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群贤济济议短长(3)

思索良久,刘驹准备借鉴后世的做法,采用参政和议政两套班子,但以目前的局势,分开来开会也不太现实,干脆合在一块,会前注明参会者的身份就可。随着形势的发展,地盘到了一定程度,两会分开也算是水到渠成。

郭嘉、陈宫距离泰山近,接到刘驹的书信后,先赶了过来。刘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陈宫有点不乐意,明公这不是明着分权吗?从古到今,上位者深恐手中的权利不够重,哪有权利下放的道理?

刘驹笑了笑,“公台先生,这并非是分权,而是集思广益,共商大事。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何况汇集了兖青二州的英才?”

陈宫不置可否的哼了声,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坐了下来。

郭嘉哈哈啊一笑,“公台,你何时见主公的主意不是妙招?”

“嗯,”陈宫一愣,随即心中释然,对刘驹拱了拱手,“明公,是宫失仪了。”

还不等刘驹发话,郭嘉又说道:“如今主公坐拥二州之地,如加上琅琊、河南尹,实则据有三州之地。这对主公的称呼,我看需要先做到统一,免得到时乱七八糟。”

这个提议绝对正确,陈宫拍双手赞成,刘驹本人倒不好说什么了。

“我看‘主公’最好。”陈宫说道:“以主公的功业,当晋爵为公,可以开府理事。”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呵呵,”刘驹笑了,“如今一个亭侯尚不可得,何敢望公爵?”

“这有何难?”郭嘉笑道:“上疏天子,先讨一个县侯坐一坐,稍后再晋位公爵,当不是什么难事?”

“扯远了,”刘驹拉回话题,“这参政与议政的人选,先商讨一番,等仲德先生、文若先生到来,最后确定。”

“既是参政,当从各郡县主官考虑人选。”陈宫先开口。

“还有诸位将领,也需有人选。”郭嘉补充,“军政虽分,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话对头,刘驹暗暗点头,“参政的人选就先从各郡主官和将领中产生,人员暂定为三十人如何?”

陈宫和郭嘉思索片刻,都点了点头。

“议政的人选,我看就由年高德昭的各学院祭酒与各郡三老中产生如何?”

“听主公的意思,”郭嘉的反应很快,“这议政,就是拾遗补缺,当得有多方面耆老担任。”

“不错,”刘驹说道:“耆老人情练达,久历人事,当有真知灼见。”

“不知这议政的人手,暂定为多少?”陈宫插话问道。

“二十余吧,”为了有区别,议政的人数不能超过参政。

“既是如此,”陈宫道:“请主公提议,我与奉孝补缺。”

三五日后,程昱与荀彧赶到,又叫来乐进,六人秘密商议了一日,敲定了最终人选,随后派出快马,通知人员到会。议政的人选都是年龄较大的老者,为了避免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特意多选了几个。

进入腊月,参会人员渐渐来到。乐进作为地主,负责安排食宿,着实忙了一阵子。

这个时代,儒家为尊,刘驹虽按照百家争鸣的方式开办了多所学校,会议的地址还是安排在蔡邕为祭酒的经学学院内。

各郡主官如羊衜、张逸、孙乾、王修、鲍信、杨沛等,新任命的济南相崔琰、平原相赵商等先与刘驹见了面,就三个一伙两个一团的商议事先印发成册的会议内容去了。

太史慈、臧霸、赵云、孙观、吴敦、尹礼、昌豨、李乾、李典、吕旷、吕翔、周仓、裴元绍等也先后来到,武人见面,酒为先锋,缠着乐进在奉高城内最好的酒馆内饮酒。

“咦!”裴元绍看到吕翔不禁吃了一惊,“俺说子盘老弟,这一年不见,你的脸咋黑的跟周仓有一比了?”

“这你老裴就不知道了吧,”吕翔抿了口酒,“我这是担心周大哥无人作伴,特意在脸上涂了锅底灰。”

“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周仓递给吕翔一个白眼。

“嘿嘿,”吕翔露出白牙,“大海之上什么都好,就是这日光太强。”

昌豨虽然是个墙头草,性格却是比较诙谐,闻言说道:“人言这世上有四大黑,诸位可曾与闻?”

