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登岛

邢承恩很是期待,想象上万人去琉求后成为先锋农垦团,筚路蓝缕、开荒拓殖的画卷。

宝岛目前毕竟没有官府,自己就是最大的管理者,这也是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官身。

一个没有官方身份的海岛势力,哪怕实力再强,也只会被定义为海盗。

只有钉在南宋,拥有官军的身份,才可以大借其势,浑水摸鱼,而不是彻底甩开朝廷自立门户。

自己才可以借用南宋的市场来发展自己,要不然就是海盗之流。

流民这次在隔离营地训练时间长了一些,主要是澎湖主岛这边房子不够。

澎湖主岛以后就是军港驻防,未来的重心全在琉求,这边再建设房子就是浪费了。

琉求水稻每年分两期耕作,一期作约自一月至七月,生育期约12天,二期作约自7月至12月,生育期约1天,依地区及品种略有差异。

西部地区为主要的生产地区,生育期气温较高,稻谷充实饱满;东部地区温度及日照较低,稻谷充实期长,稻谷品质优良。

邢承恩准备这个时点登岛就是为了赶上开荒种植第二季水稻。

六月五日,天气果然晴朗。经过一番安排,由七艘海船组成的船队驶离澎湖主岛岛,乘风破浪的浮海南下。

七艘大海船载着一万多人直奔琉求而去,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邢承恩等人全部出海,岛中只留下李六魁留守,以后驻军防卫海盗来袭。

王海带海军二营以后驻军在琉求,两队半月一轮换,日后招的人多了可以轮休。

半日不到,船队到达琉求台江,后世这里就是郑成功登录的热兰遮城和赤嵌城,如今自然没有这个名字了。

邢承恩还是为了纪念郑成功,将此处命名安平。

台南地区是台湾最平坦的地区,这里也是从大陆到台湾的最佳登陆点。

此地的海陆形势非常奇妙:整个港口分为内港和外港,中间有大员岛、北线尾岛等隔开。

要登陆的船只要进入内港只有两条航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南航道,这里口宽水深,船易驶入;另外一条是北航道,这里水浅道窄,只能通行小舟,大船必须在涨潮时才能通过。

北航道先不说,南航道的必经之地这里以后也要建个古堡守卫航道。

热兰遮城历时1年修建完成,位于南航道的必经之地。

热兰遮城分为上、下两城,上城又有上下两层,上层最中间是一座四方形的三层建筑,其高度达到了1米。

城墙的四周各有一座棱堡,每座棱堡有12门加农******纸邢承恩就有,交代王进以后要在这里一座棱堡可以防御海外之敌。

之后船队到达台南位置,放下小船安排人先上岸。

骆明事先做过演练,兵士先上岸,顾平已经带人把周围地势侦查了一遍,威胁并不高。

邢承恩到岸后先放出一部分物资,匠人指挥奴仆先搞出简易码头来让大船停泊。

另一边开始挖地基走排水,邢承恩为此烧制了不少陶管,以后引水也方便使用。

两天时间这里就变成大工地了,邢承恩成了搬运工,那里需要物资就过去放一批,来回跑。

城市的沟渠也都规划好,做了标记按指示施工。

野外帐篷和蚊帐都有准备,药品也有准备,所有人不许喝生水,总之条例很多,人人必须遵守。

现在实行全员军事管理,就连吃饭都是军事化,邢承恩直接搞成套餐盖饭模式,一天三顿,每顿有一肉一素加主食配汤。

做饭分成十组,百人一组错点吃饭,这样下来井然有序也不拥挤。

军营最先建好,跟着就是各种功能建筑逐一建好,民房都是统一样式,也按户规划修建一致,每一排必有一个公共厕所。

城市周围土地也平整一遍,挖沟引水烧荒开垦田地自然不需要邢承恩。

唯独水车构件在空间里装了,在需要的地点放出水车构件,匠人们自己就组装好,让水车运作。

现在要赶农时,屯田开荒数量,今年的计划是五万亩,所以大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全部投入到开荒种地里来。

好在农具和牛都准备充足,开垦起来还算顺利。

周围没有生番部落,汉人寨子也离得很远,近卫团已经开始扩大巡查范围,有马的情况下开地图视野真的好爽!

这里以后会作为对外的港口,所以定位就是港口城市,一些规划就按照这个定位做。

如今,琉求当局虽然只有一万多军民,但百业待举,所以事情颇为繁杂。

开荒、播种、水利、防疫、伐木、制甲、造器、修建、练兵、人事、仲裁、治安、情报、培训等等,可谓千头万绪,忙的大家焦头烂额。

能不能彻底放权?

