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经五十了(4k)

无论准备了多少铁矿,做了多少提前准备,只要冶炼技术没变,也只能做到有限的提升,无法做到质变。

想要做到质变,惟有革新冶炼技术!

要以钢铁为躯铸就无敌大明帝国,这是必由之路!

要知道钢铁的用途,可不仅仅只是在修建铁路上,军工产业同样需要大量的钢铁耗材。

就拿火炮举例,在大炮诞生的漫长岁月里,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铜炮在唱主角。

与如今纯度不够的铁相比,铜耐腐蚀不易生锈、延展性好不易炸膛、熔点低易于铸造。

正因为这些种种优点在,历史上各国都有漫长的铜炮铸造历史,大明也不例外。

可铜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贵!

拿如今大明战船上的舰载重炮为例,一个重炮就足足有一吨重,这些铜要是炼成铜钱,得值多少钱啊?

原时空,一直到了十八世纪后期,生铁精炼普及后,英国海军用去除杂质后的熟铁浇铸出来的大炮,再没有出现炸膛情况后,这才终于彻底淘汰了铜炮。

杨宪知识储备,知道钢是由生铁炼成的。

然后钢的许多性能,如强度、韧性、焊接性能、热加工性能等均远优于生铁。

至于如何炼钢,杨宪可就真的是两眼一抹黑,完全只能依赖系统。

进入系统一番浏览后。

杨宪准备绕过反射炉一步到位,将目标定在了转炉炼钢技术。

所谓的转炉炼钢,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和其它渣料为主要原料,无需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水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水成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

1856年,英国人贝斯麦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它为人类生产了大量廉价钢,促进了当时欧洲的工业革命。到了1879年,又出现了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它可以用带有碱性炉衬的转炉来处理高磷生铁。

转炉炼钢的原理很简单,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

杨宪将其原料设计图,兑换出来后,准备交给下面的研究院去攻克落实。

简单与没有技术门槛都是相对,革新冶炼技术再怎么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投入正常应用,仍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验与改进。

不过炼钢产业总算是步入了正轨。

航海、商业、教育、工业,多方面齐头并进。

在洪武九年,大明交出了一张极其漂亮的成绩单。

转眼间,时间便来到了洪武十年。

大明建国的这第十个年头,依旧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

在这一年的第一年,也就是正旦节。

各藩属国前来朝贡的日子,朱元璋宣布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从今往后,将彻底结束原本这种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朝贡制度。

一时间引起各国使臣一阵激烈的讨论。

这种朝贡制度,中国历朝历代作为宗主国都是如此,即中国向外国输送的货物或资源比收到的要多,这种做法通常伴随着高额的补偿或回赐。其二便是为了获得外国的货物或资源,会给予对方高于市场价值的报酬。

这种朝贡制度,更多的是为了出于政治目的,宣扬国家的威望,以及笼络这些藩属小国。

可眼下大明与原时空完全不同,将目光放眼世界的朱元璋,其格局也远非以前可比。

新的朝贡制度,是单方面资源索取,当然了大明这边可以给予藩属国口头上的嘉奖,以及做一些册封之类惠而不费的奖赏。

新的朝贡制度,可不是原时空历朝历代那种搞面子工程的,名义上是朝贡,实际上宗主国回礼反而更多。

而是真正意义上,就是直接对这些藩属国吸血。

这与原时空的大明,完全不一样。

要知道,原时空大明建国后,仍旧在连年北伐,北元的隐患一直都在。而这些藩属国,以前的宗主国可是北元。

了结大明与北元百年恩怨,与北元之间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锋捕鱼儿海之战,是发生在洪武二十一年。

正是这场战役,让明朝彻底摧毁了北元的中央政权和主力军队,使北元真正灭亡。北元君主脱古思帖木儿逃至土剌河,被将领也速迭尔缢杀。

因此原时空大明建国后,一直到北元真正灭亡,一些藩属小国仍旧处于首鼠两端的情况。

这种情况,以高丽为甚。

大明建国后,朱元璋便在洪武元年12月,派遣符宝郎斯出使高丽。

斯在第二年四月来到高丽。国王王颛热情接待了斯,并很高兴地同意了朱元璋的要求:停止使用“至正”年号,奉表来朝断绝与北元的宗藩关系奉大明为宗主国。

斯回国后,朱元璋听说王颛如此明事理,也非常高兴,立刻在八月份,册封王颛为高丽王并赐金印、诰文,并赐大统历一本、锦绣绒锻十匹。其他诸如王后王妃、丞相、重要大臣等各有封赏。

为了让朝鲜彻底脱离北元姻亲关系羁绊,朱元璋对王颛非常客气。

当时,藩属国最为看重的是经贸关系,为此,对于中国官方贸易朝贡非常重视。朱元璋就对朝鲜政权说,你们进贡啥东西都行,土特产最好了。咱们两国友好了数千年,不是有句话嘛,叫礼轻情意重,千万别破费。什么毛皮等奢侈品,现在大明朝正在建设中用不着。布匹我们正在搞廉政建设也不要。金银财宝也不需要,留给你们好好搞建设吧。

对于高丽方面送来的土特产,朱元璋非常大方,经常大手一挥,多多赏赐。意思很明显,在笼络王颛。为了让高丽方面赚得更多,朝贡贸易高丽方面可以一年来三次,而且次数是在诸多藩属国中最多的。

哪三次?分别皇帝的生日“圣节”、太子的生日“千秋节”,以及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的“正旦节”。

朱元璋甚至给高丽方面特权,高丽明朝领土内的全方面路引或文印,可以来往于明朝的任何地方。

高丽的学子,同样也有不少进入国子监学习的。

可即便大明对高丽如此恩惠,让它喊一声义父不为过,可纵是如此,有些白眼狼就是养不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