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屠龙术!道衍的震惊

如此举一反三的表现,不光是让姜星火微微惊讶,就连朱棣都吃了一惊。

自家老二,这是开窍了?

而朱棣照着朱高煦的思路想下去,也觉得极有可能。

刀耕火种变为协同耕作,导致了奴隶制的商王朝灭亡,周王朝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确立。

协同耕作变为铁犁牛耕,导致了封建制的周王朝灭亡,秦王朝郡县制、中枢集权制、土地私有制确立。

那一旦大明的农业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对皇帝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毕竟,如果单位农田的粮食产出多了,大明固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税基、人口,但农田的总量却是有上限的。

粮食足够会导致人口放开了增长,就像是姜星火讲的那样,无论是由部落制转向王朝的夏,还是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周,亦或是封建制转向大一统的秦,都是由于农业技术进步使得粮食增产、人口暴增,导致王朝制度更迭。

“你考虑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姜星火停顿了片刻,无奈说道:“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依大明王朝的寿命,可能撑不到下一次农业技术进步了?”

什么?!

听闻此言,朱高煦愣在了原地。

“姜先生。”他艰难地张开了嘴,“您是说,大明王朝会在下一次农业技术进步前亡国,所以压根就不用考虑农业技术进步导致亡国的事情?”

刚刚还因为二儿子开窍,而眉梢有一丝喜悦的朱棣,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姜星火,竟然说大明挺不到下一次农业技术进步,就要亡国了?

当着他这个皇帝面说,这不是在打他的脸?

“纪......”

朱棣回头看着唯有他和道衍两人的密室,不悦地挥了挥袖,继续听了下去。

“确实如此。”

姜星火斟酌了一下措辞,说道:“本来这是第二节课的内容,但是既然你都问出来了,那我就给你接着讲一下,还记得在讲《国运论》之前问过你的两个问题吗?”

“俺记得。”

朱高煦复述了一遍。

“为什么王朝开创之初总是君王英明,历经两到三代帝王往往能达到国力顶峰的盛世,而接下来便是数代君王昏聩无能,最终权柄操于外戚宦官后宫权臣之手直到亡国?”

“为什么会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现象一遍遍在中华大地上重复?为什么历代王朝寿命普遍不超过三百年?一代一代王朝更替,真的是五德相克天道循环吗?”

“那我现在就告诉你答案。”

“这是《国运论》的第二节课,什么是王朝寿命。”

闻言,道衍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他难以置信地说道。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这世间绝不可能还留存着这门学问!”

“什么?”朱棣疑惑问道。

“屠龙术!”

“有可能是真正的屠龙术!”

“不,不可能!”

道衍隐藏在黑色袈裟大袖中双手,开始止不住地颤抖了起来。

闻言,朱棣不由地心头一震。

“屠龙术朕有所耳闻。”朱棣连忙问道:“那大师辅佐朕登上大位的,用的不就是屠龙术吗?”

道衍自嘲一笑,语气艰涩地说道:“陛下,那不过是无知之人吹捧出来的罢了,臣学的,还是从刘秉忠传下来的那套扶龙术,只能扶有龙气之人登上大位,并无真正改天换地变革根本制度的能力。”

不知不觉间,道衍的自称都变得极为郑重了。

道衍沉默了片刻,继续说道:“臣曾经学遍儒释道三家典籍,有关屠龙之术,只知道确实存在,但并无任何文字记载。”

“传说中的屠龙术,是真正能够让天下产生根本性变化的学问,学会者既可用来改朝换代颠覆王朝,也可造福苍生泽被万民。”

朱棣忍不住说道:“那大师怎么看?姜星火所讲的《国运论》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屠龙术?”

“臣愚钝,实在无法推测。”道衍叹息道,“但臣认为,姜星火提及的那些东西,恐怕已经不是凡人所能掌握的了。”

这话说的很玄乎。

但是,朱棣已经信了一半。

这不奇怪,因为姜星火的见识太过深远,而且又讲的如此有理有据,很难让人不信。

姜星火所谓的《国运论》,显然与朱棣熟悉的历史不符,但却直指历史重重迷雾后的本质真相,如此环环相扣下来,甚至让朱棣觉得,姜星火真的是站在时间长河之上俯视历史的仙人!

这样一个人,他提及的《国运论》,怎么可能会是胡编乱造的玩意呢?

道衍则是不停地转动着念珠,他心中想,或者姜星火应该是真的知道点什么,关于天道的东西吧?

而随后,道衍就把这个问题抛之脑后。

不可能,这个世界上,绝不可能有人真的掌握着屠龙术......

道衍依旧无法相信,或者无法让自己去相信。

姜星火自然不知道隔壁两人的想法,他自顾自地继续讲道。

“其实王朝周期律这个问题,我在之前和今天,就已经分别给你讲了组成的两个部分了。”

“哦?”

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有些不解,虽然他很认真地听课了,但是他也可以确定,自己却是不记得之前和今天听到过相关的内容。

“棋盘摆米,之前讲的是宗室数量的问题,对吧?”

“是的,姜先生。”

朱高煦点了点头,这件事他印象很深刻,摆了好几个时辰都没摆明白。

“放在王朝的人口数量上,也是一样的。”

姜星火叹了口气说道:“刚才讲到了秦朝,就没有继续讲下去,我便简单跟你说说,其实自从秦朝以后,因为生产力进步而导致现有王朝不适应生产关系,从而产生的王朝更迭,就已经不多了。更多的就是因为王朝周期律,而产生的王朝更迭。”

啊?

此言一出,隔壁朱棣直接愣住了。

合着之前姜星火说,大明的王朝寿命不一定能支撑到农业技术进步,这种事情是有先例的啊,而且似乎还很多。

“姜先生,到底什么是王朝周期律?这个词,您提到过很多次了。”朱高煦问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