有些能,有些不能。

比如开荒、播种、水利就能放手,但是仲裁、防疫、培训等等就不能放手。

自己整个体系的运行方案,带有不少后世色彩,超前性较强,前期没有邢承恩亲自指导,很快就会走样。

一定要扶上马再送一程,等到完全走上正轨,才能放权。

邢承恩已经提前安排了很多,但是实际工作中还是不断产生问题,只能发在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来回折腾。

还是叔辈的邢国举老练,把一些事情已经做好大体框架,邢承恩再填充细节。

骆明能把邢承恩做的规划细化下去,执行能力极强。

何瑶带领流民开辟耕地,人员分组合作,农业有合作社,军人每人分地十亩,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占得股份。

其余人只能打工还债,还完之后才可以拥有土地。

澎湖主岛的人按户分配了土地,这些人要比流民多享受一些福利。

这里土地很肥,灌溉又便利,何瑶估计一亩田最少能收两三石。这么一算就是将近十几万石,而且可能更多…

田税邢承恩收两成五,剩下的合作社统一收购,粮食属于统购统销物品禁止私人买卖。

未来几年内粮食始终都不够,自己需要大量移民,粮食储备要足一些,不只是自己人吃,还要把每年的移民考虑进来。

要是逢个天灾什么的都不好说,古时候粮食是最坚挺的。

随着摊子的铺开,各种琐事也是层出不穷,治安问题也严峻起来小偷小摸的汇报不少。

邢承恩干脆组建治安队,让日本武士先顶了上去,这些人暂时谁也不认,只服从邢承恩的命令,是把好刀。

还和邢国举等人商议了一些简单的条例公布出来,张贴告示让大家遵守。

对不识字之人有专门的宣传员口述传达,务必让人人知道条例。

第一条:杀人者死,偷一偿百,强盗为奴。

第二条:抗令抗税,罚役一年。

第三条: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者,罚役一月。欺凌老弱妇孺,罚役三月。

第四条:随地便溺者,罚粮三斗。

第五条:严禁放高利贷,私人放贷利息不得超过一成,没收非法所得,罚役两年。

第六条:聚众赌博者,没收赌资,罚役一年。

第七条:私营盐铁糖酒茶者,没收非法所得,罚役一年。

……

第十六条:遇大战大灾,保安团认为兵力不足,可征发壮丁。

第十七条:家有士兵者,村中派劳力帮其家耕种抢收,(此为军人特权其他人不得享受。

第十八条:百姓开荒,人均田土不得超过十二亩,余者归公。

第十九条:家有战死烈士,孩子成年前不纳税。名下田产由烈士托管机构监督,其他亲戚不得强占,违者罚没自身财产。邢承恩要养其老幼,善始善终。

第三十六条:如有各级贪污、枉法、营私、渎职、欺民、违规,百姓可去信访处上告,由治安处传讯、审查涉事人员。治安团欺民,百姓可去军纪处上告,由纪检处传讯,审查涉事保安兵。

公告就二十条,以后有新情况再调整。

三天时间,岛上一万多移民全部知道了公告内容。

移民对公告也很满意。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是真没有秩序,岂不是人人自危?就算没有生番,也是迟早必出大事。

他们需要官府,需要官员。

他们只是希望官府和官员廉洁一些,有用一些就满足了。

真要没了官府王法,他们自己都会害怕。

因为秩序规矩无法保障,尊卑礼仪无法保障,那还不乱了套,还不得无法无天?

何瑶说过人均十二亩田,根本种不完。

一家老少按四口算,就是四十八亩,一般人家最多只能种四五十亩。

所以,等公告一出台,竟是人人额手称庆,欢呼雀跃。

唯一邢国举不满的是,邢承恩对武夫太好了些,新兵入伍就能拿每季一贯的军饷,还粮食菜肉管饱,一年春秋两套衣服,一旦出征还有赏钱。

大农场组织耕种,人人出力都要按劳力算公分,但是军属不需要出力也算公分,这块儿由政府买单。

邢承恩却说咱们的军人要职业化,这些琐事政府要担起来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成为强军。

这样算下来,一个新卒,一年最少竟然有十二贯的收入,几乎能顶大部分家庭一年的收入了。

而一旦成了老卒,军饷就更加可观,完全能养活一家老小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