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P2汉朝白那个恐怖

【算缗令只能说平平无奇,毕竟汉高祖搞过,吕后搞过,甚至汉惠帝也搞过,就相当于现在的购置税、车船税、燃油税。那为何在汉武帝手中会变成搞钱神器呢?因为汉武帝及其理财小助手们悄咪咪的给它套了另一层政令。】</p>

仙幕的说法让画在场的汉武帝等人非常认同,算缗令还真的非常平常,历朝历代如果想从商人手中赚点钱都会这么搞,但也没见哪个皇帝因此暴富过。</p>

只能说这个政令太平常了,但仙幕后面提到的所套政令’倒是让他们感兴趣。他们未来是怎么操作的?</p>

【元光六年的算缗令洒洒水,元狩四年也就是前119年的才叫‘真算’。</p>

首次算缗,是只对有市籍的商人收运输车税,相当于过路费或者燃油费。但119年的算缗就是一种恨不得把那些富商底裤都扒了的架势。</p>

首先把割韭菜的范围扩大到全体商人、匠人。在座的各位只要有钱一律按资产每2000钱须缴纳120钱作为财产税。</p>

有车马船?更好!统统交税。】</p>

公孙弘不解: “此法虽夸大范围,但也是财产自报,却不排除商人、工匠隐瞒不报或少报。”</p>

公孙弘的话获得一种人的赞同,毕竟汉高祖和吕后,以及元光六年的算缗令皆是这种德行,隐瞒不报真的极为容易。</p>

”或许是那个补充措施的作用大?”桑弘羊思索道,”这玩意儿放在迁茂陵令后出现,定是比迁茂陵令更容易得钱的政令。”</p>

想到这里桑弘羊与汉武帝对视一眼,比迁茂陵令更加容易得钱的活动,不就是……</p>

抄家?</p>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现如今都有一大堆偷税漏税的人,更何况我们的老祖宗们。狡猾的商人阶级可不是呆瓜会乖乖交税,于是汉武帝就发现那偷税漏税的人真是比比皆是,认真交税的人才是那朵‘奇葩’。】</p>

对此,在场的众人深有感悟,可不就是这样子!</p>

【于是我们汉朝文臣集团俄罗斯套娃一般的新补充措施又来了——告缗令。</p>

汉武帝的告缗令表示:隐匿财产偷税漏税者被揭发者即没收全部家产且戍边一年,揭发人可收取</p>

其一半家产1。</p>

为了那一半家产汉朝百姓们宛如疯了一般,告缗之风盛行,全</p>

民特务。目光炯炯就盯着哪个富户豪强偷税漏税,这样就能够举报获得他一半家产了。再加之官府常从严处置,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成功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p>

嗯,汉武帝的也分了一大半,获得家产的举报者也成为预备待宰韭菜的种子苗,可谓是一举多得。</p>

商鞅现世都得对汉武帝家的那群奉行内法的能臣们竖起大拇指,并说一句:深得吾真传。</p>

管仲都得问尔等到底读了我多少书。】</p>

众人的目光悠悠看向桑弘羊,只觉得这人果然厉害,怕不是法家绝学都学会了吧。被众人投以注目礼的桑弘羊丝毫不惧,割韭菜嘛,没钱就得直接阉了。</p>

【汉武帝也是能人,就一个告缗政令他甚至能玩出花儿来。比如河套边防差,他就鼓励民众去新秦中畜牧,可免于告缗。又或者捐献粟米者可终身免役并免于告缗,于是民众纷纷捐献粟米,使“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1。</p>

由此可见,汉武帝薅羊毛的功力实在不凡,只能说玩还是汉老祖宗们会玩。】仙幕的话虽然俏皮,但汉武帝却从这只言片语中看到了未来自己的无奈。到底得有多缺钱才会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割韭菜’活动。仙幕告诉他,他真的很缺钱。</p>

【其实汉武帝也不容易,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和迁茂陵令赚到一些钱后,很快就因为之后连续五年的河套、雁门、高阙奇袭战、定襄北之战等大战役……再一次没钱。】</p>

