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二皇子

“袁洛,本王许你做近身宦人,汝可有意?”

“宦人?”

袁洛耳目渐醒、幡然一惊!

周围都是古色古香宫殿楼阁。

垂花门楼、抄手游廊,好生古韵。

二皇子问:“望此般面态,可是无意?前几日本王是不知道,但如今去查过一番,如何还不知道你袁家之子的身份!”

面前太子二皇子,面容皎白、堪有羞月之风。

鬓角雕花、眉清目秀。一个男子此种雅气,让人很难往大夏太子身份上想。

“殿下,还是免了吧,袁洛还想做个完整男儿…”

二皇子一笑,确是考虑到袁洛所忧,释:“不动身子,只是占个名义,好让你跟在本王身边。”

话已至此,袁洛还能如何推脱。

“袁洛愿意。”

此来迷糊,如今走一步看一步。

这个太子,也不似坏种。

袁洛自顾考虑得失,殿前大二皇子却是眉目轻蹙、煞有其事,正声问:

“袁洛,你袁家为本王尽瘁一番事业,却是得此下场,本王寝食难安。救你于恩、助你于情,东宫已达,但大业未成。”

大二皇子低下头,一双眸子紧紧盯着袁洛。

“本王…能信你吗?”

袁洛可没考虑到如此杂事,袁家轮到如今这般地步,他还有什么选择。

此刻,可是要好好抱紧太子这条腿。

既要表忠心,不如表得花开、表得水落、表得漂亮些。

“将成骨枯,袁家早有所备、袁洛早有所备,殿下不必悱恻。袁家忠心自有天证、自有心明。为成殿下大业,袁洛定尽瘁不贰。”

二皇子一笑,似春面桃花。

二皇子道:“既成本王近身宦人,外人面前不可本名称你,今后便叫你小袁子罢。”

“奴才谨遵。”

二皇子分外满意,走下殿来,到袁洛身边叫唤了他一声。

袁洛抬头,目无他意,心有所虑。

“小袁子,今有万急之务。本王如今只信得过你,需你去做。”

他没有留话,渡步袁洛四周,袁洛闻得见一阵清香,心里揣测男子之身,哪里来的这些味道。

正疑惑着,又听他道:“明日夜,本王要你与太子妃同房。”

啊?

与太子妃同房?

袁洛确信自己并非听错,却还是惊异再问:“殿下之意是…”

“汝闻之,吾意之。”

大夏太子如此严于自绿,实在使尔等敬佩。

敬佩之余裴阳又揣测,太子真像殷世忠说的那般花容之相、脚步清虚,非是不举就是龙阳。

或者说太子妃此人,实在丑到天地不容,太子下不去手。

御史的典籍里,二皇子与太子妃成婚一年有余,却无一子。

当年身为皇家太子,未有子嗣不合规矩。

若非太子妃丑到人神共愤,便是太子不举。

当年找到那名叫袁洛的假太监,是想报袁家相助之恩。

还是说…借子?

“殿下…”

“方才一句尽瘁不贰,几息才过,却是做不到了?”

正要抬头间,二皇子已经起身走远。

“本王需你做此事,只为报袁家知遇之恩,也莫不是非你不可。若是不愿,许你些文钱珠宝,自顾离去罢。”

袁洛心里笑,自己既是二皇子以尸抵尸救下,便在京街是无籍之士。

除了上山为匪,还有何种活路?

知晓了这些内幕,二皇子能废力救袁洛,也能不费吹灰之力抹灭袁洛。

二皇子不是给选择,而是逼袁洛下决定。

殷世忠说到这里的时候,裴阳不得不感叹。

你要小绿帽,人家就还你一片青青大草原。

“奴才谨遵殿下之意。”

二皇子呵笑一声,唤来王府管家。

“殿下。”

“刘总管,今后袁洛便跟在本王身边,带下去安排妥当。”

“诺。”

袁洛随老太监出厅阁,脑子晕乎、心里郁闷。

太子府院装点荣华、好生气派。

甬路相衔、山石点缀,妥妥的皇家庭院。随着老家伙转悠,才到偏院住房,一个丫鬟点着步子、莺莺行来。

“刘府差,慢着。”

来者,正是太子妃贴身丫鬟,名作小蝶。

刘总管一个老阉人,语气惯有阴柔,脸上笑起来,褶纹像是残老之菊。

“小蝶姑娘,可有要事相告?”

小蝶轻妆淡点,恰有出水芙蓉之姿。

袁洛只是诧异,这王府丫鬟都有这般姿色,那太子妃也不该丑到哪儿去。

丫鬟指着袁洛:“王妃要见他。”

袁、刘二人面面相觑,袁洛可不认识太子妃,但刘老头只是笑了笑,对袁洛吩咐:

“既是王妃要见,你就去一趟罢了。见了王妃,莫要失了礼数。”

“小人明白。”

殷世忠的讲述里,那袁洛太监再次见着了当年的太子妃。

随着小蝶漫过荷花池、走过青石路,袁洛一边望着小蝶扭动的屁股失神,一边思虑王妃见自己的目的。

莫非阁内太子之言,被人家听了去?

这袁洛可是深深记得,这太子妃可是与他有不小的过节。

女子关乎名节,让袁洛看见了她做那样的事情。

这又绑了袁洛,想要作出杀人灭口的事情。

女子贞洁在出嫁前就给了别的男人,那就等于将女人最宝贵的东西抛弃了,等出嫁之后若是被夫君发现女子失了贞洁。

那这个女人的后面的日子将会过得很凄惨。

失洁不仅会令自己今后没有好日子过,就连整个家族也会感到蒙羞,甚至被夫家将女子失洁之事公之于众,被无数人指着鼻子骂作荡妇。

最后还要让她“浸猪笼”将失洁之女淹浸至死。

但那一顿毒杀,他可是深深记在心中的。

太子妃的院落,属实是实在雅气。

柔和的灯光洒在粉色的墙壁上,映照出一片温暖的色调。

墙上挂着精美的绣花窗帘,轻轻摇曳着,似乎在诉说着主人的故事。

一张柔软的案子放在房间中央,案子铺着一堆色的宣纸和墨宝,让人感到舒适和文雅。

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

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的白菊花。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太子妃的墨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