呢,就又有烦心事找上门来了。

进门的人是小冯子,他之前一直规规矩矩的守在门外,听见里头没动静了才试探着咳嗽了一声。

听见他咳嗽,秀玉就知道他这是有事要禀,其实那嬷嬷的差事早就办好了,偏她一直不肯退下去,变着法儿的跟她的丫头搭话。

秀玉心里不畅快,也懒得搭理她,就只竖着耳朵听这嬷嬷能不能把她的丫头们夸出朵花来。

这会儿有正事了,她也就不想再听她的罗圈儿话了,端起案几上的茶就抿了一口。

那嬷嬷也是个机灵的,见她端了茶,忙住了口,给她行了个大礼,然后就退下去了。

小冯子见这嬷嬷走了,这才进了来。

看小冯子慢悠悠的样子,她就知道他要回禀的并非急事。

看来就连小冯子都看出她的不耐烦了,偏偏那位嬷嬷就是看不出,要不是她身边已经有齐嬷嬷了,她都觉得这嬷嬷是想到她宫里来当差了。

她之前还真没往这上头想,这会儿一想她才发现,内务府这么多嬷嬷,怎么就两次来的都是同一个,她说不定还真有这个想法。

要知道她有没有这个想法也容易,只需要看看下次内务府来的人还是不是她就行了。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事件事的时候,她还真想知道小冯子是随便找了一件事老帮她打发了内务府的嬷嬷还是真有事要回禀。

很快她就知道小冯子是真有事要向她禀告了,她还没听完他的回禀,只听到了齐妃娘娘这四个字,她就知道齐妃这是又闹笑话了。

齐妃的确是闹笑话了,她竟然敢让人去给胤禛送吃食,还选在了大朝会这个日子,她不闹笑话,谁闹。

齐妃这是看她送去的吃食每回都会能送进去,也心痒痒了,想试试看自己送的吃食能不能送进去?

其实她要是换个日子,换个时辰,这东西还是有可能能送进去的。

她选了大朝会这日,就算她这东西是朝会散了之后才送的,也是不可能送进去的。

她还以为李氏得了个妃位就该心满意足了,怎么着也得消停一阵儿了,这才多久,她就又开始闹腾了。

要真细究起来,她送过迟食之后就算真有人接着送,这人也应该是年贵妃才对。

年氏还没动静呢,她上蹿下跳个什么劲儿。

李氏的心思她多少也能猜到几分,她无非就是觉得年氏这个贵妃是靠着她的兄长才得来的,胤禛其实并没有多宠她。

她不敢抢在自己这个皇后的前头给胤禛送吃食,还不敢抢在年贵妃前头吗?

要论不争不抢,年氏才是真不争不抢的那一个。

毕竟就算她不争皇帝还是会把该给她的都给她,她又有什么好争的呢?

李氏赌她就算知道了这事也只会当做不知道,只要她不说什么,她不就有机会了吗。

她之所以选在大朝会这天给胤禛送吃食,其实是因为她知道和御膳相比胤禛更喜欢吃主子娘娘的小厨房送来的膳食。

她觉得朝会散了之后胤禛肯定会饿,他一饿,这吃食被送进去的可能性不就更大了吗?

就算胤禛真不吃她送的东西,只有这食盒被送进去了,那这事也算成了,她的面子也就挣到了不是。

就连自己都没有在大朝会散朝之后给胤禛送过吃食,她敢送,这要是真送进去了,岂不是表明她比自己在胤禛那儿的面子还要大吗?

因此就算是知道这东西多半是送不进去的,她还是送了。

李氏的面子显然是没有挣到的,不仅没挣到,她还偷鸡不成蚀了把米,这要换做是她,怎么着也得躲起来懊恼一阵儿,就是不知道她是会屡败屡战还是会偃旗息鼓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