【他甚至搞起买爵赎罪,置武功爵十七级,皇帝亲自决定卖爵位赚钱。像战场失利的公孙敖、李广、张骞皆是通过赎罪才免于一死。不过这点钱确实也无济于事,补不了缺钱的空。】</p>

【因为汉朝地广事多,后面又来了上谷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战役,山东大水民饥乏,徙贫民至秦中七十余万口又是接踵而来。</p>

多事之国,唯有死命从每个缝隙中抠钱。】</p>

”好……好悲伤的消息……”汉武帝看到这一桩桩事情眼泪都要出来了,多事之国,他刘彻难啊!</p>

刘彻的眼泪还没有下来,汲黯的眼眶就红了。</p>

刘彻:””</p>

刘彻连忙问道: ”汲公你这是怎么”</p>

汲黯也不是故意想哭,实在是,实在是,他哑声</p>

道:“陛下您实在是太难了!”</p>

他知道陛下不容易,但没想到陛下如此不容易啊!他从景帝时就一手带大的孩子怎能受如此委屈!</p>

汲黯一把鼻涕一把泪让汉武帝哭笑不得: “汲公,国家有难,豪强不仁,不住公家之急,朕</p>

有机会假借汉匈战事出出手,朕心甚欢。”</p>

汲黯心中一噎,霎时间就哭不出来了,陛下这还带铲除异己来着</p>

不过经过七十年的折腾,诸侯若是不为国为民一同抗击匈奴,假借这个理由折腾他们铲除异己确实没人敢说什么。</p>

汲黯:会玩还是陛下会玩!</p>

【或许是财务上的缺漏过大,同年汉武帝甚至开办起‘国企’,继续搞起中国两千多年一直沿用的“国企”制——盐铁专卖。】</p>

看到熟悉至极的四个字,桑弘羊感叹道:”终归是走到盐铁专营这一步了。”霍去病对财政并不熟悉,闻言疑惑道: ”桑公熟悉这一政策?”桑弘羊不能说很熟悉,而是非常熟悉,这可是那个人创造出来的法令。</p>

他解释道: “盐铁皆为国之重物。尤其是盐,为历代官府重要财源,若官府掌控盐,则可寓税于价,百姓神不知鬼不觉交税,非易生乱的横征暴敛法可媲美。而此法战国就已使用,盐宗管仲、商鞅等皆践行过此法,尤其是管仲,乃开启盐铁专营的第一人。”</p>

主父偃在一旁听了许久,冷不丁说道: “若非国家财政艰难,又有哪个朝廷执行盐铁官营之法,寻常人看来不过是与民争利罢了。”</p>

桑弘羊:”!”要不是这里的人皆是皇帝心腹,我就要在这里和你吵起来了!不愧是你!你这个讨人厌的主父偃!主父偃一点都没有自己的话很招人嫌的自觉,毕竟他就是这么讲话的,从未改过。</p>

桑弘羊也不是个忍气吞声的,他嗤笑道:“你倒是说得轻松,边关战事、旱涝重建等皆需钱财不说,仅说盐铁乃国之重物,掌握在狡诈商人手中,国本被控,你负担得起吗?”</p>

主父偃:嘶!忘记了这人是牙尖嘴利之辈,他干不过这商贾之子!主父偃自动闭麦,索性不说话了。</p>

讲不过还逃不过了!!</p>

【在没有冰箱储存食物的古代,盐巴是古代老祖宗们储存食物的不二之选,是必需品,再接下去的宋元明</p>

清千余年间,盐课的纳税也是历朝官府重视的,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1。</p>

而且其批量化生产可获得规模经济,成本就是边际成本,每一包盐、酒、铁的价格几近于无,于是在有许多中间商赚差价后政府还是可以有巨额收入。</p>

所以盐、铁和酒的国家垄断经营制度其实是种高明的国家财政方式,让百姓‘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稀里糊涂的就交税,主打的就是一个神不知鬼不觉,让百姓们无怨可报。】</p>

