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布衣之身,一战而登两千石

“朝那令刘清奏:朝那皇甫氏子奇,知贼将叛于先,身入汉阳险地,晓以大义,说服湟中义从北宫左部投国效力;

又获悉贼人内应,乃聚郡县豪杰于鸟氏、定良策于鸡头山、破强敌于薄落谷,斩贼酋王国之独子王成、韩遂之长子韩正,斩首四千余级、获俘五千余人。

驱贼五十余里出境,保安定八城之民。

以此喜报,上奏天听!”

“好!”

信使话音刚落,刘宏面上难得涌现一抹红润,连声大赞:“诸城告破,重镇失守,区区安定小郡,竟能击破强敌,振我士气,着实了得!”

“对了,犯安定的叛贼有多少人?”刘宏又问道。

信使拆开具体的战报,看过后回答:“一万五千人,皆是屡叛老贼,战力彪悍。”

“那个皇甫奇……多少年纪,现居何职?”

“今年才加冠,身无半职,乃是白衣。”

朝堂之上,哗然一片。

二十岁年纪,身无一官半职,怎么就破了一万五的老贼呢?

而且双方战于薄落谷,勉强称得上有险可用,但此地地势一般,距离天险相去甚远。

所以,这白身小子是野战干挺了一万五千人?

这是什么神仙?!

哗然之中,众人纷纷望向皇甫嵩,心头暗暗吃惊:皇甫家代代人杰,而且一代比一代强,不可小觑啊!

皇甫嵩本人也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对于自家这个族侄,他自然熟得不能再熟。

其人天性老实,在普通人中还算得上是中上之姿。

但拿到人才辈出的皇甫家来……就皇甫奇同代来说,皇甫郦、皇甫坚寿,哪个不比他强一大截?

前番能从杨秋那截获消息,已很让皇甫嵩感到意外了。

这也被他归结为这小子运气好……

可如此离谱的功绩,真是那小子能干出来的!?

“他哪来的兵马!?”刘宏也是满脑袋疑问。

“启禀陛下,皇甫奇在从杨秋处截获反贼消息时,曾救下麴义,得其八百余众。”

“其人入汉阳后,又得北宫左部,得人马近千人。”

“回郡之后,又联合朝那令刘清、其父皇甫征,动员了郡中乡勇。”

“共得人马四千余,以此破了叛军。”

听完信使的话,刘宏眼中涌动光彩:“没有一官半职,没吃朝廷半分军饷钱粮,单靠自己草草拉起一军,便能破贼,真是英雄年少啊!”

接着,他又冷哼一声,目光一扫:“反观有些人,尸位素餐!食汉禄,却不能为君分忧!”

众臣一听,都惭愧地把脑袋低了下去。

“当赏!你们说说,朕该如何赏他?”

万千衰讯中,独一封的捷报,让刘宏心情转好。

朱儁一步走出,拱手道:“陛下,凉州战事起,既然此子有用兵之才,不如赐一军职,更便他为国效力。”

“善!”刘宏颔首:“卿以为,其人能当何职?”

“其部现有四千人,又有破万敌之功,可为校尉之职。”朱儁又道。

“不可!”张让的死党赵忠站了出来,驳斥道:“皇甫奇一介白衣之身,哪有平步登两千石之理?”

军中之职,由低到高,分别为比两百石的屯长、比六百石的曲军侯、比千石的军司马、别部司马。

再之后,便是比两千石的校尉(都尉)、中郎将,再往上就是正儿八经的正两千石将军之职了。

如大名鼎鼎的北军五营,其军中长官挂的都是冠之以校尉之名。

当初卢植、皇甫嵩等人出征黄巾时,也是只有中郎将之衔。

“奇功必得奇赏,有何不可?”朱儁嗤笑一声:“便是按功而论,他也当得起这校尉之职。再而言之,如今局势之下,对其厚恩赏赐,有激励三军之用。”

“不拜他为校尉,拜你做校尉,你愿去前线么?”

“你!”赵忠面红耳赤。

去年,刘宏为了打压何进和一帮士族,曾任赵忠为车骑将军,结果为天下所笑。

上任百日,赵忠抵不住压力,被迫卸任。

他在朝中钩心斗角尚可,让他去前线打仗?不如直接一刀杀了他来得痛快。

“陛下!”卢植也站了出来,道:“请斩张让!”

张让内心痛骂不止。

刘宏大袖一挥:“朱公伟言之有理,奇功必得奇赏。”

“来人,拟旨,拜皇甫超逸为安定都尉。”

“所部有军功者,论功赐司马、曲侯等职。”

“是!”

皇甫奇虽立下奇功,但要平定二十万人的叛乱,不是依靠他区区几千人就能完成的。

还需要选出一位平乱主帅。

朱儁、卢植齐推皇甫嵩。

皇甫嵩是凉州人,对凉州用兵有经验、有战绩,是当之无愧的最佳人选。

他自己,也是做好了接任的准备。

而在历史上,皇甫嵩也确实是借此机会再次启用。

但,刘宏沉默了。

大臣之中,袁绍看了一眼自己的叔父袁隗,两人相视一笑。

刘宏为何沉默?

一个立下奇功的皇甫奇,如果再加上一个主帅皇甫嵩,加之皇甫家在凉州的巨大威望……彼时,便是叛军压了下去,谁能确保皇甫家不会成为新的威胁呢?

刘宏见不得边关将门世家做大,而作为海内第一望族的袁氏,又能容忍皇甫家挑战自家地位了?

绝无可能!

袁隗站了出来,朗声道:“前太尉张伯慎可为帅。”

张伯慎,即张温,前年曾任车骑将军,带领董卓、孙坚、周慎等人镇压凉州叛乱。

刘宏点了点头:“准!”

紧接着,袁隗再次推荐:“屡次西征,皆得前将军董卓力助,欲平凉州,此人绝不可少!”

董卓,是凉州出身的猛将,在凉州之地名气极大。

此外,他还有一重身份:袁氏故吏!

他是被袁隗征辟之后,才开始官场平步青云之路的。

在袁氏看来,董卓是个十足的自家人,是他袁家的臣子。

于情于理,他都会推荐此人。

刘宏一并答应下来,当场拟旨:

拜张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军,前往镇压叛乱;

安定都尉皇甫奇,领军与之会合。

然而,在援军抵达之前,叛军再次攻克右扶风治所槐里城。

随后,韩遂、马腾两人率军往东北方向,劫掠茂陵、平陵一带,北望左冯翊。

王国、宋建则进入京兆尹,直扑长安,三辅震动!

短短时日,西都长安已被重重包围,陷入危机。

安定。

皇甫奇先吸收整合俘虏,又重聚逃散的郡县之兵,共拥兵近八千余人。

留下三千人给皇甫征和刘清守家后,他领着五千人便往战场赶去。

当朝廷使者抵达安定时,他人早已出发。

皇甫征听到儿子一步跨至两千石,白眼一翻,当场晕死过去。

“孝真公!”

刘清满脸欣喜地给他按着人中。

“布衣之身,一战而两千石,真乃奇人啊!”

“皇甫家代代俊杰,以其为最!”

消息传开,凉州之地,一片震叹。

“他人去哪了?”

“已离安定,一路向南,往长安方向去了,长安被叛军围了你不知道吗?”

“去长安?……他才多少人马,单是长安城外就有近十万人,哪是他几千人马能解围的?”

“朝廷也有援军来,他要是再立下功勋,啧啧啧……”

【注:中郎将校尉同级,但中郎将高于校尉;别部司马略高于军司马,别部司马可以看成独立团形式。

另,“比”可以理解为“副”,两千石级,副两千石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