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清穿+红楼之日月换新天16

佟思涵最喜欢就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和她的闺蜜一起四四长,四四短的。直到有一天,因为从冰箱里拿西瓜,忘记了脚下的水,结果摔到后脑勺,穿越了。

穿越的家庭是康熙的母家,俗称佟半朝佟佳的姑娘,佟国维的嫡孙女,隆科多的女儿。这让她的起点天生比别的想嫁给胤禛的人高。

不过,对于亲爹是隆科多的事还是不满的。但她当上了侧福晋,李四儿母女也不敢欺负她额娘了。

“你叫什么名字?”胤禛不由得问。

“奴婢佟佳氏思涵。”佟佳思涵道。

“佟佳氏?”胤禛惊讶道。

佟佳思涵微笑道“奴婢祖父是内大臣一等承恩公。”

四阿哥恍然大悟,毕竟是年轻,缓了脸色“原来是表妹。”

等到四阿哥走后,佟佳思涵只听叮的一声“攻略目标好感度,15,请再接再厉。”

本届选秀结束后,几个年长的皇子被指了好几个女人,序齿靠前的几个皇子被封为贝勒。皇子们虽未正式封爵,但康熙命工部准备的府邸都是亲王品级的。

佟佳氏思涵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她心心念念的胤禛的侧福晋。

身着银红色婚服的佟佳思涵看着庶妹佟佳玉灵那嫉妒恨不得取而代之的目光,心里不由得相当痛快,她穿越过来后,那母女不少给她使绊子。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想起四阿哥那张清俊的脸,不由得俏脸微红。只觉得现在她就是雍正皇帝最爱的贵妃了,活成所有女人都羡慕的样子。

扬州林府

嬴清晏也知道了选秀之后诸皇子封爵的消息,至于怎么知道的。最近哪家女眷鼻孔朝天,那就差不离了。

而京城里的外祖母打算将贾元春小选送进宫,贾敏看到信直道贾母糊涂。那宫里是什么好去处不成?而贾敏不知道的是王夫人一直与她较着劲。因为贾敏的双胎女儿也是生在大年初一。

这也让贾母起了别的心思,两个外孙女也是出生于大年初一,日后女婿回京让女儿经常来贾家住,她亲自管教,让她们对贾家有感情,若是能嫁给贵人,日后也能让其为贾家效力。

十多年后贾母更是后悔没早这麽做,要不然她的宝玉说不定能成为皇夫,皇位就是她贾家的了。

林清玉在旁算着日子,更觉紧迫感甚重。由于收养了不少的孤儿,直接将旁边的府邸买了下来。将其放置在那。

扬州城外的一处庄子,这个庄子就是之前林如海给的原始庄子。四百亩的田地,加上嬴清晏后填的荷塘,桑池鱼池两百多亩。还有将近三百亩的山地,这是官员平调置换产业所便宜了她。为了方便,官员把所有的庄子铺子置换给了她,自己直接拿银子。

这位官员还不知道他的庄子会成为日后的造反根据地。

这样的庄子在哪里都说不上小,林如海和贾敏也是赞叹不已,他们没想到不过是一个孩童就能家业打理的这麽好。

庄子附近是有一些贫民农家的,也有小地主家。江南一代虽不如湖广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但也是产粮大区。春夏之际,地里都是忙碌的农人。

嬴清晏带着林清玉、林彤玉以及一般跟班小住,她这也算是组织收留的孤儿“上山下乡”了,让他们接近群众,了解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他们确切的知道群众需要什么?而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了大半辈子,连个秀才考不上。

需要和佃农一起劳作,还要写心得,她检查。林清玉和林彤玉也写。

嬴清晏当然不会胡闹,将来她可是造反占地盘,鉴于现在百姓多愚昧还是需要做群众基础的骨干力量的。

当然,肯定不能说“爹,我要到庄子里,密谋造反。我要成事了日后封你当太上皇。”她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她爹爹身为地方父母官,受百姓供养。她同样受百姓供养,理应为百姓做些事。而且自己为老爹做些农业生产,税收方面的工作,老爹才能抽手为百姓做更多事。

比如,一亩地能产多少粮?良田几何、中田几何、薄田又几何?这些粮是怎麽种出来的,多少亩地能养活一家人?一个男性或者女性劳动力能耕多少地?一亩地要多少个工作日?多少肥?缺水少肥的情况下肥料从何来?底层的收购粮价、缴税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到省城中?中间有可能经过多少层的盘剥?

贾敏对几个女儿越来越不像千金小姐是颇有微词的,她和如海都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长女次女不精通,好在女儿对百家之言经济精通,多少给她点安慰。她可不想自己女儿像她那个二嫂一般。

她只能期盼黛玉能遗传这份灵性。说来也怪,几个姑娘奇门八卦都愿学,就是诗词歌赋忍不住要睡觉。就连彤玉都是!

“娘亲啊!我没那个灵性,就不用浪费时间了。还不如多学点别的,有的时候讲究持之以恒不过是事倍功半,不如做些事半功倍的事儿。”绣口一张便是半个盛唐,她不想吗?这不是技能点不够吗?林清玉在心里吐槽着。就算有这个技能点也不能点没用的地方啊!

她日后可是要做丞相的,怎麽能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没用的地方呢?林彤玉心中想着。

林如海素来知道长女精明能干,却不知她小小年纪论起实务和道理井井有条,比之省、府、县各级官员也不差多少,她有这等才能也是叫他暗暗称奇。

又想着,女儿对琴棋书画不感兴趣而对这些实务感兴趣也没什么不好的,将来出嫁后,才能更好的主持中馈,兴旺家业。他们家是旗人,旗人家的姑奶奶厉害些正常。

嬴清晏看到一个农夫,便问这“老伯,去年收成怎麽样?”

农夫看着是个女娃娃问他话,看着是个贵人家的姑娘。边说着“去年年景不错,一亩将近两石。今年的土地好,不知道新来的主家施了什么肥。”老伯乐的牙花子都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