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

公交车到站,苏茵和顾承安一块儿下车,走了十分钟便在收音机厂门口看见正半个身子前倾和门岗处保安聊天的祝华山记者。

“同志,你在这儿干了多久了?觉得这厂怎么样啊?你不要误会,我是京市日报的记者。”

贺天骏扫一眼眼前的男人,国字脸,个子不算高,却是一脸憨样。

“还行吧。”至少自己有个地儿看。

“那你觉得这厂里造的收音机怎么样?”祝华山知道组长宋进民一直和一组组长何国强不对付,自然巴不得真出岔子,好有机会打击一组。

贺天骏有些不耐烦:“工作时间,别影响我工作啊,要问话找别人去。”

祝华山:“…”

别以为自己没看见他藏着的,还影响工作?!

转头,他就看见一组记者苏茵和一个高大男人并肩而来。

“这是顾承安,茵乐牌收音机厂厂长。”苏茵给二人介绍,“这是我们报社民生二组的祝华山记者。”

“顾厂长。”祝华山见收音机厂厂长气势不凡,立马严谨了几分,和人打招呼也是客客气气的。

“你好,祝记者。”顾承安冲人点了点头,又散了根烟给他,这便领着两人进去,“苏记者跟我提了贵报社想要采访的事,我会让人安排。”

祝华山错开一步走着,听见这位厂长年纪轻轻,谈吐得当,没想到如今京市名声最响的收音机厂的老板是这番模样。

等顾承安将二人领进会议室坐着,让助理上了两杯茶,便先出去了。

“安哥,你看到报纸没有?狗日的经济报居然乱报道,说我们的收音机有问题!这一报道出去,我们名声不全毁了?现在已经有四家百货大楼主任打电话来询问情况了,说很多顾客不愿意买我们的收音机。”

何松平一大早就被新鲜出炉的报纸震惊了,上面在瞎写什么,口口声声指责茵乐牌收音机质量有问题,可说的都是屁话。

他刚打了京市经济报的电话投诉,这会儿火气还没下来呢。

“京市日报的记者来了,也要采访,你好好配合他们。”顾承安沉吟片刻,接着安排了几句,

“又是记者…真是看着就气人这些记者!”突然想起来苏茵也是记者,他立马补充一句,“你媳妇儿除外。”

“记者是双刃剑,能给我们带来麻烦,自然也可以帮我们洗刷冤屈。”顾承安拍拍他肩膀,“我媳妇儿也来了,她想了解什么,你安排就是,拿正常对待记者的态度就行。”

“啊?你媳妇儿来采访我们?”何松平有些惊讶。

……

会议室里。

祝华山见顾承安出去了,好奇地走到窗户边打量起这个新厂。

与众多国营大厂不同,这个新型收音机品牌厂面积不算大,可一切井然有序,入目就是三个车间和一栋办公楼,视线拐角应该是两栋家属楼,分布简单,一目了然。

“苏茵

同志,你和你爱人…”

苏茵板正着小脸,颇为严谨地纠正他:“祝哥,还是叫顾厂长吧,毕竟现在是公事时间,不谈那些私人关系。”

祝华山:“…”

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行,你不介意最好。”他皮笑肉不笑,“我还担心你分不清嘞。”

“当然不会,我今天只是京市日报的记者。”

“苏记者,祝记者,你们好啊。”

何松平大步前来,热情接待二人:“我代表茵乐牌收音机厂欢迎京市日报的记者同志们的到来。”

他谨记顾承安的话,看见苏茵也只当她是一个普通记者。

“你好,何经理。”

祝华山又被人散了一根烟,左右耳朵上各自夹了一根,拿着别着钢笔的笔记本开始准备采访。

一开始聊了几句工厂的建厂契机与发展,祝华山找准由头便切入主题了。

“何经理,最近有不少人投诉你们厂的收音机有质量问题,贵厂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回应?”

何松平早有预料:“我们厂的收音机都是经过工商局检验的,质量绝对过关。”

见祝记者怀疑的眼神,何松平提议让两位记者去生产车间看看。

“那当然好!”

三人一块儿前往生产车间,看见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组装零件的,负责产品包装的,每道工序有条不紊。

祝记者默默看在眼里,不时在笔记本上刷刷记录,又问了些专业问题。

何松平更是让两位记者随手挑选刚组装成型的收音机检查。

祝记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自个儿随便选了一个,拿在手里仔细观察,当真是做工精细,比他见过的所有收音机都要好。

再安装上电池,抽出天线,调试接收频道,出来的声儿更是清晰通透,仿佛是广播里的主播在你耳边说话。

“怎么样?祝记者。”

祝华山脸色一僵,心想是不是自己手气太好,便又拿了一个,这么一试,居然仍旧是好。

“真挺不错的。”他也没法睁眼说瞎话。

苏茵在一旁笑笑,她清楚顾承安对质量的把关,尤其是对车间工人的管理,从建厂之处就摒弃了国营大厂里繁杂的管理制度,一切以激励工作为主。丰厚的激励待遇下,工人们自然有动力干活。

