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三大妈的穷人乐

其实对于杨谚拿出来的歌词,胡老师已经非常满意的,但是她更满意的是杨谚这种精益求精、百锻千炼的创作态度。

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胡老师也越来越感觉到了惊喜,起先对于还在初中的杨谚,胡老师自然是没有什么太高的期望,毕竟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叠,要么是满篇的矫揉造作。

第一次拿来的歌词也的确符合胡老师的观念,词句夸张到她浑身起鸡皮疙瘩。

只是她很有师德的没有嗤之以鼻,反而一一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她也没想着杨谚能听明白,只是尽心而已。

可胡老师没想到杨谚竟然一点就透,歌词逐渐变得质朴,还隐隐写出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虽然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但胡老师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厌烦,反而越来越期盼起这首歌的诞生。

又继续“演”了两次,杨谚顺利“杀青”,印象里的《华夏军魂》被完完整整抄了下来。

歌曲完成后,为了感谢两位老师付出,杨谚强烈要求在作词作曲那一栏加上她们的名字,但两位老师都严词拒绝了这个诱人的提议。

在她们看来,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嘛,为学生指点迷津是应该的,怎么还能侵占学生成果呢,没那个脸。

使得杨谚不得不在谱子的前面加上了一页说明,点明了自己的两位指导老师在创作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们高尚的师德。

这次两位老师倒是坦然接受了。

平心而论,歌的质量有眼的都能看出来,绝对有“火”的体质,在这个年代,写下这样的一首,所能收获的绝对难以想象。

可两个老师完全不假思索的拒绝署名,就好像她们就完全没有想过署名这件事儿,换位思考,杨谚是绝对做不到的,一时间杨谚内心满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愧疚。

把完整的歌谱交给李祝,托他交给周镇南,杨谚现在还没资格取得大院通行证,让李祝帮忙反而省事的多。

美滋滋回了家,歌谱大戏终于演完了,而且期待已久的蓝莓曲奇也加工好了,双喜临门。

没在路上停留,早早就回了家,就想着拉上窗帘,享受美食呢,却见马大爷正杵在大门口。

杨谚有些怵头,低着头就想躲过去,马大爷却径直迎了上来,还带着别扭的谄笑。

“小伍回来啦。”

“诶,大爷,回来了。”杨谚加紧往门里“闯”。

“伍子,大爷年纪大了,人都糊涂了,有些事你别往心里去。”马大爷也不是个傻人,今天早晨醒来,回想昨天晚上说的话,登时吓得出了身冷汗,胡思乱想了一天,还是忍不住来堵杨谚了。

他不敢在院子里说,也不敢去杨谚家里说,就在门口说,里里外外有人过来他都能看见,以防隔墙有耳。

“大爷,您不就给我讲关羽了么,还有什么事啊。”杨谚直接装傻。

人小有小的好处,毕竟孩子怎么会说谎呢(狗头),马大爷自诩阅人无数,看杨谚的神情,似乎是真的不知道昨天自己说的话有多犯忌,便悄然松了口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