看到这个‘有许多中间商赚差价’,汉武帝就知道不妙了,这仙幕明里暗里提醒他中间的贪污腐败多啊。</p>

仙幕表示还真就是这样子:</p>

【盐铁专营也有不好的地方,国营企业有个大问题就是没有市场经济的调控后,公职人员仗着吃公家饭就会懈怠,以至于官盐价贵,或提供不及时,或百姓们要么买不起盐,要么只能买少许盐,以至于盐荒,私盐泛滥。</p>

而铁器专营也有不好的地方,官府的铁匠们脱离实际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差,价格贵,不好用的一堆堆,以至于汉朝的百姓们直接扛起石头,开始返祖,也是一个非常糟心的事情。】</p>

主父偃:!</p>

主父偃佯装遗憾地摇头: “盐铁专营果然不是好事,看看把百姓都逼成之这种样子了。”没想到他干不过桑弘羊,仙幕就帮他说了,而且这个角度还是他不曾了解过的,仙幕果然是他的好友!</p>

桑弘羊也没想到第一个插他刀的竟然不是主父偃而是挂在半空的仙幕??桑弘羊:扎心了!</p>

不过他确实不服输: “那又如何,既然仙幕已经提出盐铁专营的弊端,那吾等就此进行补充,有何难?”他甚至敢于举一反三进行补充!就是这个‘市场经济的调控后’需要他再多加领会后才能懂,市场经济应当就是和国家垄断相反的政策形式吧?</p>

被反驳的主父偃无语,还真是这样子。</p>

不过他终归是皇帝的心腹,爱国之人,主父偃看向仙幕,如果这个‘友人’能够再讲点未来朝代在这事上的处理就好了,这样子他们就不用走那么多弯路了。</p>

毕竟弯路这种东西在实践中,可是流血又流泪的玩意儿。不巧,仙幕后的某个小家伙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主父偃他们就看到仙幕提到:</p>

【不过老祖宗们也是极有智慧的,在汉朝之后的其他朝代在前人</p>

的教训上进行了改革,知晓官府只能以适当的税率收税的形式、而不是经营一般性商业‘与民争利’2。比如汉朝之后,盐铁酒专营就逐渐发展出酒水随意,盐专卖,铁则实行征税制。</p>

甚至在宋元时期在技术上也有了革新,匠人们发明了煮盐法,晒盐法等提高产量的事情,在让百姓们钱不变的基础上能够购买到量更多的盐巴,满足百姓们的生活需求。】</p>

仙幕上展示出了煮盐法的过程和晒盐法。</p>

看到煮盐法汉武帝他们还能</p>

够冷静,但看到晒盐法之后,汉武帝: ”!!!”</p>

汉武帝嗖的一下子睁大了眼睛,仿佛见到了鬼一般:“这什么玩意儿!为何能够让整片滩上皆是白盐!”</p>

汉武帝觉得自己眼花了,转头看在场的其他大臣,发现他们的表现也不逞多让,桑弘羊的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p>

或者说已经流下来了。</p>

”吸溜!”</p>

桑弘羊好馋,他亲眼看到这些海水被提上来浇在摊上,没过多久就变成了白花花的盐巴,那真的是盐巴!比他们现在这种一锅一锅煮盐省事千百倍的晒盐!</p>

汉武帝顾不得看桑弘羊的哈喇子一下子冲到充当小吏的张汤面前: “记下来了没有!记下来了没有!滩上浇水,以日晒之,成白盐!记下来了没有!”</p>

被皇帝的声音吓到的张汤如梦初醒,连忙在记录起来。</p>

东方朔直接着手画了,不能放过仙幕上的一丝一毫,一针一线,现在看或许没什么,但是未来遇到问题再看或许能够解答他们现有的疑惑。</p>

张汤:写写写记记记!</p>

东方朔:写写写画画画!</p>

【但……最后,汉武帝割韭菜的镰刀还是不得不向他的百姓伸去。】</p>

因为前一段晒盐法正激动的汉武帝: “……”兴奋突然消失殆尽,民乃国本,当他沦落到为难百姓,基本上就该收手了,但未来的他看来并没有收手。</p>

【漠北之战后,汉朝的国家财政几近崩盘。</p>

但后面的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建设要钱;进击朝鲜要钱;匈奴再犯以三万出击虽失败而还要钱;贰师将军李广利统兵数万人进击大宛虽失败返回也是要钱。</p>