毕竟,一切都凭本事说话。

“何经理,你跟我们讲讲现在的生产工序和工人的组装工序吧。”她循循善诱,虽说是祝华山主笔,可她也清楚到时候见报,什么样的内容容易让公共放心。

果然,祝华山听着何松平的介绍刷刷地写,又四处查看一看,见这里的工人当真不一样,比自己采访过的其他国营大厂的更加积极有干劲,各类机器零件也很是先进。

采访得差不多,顾承安这才现身,邀请两位记者去食堂吃饭。

几人去得早些,正好可以避开工人的用餐高峰期。

祝华山不放过任何一个捕捉信息的机会,可这收音机厂就连食堂也干净整洁,挑不出什么错,令人刮目相看。

打了两荤一素,他扭头正想和同事苏茵说话,就见她正和顾厂长站在一起。

“这个笋子烧牛肉是杨师傅的招牌手艺,你尝尝。”顾承安深深看苏茵一眼,“苏记者。”

苏茵笑笑:“好啊,谢谢顾厂长。”

祝华山在一旁听得直皱眉,这两口子是不是演上瘾了。

顾承安和苏茵坐在一边,何松平与祝华山在他们对座。

饭桌上,顾承安冲祝华山打听一句:“祝记者,京市日报应该不会没有调查清楚真相就乱报道吧?”

“当然不会!”祝华山严肃着脸,“我们是有良心有责任感的报社,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要报道,遇到坑害老百姓的事也要报道。但是,我们保证,报道出去的一定是真相!”

顾承安点点头,附和他:“我也是这么说的,就是老何担心,担心你们跟京市经济报一样,查都没查就乱写乱报道。我都跟他说过了,京市日报不一样,京市日报的记者更有追求有理想有信念,不是其他报社的记者能比的。”

何松平一副后悔的样子,放下筷子懊恼:“那可不!祝记者,苏记者,真是不好意思,我前头看到京市经济报乱写一通有偏见,以为记者都一个样,这回见到京市日报的两位记者,这才知道,同样都是报社来记者,那可是有差距的!”

祝华山听着两人一席话,脸上笑容愈发灿烂,耳朵像是又红又痒,满面红光应下这份夸奖:“这话一点儿没错,不夸张地说,我们报社那是行业里最有良心的!”

说着话,还昂起了骄傲的头颅!

什么京市经济报的,靠边站!我们京市日报才是最牛的!

回报社的路上,祝华山和苏茵坐在公交车后座,看着越来越远的收音机厂,不禁感慨:“顾厂长和何经理眼光真挺不错啊,这厂还挺…”

苏茵问他:“挺怎么?”

“哎,没什么。”祝华山想起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又有些气馁,原本想抓一组的小辫子,可苏记者全程把采访的主导权交给自己,只做辅助作用,哪有机会干些徇私的事儿。

倒是自己,刚刚亲眼见到了新鲜热乎的刚组装好的收音机,那质量好的,他当场都想买一个。

毕竟在这里买方便啊。

算了,他得维护好二组的脸面,不能干这种事!说出去丢二组的脸!

二组的人买了一组记者爱人厂里的东西,说起来不好听啊!

两人回到城区,又准备接下来的追踪报道。面对一件新闻报道,自然不能只听一方说辞,上午去了收音机厂实地考察,这会儿又随便走了几家供销社和百货大楼,见到柜台上摆放的众多品牌收音机中,茵乐牌最是显眼,就凭这个外观,祝华山也能理解为什么它卖得最好,真是看起来就不一样,更别提声音还好。

可这会儿,竟然是有售货员在调换收音机位

置了,要将茵乐牌收音机往角落放,将其他几个牌子的收音机放到显眼位置。

“同志,这怎么还突然换位置啊?”苏茵看了祝华山一眼,问起供销社的售货员。

“茵乐牌的不是出事了嘛,今天早上报纸都写了,好多客人看到了,进店里看到这个牌子的都说不要,我们肯定得换个位置放啊。”

离开供销社,祝华山若有所思:“这经济报的速度真是够快的,他查清楚了吗?”

毕竟自己刚亲眼见到了流水线上生产的茵乐牌收音机质量很好,心里开始动摇,再看到供销社售货员已经开始换位置,竟然生出些愤愤不平的情绪。

两人下午准备去采访曾经给报社写信投诉的群众,当面采访他们对茵乐牌收音机的看法,顺便也看一看出问题的收音机。

按照寄信地址找到了一家邮局,这附近就有座纺织厂,估摸是纺织女工,苏茵看着上头写的寄信人的名字一打听,迟迟没有找到人。

“嘿,找个人还真不容易!”祝华山当记者四年多,自然也见识过各种场面,还算有心理准备。

二人拿着两个寄件人的地址,一路都没打听到人,只能悻悻离开,回报社整理稿子。

接下来的两天,二人又从过去的投诉信中翻找,另找到三封投诉茵乐牌收音机的来信,加上之前的两封,一共五封信,可在五个不同的寄件地址附近都没打听到寄件人的消息。

“嘿,奇了怪了!”祝华山还就不信邪,“真的一个都找不到?”

