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段屠夫之名

崇政殿

今日是大朝会的日子,殿内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好不热闹,所有官员也都听说了昨天“西凉大捷”一事。

几乎每个官员脸上都露出兴奋的笑容,其中也有部分脸色不太好看之人,比如窦武的儿子,最近刚刚被封为渭阳候的窦机,还有窦武的侄子被封为西乡侯的窦靖。

窦武等候还有情可原,毕竟是天子名义上的舅父,对于刘宏能够登基也有很大帮助。

可是窦机、窦靖两兄弟封侯,却惹的朝野上下大为不满。

主要的是二人居然没有推辞,就那么坦然的接受了太后和天子的诏封,朝堂百官物议沸然的同时,以王甫为首的宦官集团也趁机发难。

更是有人之言,窦氏一门三侯,这是要学梁氏一族。

虽然这一切都被刘宏压了下去,但窦机两兄弟的日子并不好过。

以前没有权势不用多说,现在有了权势还要夹起尾巴做人?那这权势要来做什么?

所以两兄弟也经常背着窦武,指使那些投靠窦武的官吏与宦官集团的手下针锋相对,甚至不惜用出一些下作的手段。

如今兄弟二人听说段颎大败先零羌诸部,看样子无论是天子还是太后,都会对他进行封赏。

段颎已是一个食邑五千户的定边侯,要知道此时的窦武也不过才食邑五千户,再封那可就超过他们父亲和伯父了,这是二人绝对不允许的。

于是昨晚兄弟二人就联络了许多投靠窦武的人,准备今日发难,赏赐些钱财将段颎打发了事。

“陛下临朝。”

张让一声高呼,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刘宏坐在帝座之上,窦妙则端坐于刘宏身旁。

“臣等拜见陛下,太后。”

文武百官,齐声向着刘宏和窦妙躬身行礼。

“诸卿免礼。”

“谢陛下,太后。”

刘宏将手中的战报,递给了一旁的张让。

“念。”

“诺”

张让接过战报,开始大声宣读:

“臣,颎与全军将士感念陛下厚恩,无不思以死报之。

西羌诸部受我大汉庇护,不思报效,胆敢反叛,犯我大汉天颜。

若不诛之,定被宵小所乘,臣奉陛下之命,亲率汉军奔袭百里与先零羌诸部三万人马决战于逢义山。

所幸汉军士卒感念天子厚恩,无不奋勇杀敌,终将先零羌诸部击溃,斩首近万,俘获两万有余,辎重马匹无数。

......”

洋洋洒洒的念了大约有一刻钟,张让才终于将这封战报念完。

陈蕃率先站出身来,“此战大捷,扬我国威,震慑宵小,臣为大汉贺,为天子贺。”

“为大汉贺,为陛下贺。”

文武百官也纷纷跟随陈蕃同声祝贺。

“诸卿果然都是忠义爱国之人,”刘宏抬起手向下压了压,阻止了百官的祝贺,“将士奋力拼杀,护我大汉边疆,理当奖赏,不知诸卿可有什么意见?”

“陛下,”太尉李膺站出身来,向着刘宏躬身行礼,“将士们浴血拼杀,赏赐必不可少,只是陛下刚刚加封段纪明为定边侯,不如....”

“陛下,太尉言之有理!”

李膺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尚书令便站出身来,“陛下对定边侯的恩赏已然不少,若是再加封赏,难免会让其产生骄纵之心,不如赏些财帛就好。”

李膺顿时有些不悦的看向那名尚书令,我还没说完呢就言之有理了?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不知大将军以为如何?”

这个尚书令刘宏自然认得,乃是窦武举荐,于是刘宏看向窦武,询问他的意见。

被刘宏点名,窦武也不得不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尚书令李玄言之有理,”

“那诸卿以为如何?”刘宏又看向文武百官。

阳球站出身来,朗声说道:

“陛下,自古以来,赏罚分明才能让将士用命。

陛下加封定边侯,是赏赐他过去为大汉守卫边疆的补偿。

如今定边侯再立新功,若是因为旧赏而不奖新功,恐难以服众,只怕会有损陛下威名。”

阳球的一番话,有理有据,一时间竟无人敢站出来反对。

“嗯,阳卿之言,甚合朕意。”

随后刘宏看向一侧的窦妙,毕竟太后临朝,要对一个边军大将进行封赏,肯定需要太后点头才是。

“皇帝可自行做主。”

窦妙微微一笑,似乎并不打算掺和这件事。

位于武将之首的窦武神情间有些不太自然,刚才自己话里的意思已经明确反对封赏段颎了,他不信自己的女儿听不出来,可是为何却不帮自己说话了?

“大将军,可令尚书台拟诏,段卿破敌有功,扬我国威,赐钱三百万,绢两千匹,增定边侯食邑....”

“陛下...金城郡守傅燮八百里急报。”

刘宏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持报而来的羽林军打断。

刘宏急声道:“快!呈上来。”

傅燮任金城太守乃是他分化蚕食西羌的重要一环,因为傅燮为人公正刚直,在羌人之中素有威望,由他负责安抚羌人最为合适不过。

一般如果不是事情紧急,是不会八百里加急的,刘宏不清楚金城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乱子,所以才会如此着急。

张让小跑着从羽林军手上接过那封八百里加急的信笺。

接过张让呈上来的信笺,刘宏赶忙拆开来看,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皇帝,发生了何事?”一旁的窦妙看到刘宏脸色不对,开口询问道。

刘宏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将信笺交给了窦妙。

“这....”

窦妙看完之后,忍不住的惊呼出声。

天子与太后的模样,百官自然看在眼里,不由的心中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连陈蕃等人也一脸疑惑的看着帝座上的刘宏。

“张让,念给诸卿听听吧!”

“诺!”

张让接过信笺粗略扫了一眼,也是忍不住被吓了一跳,不过很快便镇定下来,然后高声念道:

“臣,金城太守傅燮,弹劾护羌中郎将、定边侯段颎,逢义山一战,段颎大破敌军,奋勇杀敌,护佑一方,臣深感佩服。

然其居然擅自下令坑杀俘虏,被坑杀者将近两万余人,如此凶残有伤天和之事古之罕有。

自孝武皇帝以来,虽然边疆偶有蛮夷进犯,但只需遣一支王师便可将其击退,再实施以仁义感化,蛮夷无不敬服者。

.....”

随后就是一大堆引经据典的说教。

殿内的文武百官也震惊不已,这个段颎居然如此凶残,两万人说杀就杀了,虽然杀的是羌人,但毕竟也曾臣服于大汉,算得上是大汉的子民。

“陛下,段颎虽然杀敌有功,可是居然做出如此有伤天和之事,擅自坑杀俘虏,不仅会激发汉羌矛盾,更是有损于陛下和大汉之威名,段颎虽然有功,然功不抵过,臣请严惩段颎。”

一名清流官员立马站出身来,一脸愤怒的模样,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要求严惩段颎。

一时间原本被称颂的英雄,顿时成为人人可喷的屠夫。

想到此时的段颎应该还没有看到陈蕃给他的信,刘宏则明白了段颎这么做的用意。

一是因为这些羌人俘虏,放了是放虎归山,留着又只会耗费粮草,还要派出军士看守担心他们作乱。

二就是段颎应该是想以此来自污,他还是不太清楚天子对他的态度,担心自己功高震主引起朝廷和天子的忌惮。

“朕又不是那赵家之人,你怕什么?”刘宏心中暗暗想到。

虽然段颎的做法对刘宏的谋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于眼下的大汉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所以刘宏也不打算将段颎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