这一下勾起了在座将领的兴趣,闻言一起朝昌豨看过来。

“hiahia,”昌豨笑出猪叫声,“铁匠脖,锅底灰、石炭堆,都比不上子盘的脸皮黑。”

众人一起哄笑,太史慈年龄最长,一笑后担心吕翔发窘,便说道:“子盘海外一行,定遇到不少新奇事,何不说来,也让我等增广见闻。”

这句话正挠到了吕翔的痒处,端起酒杯一口闷了,吕翔挽起袖子,“这趟出海,真真长了见识。那日我等离了胶澳,在大海之上漂泊了六七日。这日天光正好,船队正行间,突见大海中有数十个小山飘了过来,可笑那吴郡顾家族老,以为到了蓬莱仙岛,纳头便拜。谁知有那惯常出海的老船工笑道:‘顾族老,莫要再拜,那不是什么仙山,乃是鲸也。’”

乐进诧异的问道:“如山一般大的鲸鱼?”

“可不是,”吕翔道:“待来到近前一看,那鲸鱼怕没有十万斤重,鼻头上喷出的浪花足有两丈多高。”

这一下,轮到常年待在陆上的一班人傻眼了,就连酒馆内的侍者也瞪大了双眼。

昌豨嘻嘻一笑,“子盘兄弟,不知那倭国的妞儿滋味如何?”

“嘿嘿,”吕翔脸上露出猥琐的表情,“倭国的妞儿身材娇小,皮肤白腻,hiahiahia,那叫声,‘亚卖呆,亚卖呆,’听得让人骨头都酥了。”吕翔尖着嗓子学岛国的女人叫,麻翻了一屋子的人。

吕旷看不下去了,重重的‘哼’了声,吕翔一缩脖子,不敢再说下去。

乐进笑道:“子明,不要扫了大家的兴头。子盘,可否说些倭国的风土人情,博大家一笑。”

吕翔怯怯的看了自家大哥一眼,接着卖弄道:“主公曾言道倭国多金银,果然不差。那岛上不分男女,皆戴着金银首饰,一旦出门在外,兜里必定揣着数十个银珠子。黔陬县有一穷酸家境贫寒,竟带了几百个胡饼出海,到了倭岛,诸位猜怎么着?”

昌豨笑骂道:“别卖关子。”

“嘿嘿,那倭人真的一个银珠子换一个胡饼来吃。”吕翔砸吧了下嘴,“恨啊,我当初怎么就不带点东西去呢?”

“子盘,不知那倭国士卒战力如何?”赵云务实,问了个正题。

“那有什么战力可言。倭国的男人,说真的,也就”吕翔说着站起来比划了下,“比这个酒桌高不多少,手中一把倭刀钝得切不开软糕,没有铁甲护身,就弄了些竹板、木板连在一起披在身上,走动起来,晃啷啷响个不停。”

“难道没有弓箭?”赵云接着问道。

“有啊,不过是几斗的软弓,射出三五十步就不错了。”

“身短,那个啥软,”昌豨板着脸,“怪不得倭国妞儿喜欢在子盘身下叫着‘亚卖呆’。”

吕翔想笑又不敢,捂着嘴朝昌豨竖了个中指。

“张昭?”刘驹惊讶的问自家的岳父,“张子布何时为经学博士的?”

“三月前,自彭城而来。”

“如此大才,岂能明珠埋土?”刘驹心中大喜,‘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绝对是顶呱呱的人才啊,“当招致府内为长史。”

“呵呵,顾雍也在经学院。”

“顾元叹?”刘驹更吃惊了,顾雍是蔡邕的学生,才华横溢不说,还做了孙权十九年的丞相,治政能力没得说,“河南尹正乏人主持大局,不知顾师兄可有意乎?”

“元叹北来,正为一展所长。”蔡邕为自己的得意弟子接过了橄榄枝。

“岳父,”刘驹打心眼里感谢自家的老泰山,不声不响间竟然笼络了这么多人才,“张子布、顾元叹皆可入参政席位也。”

就这样,参政的人选变成了三十二人,议政的人选二十五人。

在经学院的礼堂内,加上刘驹一共五十八人,围坐在圆形的会议桌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三天,根据汇总,拿出了初步方案。第四天,继续讨论,第五天,刘驹站在礼堂中央,拿着几页纸,开始宣读:

一,参政、议政人选,每三年更换一次。两会每年召开一次。

二,暂定泰山郡为兖青二州治所。

三,抑制豪强,均分田地。

四,扶农兴商,鼓励支持手工业发展。

五,振兴作坊,集中力量办大事。

六,强军精武,拟扩建军队达三十万人。

七,发展远洋贸易,富民强国。

每一条之下,又有详细的描述。比如粮食产量,每年一个台阶,争取三年后翻一番;作坊的规模三年后达什么规模,可满足多少人就业,解决多少人吃饭穿衣的问题等等。

有些内容属于机密,就没有写在纸上。秘密,知道的人多了,就变成广而告之了。

虽是薄薄的几张纸,但真正落实起来,需要上下齐动员,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容易扯着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