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九皇子!

王仁垣告知。

九皇子禹明阳在朝议上,建议提高天下读书人的待遇。

尤其是翰林院的文官们。

应该给多给他们入朝为官的机会。

并让朝廷下旨,各地官府一经发现,文人士子被害,严查到底,对凶手绝不姑息。

此举一出,朝议哗然。

但朝中的一些文官出身的官员,对此叫好。

而后。

消息传开后。

九皇子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地位无限拔高。

各地都在争相传颂,为九皇子扬名。

一番话,一顿操作。

就将不被人重视,离散的读书人之心,给收拢了。

听王仁垣的语气。

他对九皇子也是极为敬佩。

“九皇子为我们读书人,博得了一个希望。”

“大家都希望朝廷能对此落实,得到厚待。”

王仁垣说道:“我们自然鼎力相助,为九皇子助威声势。”

徐道秋听明白了。

这个九皇子的目的,很是简单。

就是把读书人这个边缘化的朝廷势力,给拉入己方势力之中。

别管读书人有没有实力,是不是武者。

但他提出来的文墨杀人,以笔代刀。

就能把一众读书人给刺激的嗷嗷大叫,愿为九皇子赴死。

是啊。

论实力,他们是弱鸡。

可论文墨,武者有多少人是对手?

士为知己者死。

九皇子站出来,这么力挺。

他们难道还会无动于衷?

徐道秋微微摇了摇头。

他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文墨杀人,以笔代刀。

说的比唱的好听。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虚幻泡影。

要真能做到。

读书人还能无法崛起,成为武者的陪衬?

他对此并不看好。

之后的几天。

翰林院变得很有活力与生机。

到处都是忙碌奔走的翰林。

他们聚在一起,时不时的惊喜大叫,开怀大笑的。

徐道秋没有参与其中。

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嗜酒如命,好听点叫酒进士。

难听点就是烂酒鬼。

还能写出什么好的文章来?

无形之中,徐道秋就被排除在外。

虽然对他的态度,没有什么改变。

在写文章,密谋什么事情的时候。

基本上都不会叫到他。

徐道秋也乐得清闲,不去掺和。

“徐兄!”

赵象兴高采烈到来,他手里拿着一份文章,“看看。”

“在九皇子的支持下,我们翰林院的文章,广为流传,处处受到欢迎。”

在此之前。

翰林院不是没有写文章。

但这些文章,哪怕再好,也没有流传的途径,就是文人之间相互传阅,关起门来自己乐而已。

在有了九皇子的支持后,情形大为不同。

不再是文人们自娱自乐,唉声叹气。

在帝都,在大禹王朝境内,大为传播。

各个阶层的人,都能看到。

就连朝廷都有文人的文章,传闻都传到了陛下的御前。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

彻底的破圈了。

这极大的令文人们振奋,动力十足。

作为文人之首,文人精华所在的翰林院,更是手挡其中。

没有人再自怨自艾。

他们发挥所有的才学与知识,写出一篇篇好的文章国策来。、

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热议。

这样的热度,翰林院可是从来没有经受过的。

如何能不喜不高兴呢?

当然。

其中肯定有写九皇子的段落。

“要是罗兄还在,他肯定高兴。”

赵象叹息道。

徐道秋没有言语,他大致扫了一眼文章,是一篇称赞九皇子的。

“这位九皇子,实力如何?”

“赵兄,你可知道?”

徐道秋问道。

“唔……!”

赵象顿了顿,道:“九皇子的母族是长阳侯林家,长阳侯林三法,宗师实力,差一步就是大宗师。”

“林家与许家又有点关系。”

“林家长女嫁给了许家嫡次子。”

“林家次女,听说是古剑山一位长老的亲传弟子。”

徐道秋沉吟,道:“许家是……。”

“内阁次辅许相。”

赵象道:“不过,许相好像支持的是大皇子。”

“背后具体是什么情况,不是我能打听到的。”

“目前就知道九皇子这些情况。”

徐道秋点了点头,再次问道:“那你觉得九皇子与其他皇子相比,势力如何?”

“额……。”

赵象微微的抿嘴,道:“听说是最弱的。”

“与其他皇子相比,背后支持的势力,远远不够。”

“毕竟,其他皇子背后的家族实力不弱,背后也有宗门圣地。”

“甚至他们得到的宗门圣地支持,要高的多。”

徐道秋一叹:“大禹皇位的继承,最后还要得到这些江湖势力支持。”

“是可悲,还是可怜啊。”

“陛下难道就没有属意的储君人选。”

一国太子。

谁能选上。

还要比较背后得到宗门圣地的支持多少。

等到有宗门圣地支持的皇子,坐上皇位后。

宗门圣地那还不得越发做大?

最后尾大不掉,甚至能够直接干涉大禹王朝的储君,乃至于皇位?

到时候谁当皇帝。

怕是都要这些势力点头。

这不是徐道秋危言耸听。

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

“圣意,如何是我们能够探知的?”赵象道。

“也是。”

徐道秋差不多想通了。

九皇子为何会突然站位文人。

怕是他没有办法拉拢其他势力。

在夺嫡的路上又是最弱的。

走投无路之下,另辟蹊径。

只能是将能拉拢的势力,都拉拢了。

不过有没有实力。

只要能为己所用就成。

翰林院就是。

提出来的文墨杀人,以笔代刀的说法。

直接就把一盘散沙的文人给收心。

把文人们给刺激的打鸡血一样,站在他那边,为他鼓噪声势。

“明日九皇子就会到翰林院来了。”

赵象很是兴奋,“到时候我们定然要让九皇子看到,我们翰林院的实力。”

“希望如此吧。”

……

次日。

徐道秋故我。

哪怕知道九皇子到来,也没有不饮酒的意思。

王仁垣等人又气又笑。

只好把他安排在最后。

希望九皇子不会看到这个嗜酒如命的家伙。

“拜见殿下。”

翰林院一众文官,齐齐拜道。

“诸位免礼。”

九皇子很是年轻,二十多岁。

在众多皇子之中,算是较小的。

大皇子今年都快四十岁了。

积蓄的力量,当然不是年少的九皇子能比的。

“诸位翰林,文墨杀人,以笔代刀,这是属于你们的实力。”

“其他人觉得你们不行,但我却深深拜服。”

“这些日子,不论是宫中,朝廷,还是地方,都在为众人的文采贺!”

九皇子礼贤下士,能说会道。

三言两语就把以王仁垣为首的翰林们,说的面色红润,腰身笔直,昂首挺胸。

“殿下过誉,这一切都殿下相助。”

花花轿子人人抬。

互相过谦后。

就进入正题。

翰林们纷纷展现自身才华与学识,博得九皇子叫好,直言支持到底,将上好的文章送到御前,供大禹皇帝亲览。

有此承诺后。

热情空前高涨。

王仁垣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出了他所学的精华来。

一个半时辰的时间。

都在一片热议与称赞中。

这是属于翰林院精彩时刻。

他们得到了来自中枢的,一位皇子认可。

等到九皇子离去后。

众人还是意犹未尽。

徐道秋回到了班房,吨吨吨的灌酒。

说实话。

从所见所闻来看。

他并不看好这个九皇子。

不管怎么说。

在武道世界,还是要拿实力来说话的。

文人只要手中没有刀。

如何支持九皇子都是无用功。

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翰林院上下,都沉浸在了改变命运的狂热思维之中。

就算说了,估计也不会听劝的。

别看现在翰林院上跳下窜,异常活跃。

一旦他人动手,九皇子能不能支撑得住,都是个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