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粉比肉贵?

这些天已经逛惯昆明的吴世璠,带着吴桐熟门熟路地走到桥边一家粉摊前。

小摊不大,支愣起来,不过二三枱桌凳。

掌勺的摊主一手抓着配菜,一手颠着笊篱,忙而不乱地掌控着这一方天地

旁边收拾碗筷的蓝衣姑娘,手脚麻利地擦拭着桌凳和收拾上一桌客人留下的碗筷。

灶枱上,翻滚的汤锅上热气滕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热气如顽童,忽而升腾,忽而弥漫,让人不禁想一探究竟。

摊主是一个银发老头,在水汽氤氲的朦胧中,他红润的脸庞上洋溢着热忱的笑容,温暖而亲切。

刚走近小摊,就能感受到小摊的热闹和摊主的热情。

在稍带凉意的清晨中,在这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摊档里,吃到一碗热腾腾的汤粉,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是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

这种幸福,能让每一个走近小摊的食客都能切身感受到,每一个食客此时的满足与喜悦。

吴世璠主仆二人,很自然而然地找个地方坐了下来。

“老爹,小锅加双帽、烤粑粑。”

“好嘞,客坐,马上好。”掌勺的老头笑着迎客,接着就向姑娘喊道。

“妹娃,抹桌咧。”

“要咧,客这边坐。”

蓝衣姑娘那夹杂着云南土声的嗓音,如银铃般悦耳清脆,带着市井人家的直爽,令人感到亲切平和。

或许是上元节刚过的缘故,城中上行走叫卖的人,依然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地处大周腹地的昆明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

不一会儿,一小锅冒着热气的酸浆米线就被摊主端上桌。

汤汁清澈透明,肉片、肥肠、蔬菜、米线等丰富的食材在其中游动,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吴世璠盛了一勺汤,轻轻吹去表面的油花,然后小心地品尝。

霎时间,那份入口的鲜美填满口腔,袭来的热汤肉汁,滋润着品尝者的舌头,随着肉汤入喉,仿佛整个身体的毛孔都被打开了,让人不仅感叹生活的美好。

嗦起一口酸浆米线。

因为发酵时间长,米线滑软韧弹。

而充满嚼劲的米线又充分激发了牙齿的力量,让它们迅速与米线展开了精彩的舞蹈。

当将这一口香喷喷的米线咀嚼下去时,那丰富的口感和细腻的质地充斥着整个口腔,仿佛一股满足感从喉间流进了肚子里。

这种满足感不仅仅体现在肚子饱食的愉悦,更是心灵深处的满足和幸福的涌动。

这一刻,品尝它的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对味蕾的满足,更是对生活的美好的期许和享受。

在古朴的木桌上,摆放着刚刚烤好的粑粑,后世也被称为烧饵块。

粑粑上面包裹着当季新鲜的疏菜、豆芽、火腿丁和炸小鱼,形成了美味的卷饼。

蘸取一小勺来自四川郫县的豆瓣酱(注1),瞬间口中充满了传统的咸香风味,这是“老昆明”的最爱;

也有一种新奇的吃法,就是将贵州传来的辣角与本地的烤粑粑相融合,让人在一口咬下时,嘴巴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疼烫感。

然而,这种独特的口味却让人越吃越爱,越吃越过瘾,这种吃法逐渐成为迁进昆明的外乡人独特的喜好。

辣角这种食物让人们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刺激,满足了挑剔的口味。

云南的雄山峻岭赋予了云南人宽广的视野,云南人的心胸则赋予了昆明美食无限的包容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