于是汉武帝发布‘</p>

更铸三铢钱。也就是用现代美联储的做法——货币超发。</p>

收旧币,以五旧币生一币的方式,降低新币含铜量,五块钱的成本让民间认为这钱一万元。此法相当于国家信誉背书,本质上就是信用货币,百姓信皇帝就可以用,不信皇帝根本什么都不是。</p>

如此这般也导致了中原大地第一次全国性的通货膨胀,在百姓们不知道的情况下物价竟然大幅度上涨,本来就只涨物价没涨钱的百姓们更加买不起了。】</p>

【造口暴利,商贾们行动能力超强,通过磨边的方式偷币,最后汉武帝他们出台了一项新型防伪技术,也就是我们在硬币上常看的四周凸起的防伪工艺——有郭半两,让商贾们无处磨边,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让部分人无法造假,但技术能力强的中国人不会被这点困难打倒,□□还是屡禁不绝。</p>

再加之前面说的变成穷光蛋的汉武帝搞起了卖官,卖爵,建立充钱VIP等级制度。</p>

搁这钓鱼,自己培养贪污腐败的韭菜自己割,一鱼两吃,所以百姓们的日子真算不上清闲。】此时建章宫的刘彻和中朝官员们都沉默不敢言,这哪里是算不上清闲,这是被搜刮殆尽的惨啊!【这些造□的人相当于与皇帝抢钱,于是汉武帝继续套法令——‘盗铸者罪皆死’。</p>

再制造一批华夏新型官员——酷吏,这些中央巡查组代替汉武帝进行抄家,赚钱,持续性清算贪官。不过这些也不能让百姓们日子好过了一分。】</p>

仙幕上出现一张表情包。</p>

一只老鼠被绑在了柱子上,一个中年男人就站在柱子旁边,手中拿着刑具,而这个男人的头上正正标注着两个字——张汤。</p>

“张汤审鼠?”公孙弘疑惑地念出这几个字,然后就发现这表情包旁边又出现了一个表情包。一个棺材板放置在地上,一人问:不知这尸体什么时候的。一个头上顶着张汤名字的中年人走了出来,说:我来。</p>

于是不过片刻张汤出来,说:这具尸体是距今三千多年黄帝时期的人。旁边吃瓜的人大惊失色:你为何能知晓?张汤:他招了。</p>

众人的视线震惊地望向张汤,主父偃发挥他往日说话水平惊异道:“你真是真人不露相,竟能在酷吏中排上名号。”而且这酷吏做事很狠?</p>

张汤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为陛下做事自当尽全力而为之。”他虽然还没有成为那种所谓的‘酷吏’,但为</p>

何世界上有酷吏还是清楚的,说白了就是皇帝手中的刀。</p>

该说不说这话确实说的刘彻很舒心,并且觉得未来若是重用张汤也是正常的,一个能让后世称之为能让尸体开口的男人,张汤的行动力水平可见非常卓越。</p>

汉武帝思考,觉得酷吏也是不错,虽然他因为有仙幕提点不会再行卖官之法,但豪强该杀还是得杀,而‘酷吏’则是最好的刀。</p>

觉得酷吏很不错的汉武帝紧接着就看到仙幕接下去播放的内容了。</p>

【网络上流行的张汤审鼠,张汤审尸地狱笑话侧面说明了当时汉朝的酷吏制度审讯有多仔细残酷,能够让尸体也说出话来。有人说酷吏是干吏,对面是豪强,与百姓无关,不会造成什么大碍。</p>

但真的是这样子吗?】</p>

【酷吏的危害,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方才还觉得酷吏很好的汉武帝心中一咯噔,一般仙幕这么讲,那危害就是真大。</p>

【就拿其中一个酷吏来说吧。</p>

【有一名为王温舒的酷吏年轻时游手好闲,盗墓、抢财、杀人无恶不作,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在酷吏横行的汉武年间做到了三公九卿制之位。</p>

