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感激

我清楚地知道,如果她是一个妓女,我那条保险丝必定在关键时期烧断,我的灵魂将彻底与分开,并且在中间竖起一条防火墙。我不会和一个妓女做任何灵魂的沟通。哪怕她令我欲仙欲死,但我下了那张床便不会再去记挂她。最多就是想起我们做 爱的样子——如秦三妞。我想,秦三妞的死讯若是传到我的耳朵里,我甚至会笑出声来。看来,是那条保险丝帮我及时摆脱了侵袭。

路的两边是高大的刷了石灰的杨树,我们迎着夕阳一路驶去。我缄口不言。只是在她身边默默地坐了两个小时。我肯定在这两个小时的默默长坐中她一边忐忑不安,一边又在嘲笑着这种感觉。在她看来不论这次的相见是在愉快中或是尴尬中进行下去,结果都是不会变的。变得也只是过程的时间而已(如果愉悦会长一些,尴尬的话也许是半天,也可能是几分钟。)。

车还是到站了。我不得不随着她走了下去。这时候我才发现我还两手空空。于是我拉住了她的手说:“我该买点礼物。”

她笑了下说:“应该的,我们去超市买两瓶酒。”

“再买一条烟。”我建议。

“不用,我爸不抽烟的。”

“你后妈呢?”

“她也不抽烟。”

“我是说给她买点啥。”

“她就免了,她不会反对我嫁给任何人。”

“这样不公平,”我说,“倒显得因为是后妈就慢待了,应该多给她买一些。”

她一听笑了起来,并且弯下腰哈哈大笑着。我拉起她问她笑什么呢,她说:“我不知道你应该怎么称呼她。”

“你怎么称呼的?”我问。

“我叫她陈亚娟。”她说,“她才22岁,比你小很多。”

“该怎么叫怎么叫。”我说,“辈分在那里了。”

“你要叫出口我可是服了你了。”

最后我们终于走进了超市,买了两瓶五粮液后却想不起给那个叫陈亚娟的女人买些什么了。我们两个想了化妆品,又想了衣服,她开玩笑说买两个胸罩给她。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买的。最后还是什么也没买,到了门口有卖水果的,又买了苹果和荔枝。这样,我们才走到了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下,她开始给她的父亲打电话。而我却关注着电线上老中医治疗牛皮癣性病的广告。下边是一个老军医治疗癌症的广告,上边还印了一个红红的五角星在闪着黄色的光芒。

我看见一辆本田轿车朝着我们开了过来,她指着说来了。看见走下了一个非常英俊的男人,接着下来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女人。看见他们笑着走了过来。接着猫猫把手里的水果交给我,朝着那个女人扑了过去。

两个人抱在了一起。一个叫着猫猫,一个叫着陈亚娟。那个英俊的男人微笑着朝我伸出了手,说他叫钱爱国,是猫猫的父亲。我只能把手里的酒交到另一只手上,然后也伸出手去和他我在一起。我说我叫艾文。他说他知道。我看着这个比我高出半头的男人,他站在我面前就像一座铁塔一般,让我望而生畏起来。我说:“不是你知道的那样,我们在电视上只是演戏。”我想我应该纠正他们的认识,让他们知道我们之间远远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我们是经过很多件事情才走到一起的。这样更加能令他肯定我们之间的恋情。于是我又说:“我们认识很久了。”

是的,我用的‘认识’这个字眼,而不是‘恋爱’。事实上,我们一见面就恋爱了。但是能这么说吗?如果这样说,会不会显得我们很轻浮很随便呢?

“哦?是吗?”他笑了起来,“看来还是有故事的。走上车吧。”

我突然发现,我以前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位父辈表现出的可以用慷慨来形容。我随着他上了车,而猫猫和陈亚娟坐进了后座。猫猫拍着我的肩膀说:“还怕吗?”

“怕?”我故意地反问。然后笑了一下说,“怕什么?”

“不知道是谁,一路上和一个木头一样的。眼睛直直的,就像个傻子一样。”说完,她大笑起来。陈亚娟也笑了,打了她一下。

接着汽车启动了。一辆自行车从车窗划过后,车子慢慢开上了道路,然后速度越来越快。我看见了一个烤红薯的炉子在冒着青烟,看见一张桌球台子前围着很多年轻人,看见了一男一女在路边拉拉扯扯的(吵架),看见一个人在对着一辆三轮车在招手。我禁不住多看几眼他们。我开始嘲笑自己以前几乎令我崩溃的多疑。这时候钱爱国问我:“会开车吗?”

“会。”我说。

他笑笑说,“我也是农民出身,我的父母还在农村。陈亚娟,也就是你的阿姨也是农村人。猫猫的妈妈是城里人,”他苦笑了两声后说,“跑了。竟然和一个老头跑了。这是我一辈子解不开的心结。你是个农民工,我很放心,我了解农民。我一看到你我就觉得我们很熟悉,我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我来到城市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干工地,我估计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到了城里都是干工地。我到了这个县城也是因为猫猫的妈妈,她的家在这里。猫猫的外公外婆还在这里。”他顿了一下说,“我还要照顾他们,是两个不错的老人。”

听完后,我心里所有的疑虑所有的负担一下都消散了,就像是浓雾碰上了大火一样瞬间消散。我激动地差点哭出声音来。啊!这真是太好了,这是个完美的恋爱。无疑,此刻的谈话应该是温馨的谈话。

他指着前边说,“拐过那个弯就到了。我们住在酒店的楼上,上下班方便。”

“听钱小陶说家里还有鱼塘,谁看着呢?”我问。

“鱼塘在老家那边呢。小陶的爷爷奶奶住在鱼塘边,请了十几个工人。两个老人干得津津有味,赚的钱他们养老都花不完的,还说要供小陶出国留学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