苏茵拿着五封信的地址仔细看了看,虽说出自五个不同的邮局,可仔细一琢磨,她叫住祝记者:“祝哥,你看,这五个地址其实距离挺近的,都在方圆几公里以内,会不会…”

祝华山仔细一回忆,距离还真有些近,将五个寄信邮局的位置一合计,中间便有老牌家收音机厂——吉祥收音机厂。

祝华山采访过形形色色的人,见过太多好人坏人,更多的是各有心思的普通人,想通这一点,心底突然就有了个大胆的猜测:“不会是吉祥收音机厂干的吧?”

苏茵有些迟疑:“也不好说。”

“怎么不好说!”祝华山此刻仿佛化身最有能耐的神探,抽丝剥茧般分析起来,“你想啊,茵乐牌收音机质量一直很好,口碑也好,那都是出了名的!虽说我一直没买,但是也听说过这事儿。怎么最近突然被好多人投诉呢?还上报社投诉,明显想把事情闹大,这种情况下,却找不到人,很有问题啊。最关键的是,五封印的邮寄地址都在吉祥收音机厂附近。”

越说越有道理,祝华山觉得自己已经能去公安局上班了。

再一看苏茵,仍然一副不相信的模样,他真是来气:“你还没想明白?哎哟喂,我说得这么有道理,你不觉得吗?这还是你男人的厂,你上点心吧!”

苏茵:“…?”

——

“我发现,宋进民人不怎么样,祝华山还有意思的。”苏茵将祝华山下午那番话告诉顾承安,又说起自

己装傻充愣的计划,“我这个立场不好多说什么。要是我跟他说,我怀疑是吉祥收音机厂搞的鬼,他肯定觉得我要徇私,会条件反射反驳我,总觉得我们一组的要搞鬼。现在可好了,他还来一个劲儿劝我相信他的判断。”

下班回到家,苏茵和顾承安正坐在床边逗闺女,顺道说起最近的怪事。

顾承安没想到自己媳妇儿还有演戏天赋:“我估计电影里的女演员都不如你。”

苏茵面上一红:“要不是为了你,我至于装傻吗?我演得很辛苦的好不好。”

“行,辛苦你了。”顾承安抱起闺女,将她的小嘴贴到苏茵脸颊上,“来,替爸爸亲亲妈妈。”

苏茵感受到自己脸颊上湿乎乎的一片:“星星口水糊我脸上了。”

“哈哈哈哈哈哈。”顾承安将闺女抱回来,见闺女嘴边亮晶晶的口水,笑得更欢。

“对了,你那边查得怎么样了?”苏茵从男人接过闺女,抱着肉乎乎,浑身散发着奶香的小丫头亲了亲。

星星小手挥舞着,嘴里咿咿呀呀地哼着,看着爸爸妈妈说话。

“根据你们提供的五个寄信地址去打听了,有消息。”

顾承安人脉比两个记者广,苏茵和祝华山是在路上询问打听,广撒网,可两个人的撒网能力有限。顾承安则是让以前在街头混过的郑二去打听的,几乎能将那附近方圆十里的人都打听出来。

“全是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住得比较偏,平时也不大出门,更关键的是,一般没人知道他们的全名,像这个郑秋霞,平时邻居都是叫她郑大姐,所以你们更打听不出来。这五个人家里条件很差,压根买不起收音机。”

“那是别人让他们寄的信?”

“没错,有人给了他们一封信,让他们拿到远点的邮局去寄,报酬是两毛钱。”

“什么人知道吗?”

“不知道名字,只知道是穿着蓝色工装的人。”顾承安若有所思,“吉祥收音机厂的工装就是那个颜色的。”

……

报社里,祝华山看着又有一家规模较小的小报纸发了文章,报道收到多起投诉茵乐牌收音机的来信与来电,痛斥这个近年来最红火的收音机厂没有良心没有责任心,对广大人民群众不负责。

一时间报纸销量暴涨。

相应的,在两家报纸的推波助澜下,茵乐牌收音机的名声大跌,销量下降。

“那天经济报发了报道,销量也是大涨,现在又是,啧啧。”杨友卉算是看明白了,“为了热度也不管真相了,先骂了再说。”

苏茵和祝华山已经汇报了事情中的疑点,怀疑有人在拿报社当打手,想对付同行。

苏茵从外头回来,带回最新消息:“去工商局问过了,没有任何投诉茵乐牌收音机的记录。”

按理说,买到质量差的商品是可以去工商局投诉的,这才是最正规的投诉监督渠道,毕竟工商局有执法权,报社只有监督权。

当然,去工商局投诉需要本人前往,与工商局员工当面交谈,并且出示投诉的商品,登记在哪个供销社或者百货大楼购买的,以便后续查证。

“那不就得了!”祝华山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真相,“这么多人往各家报社投诉,为什么不去工商局投诉?我看这事儿蹊跷大了!不像是要讨公道,倒像是,针对茵乐牌收音机!想把他名声搞臭!”

这回,苏茵点点头,附和一句:“听起来挺有道理的。”

祝华山露出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苏记者,你终于想通了!你跟你男人可长点心吧!”

苏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