因为在那时乐以刑杀为威的人才是走得最快的。</p>

他的治下基本上都能够做到“道不拾遗”,本是可以被写进史书夸赞的话,但这其中却暗含尸积如山,血流成河。】</p>

在汉武帝他们皆对这人的名字一头雾水之时,张汤却笑不出来了,因为他手下就有一个叫这个名字的人,那人做事还算妥当,怎就被仙幕点名了?</p>

张汤:心慌!</p>

【王温舒的手段就是启用犯有重罪但仍逍遥法外的亡命之徒去捕捉‘盗贼’——铸造□者,富户豪强,更重要的是,还有走投无路、被迫进行反抗斗争的农民群众。</p>

这些鹰犬善于深文周纳,巧低人罪,专好猜疑、心狠手毒,若想惩治谁千方百计都能给你罗织罪名,落入其手者‘大抵尽靡烂狱中’,极少生还。甚至还会株连达千余家,无辜平民百姓牵连其中。身死、家亡、族破是常态,只要家产没入官府就是政治正确2。</p>

于是汉朝每百人就有一人因筑造□而死,刀下之鬼上万人,流血十余里,百姓们侧目而视,重足而立,即使闻风而逃也会被抓回,如此这般才有‘郡中安宁,无犬吠之盗’的治下,对无辜百姓而言,何尝不</p>

是一种血海奇冤?</p>

而且他也不是专门对豪强地主、刚正不阿的廉官。他是以酷行贪,以酷掩贪的贪官。对下如虎似狼,酷虐非常,侵夺之、侮辱之。对上又‘温舒多焰,善事有势者,成为俯首帖耳的绵羊,即使权势者有奸如山他也能千方百计回护。</p>

“数岁,其吏多以权贵富。”其爪牙也皆暴富,他本人就更不用说了,财富不知凡几, ‘家累千</p>

金’。</p>

他甚至凭借这一手段逐步升迁,成为地方都尉、地方太守、京师中尉,成为中央九卿之一廷尉——掌管刑狱的全国最高司法官。】</p>

【而这并非个例,这是汉朝的一个缩影。</p>

他的长官京师一地最高行政长官义纵,早以酷暴著称。</p>

汉朝百官看王温舒虽杀立威,以酷行贪,也能屡次得汉武帝重用,于是榜样起,百官立“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仿效温舒2。”</p>

地方大开杀戒,滥及无辜,整个汉朝陷入□□当中。</p>

刑法愈严苛则官逼民反,再加之均输,平准,中国商赚差价。 ”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p>

起义军在汉朝各地兴起,南有楚地、南阳反,东有齐地反,北燕赵,他们攻城掠邑,夺取兵器,释放死囚,逮杀郡守。】</p>

汉武帝脑中一片蒙,有点直接晕了,他一向自比三皇五帝,现在连秦始皇都比他好?</p>

”原来……汉朝百姓的民不聊生竟然是源于财政变革。”刘彻眼睛发红,跳脱出迷局从外围看,竟然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经济变革导致他有了‘罪在当下’标签。</p>

而这些最主要的就是币制改革和酷吏。</p>

张汤也想晕,因为他发现仙幕说的王温舒就是他认识的王温舒。</p>

【天下反皇帝自然有反应,于是天子发兵剿贼,但散卒逃,复聚党阻山林,往往而群,无可奈何。】</p>

【然后要命的是汉孝武皇帝又给当时的汉朝下了一剂猛料:区域负责制绩效考核——沈命法。</p>

曰‘群盗起而官未发觉,或发觉而未捕满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4’。也就是有民变则官死。</p>

r /></p>

下级瞒上级,上级瞒京师,京师瞒皇帝,上下相隐,玩弄文辞,汉武帝的耳目被蒙蔽起来了,即使汉文帝的坟墓被刨了也没人敢和武帝讲的那种蒙蔽。</p>

远在京师的汉武帝觉得地方形式、京城形式一片大好时。</p>

汉武帝的地方,乱了,中央也随之乱了,一场巨大的灾祸随着巫蛊,笼罩在长乐宫中。】</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