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速速禀告太上皇,贾恨便是贾府之人

整个荣禧堂内的人听完王熙凤的话后陷入沉思之中,

他们也在好奇这贾恨为何突然如此关照贾兰,

经过这么一解释,

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最上方的贾母问道:

“那依大家所看,到底是这两种原因中的哪一种呢,”

众人纷纷开口道:

“我觉得应该是第二种,毕竟琏二奶奶已经命人仔细查了一遍旁支,没有贾恨此人,只能是第二种,”

“我认为是这样的,贾恨虽然立了战功,但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他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要选择一方势力依靠,恰巧与我们同姓,这才主动示好,”

“要不说还是我们贾府家大业大,多少人想巴结都来不及呢,那贾琮之前身在福中不知福,若是把贾恨换做是他,恐怕赶都赶不走,”

“这次兰哥儿就是沾了贾府的光,否则贾恨也不会如此关照他,”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言语中尽是夸赞贾府如何好,如何的势大,

贾母听后很是满意,

随后问道:

“听你们的意思是要认下这门关系了,”

众人点头道:

“理应如此,虽然这贾恨只是立了一次战功,与老祖宗们的开国功绩相差甚远,但也不能让外人议论我们贾府的不是,贾恨已经主动示好,便接纳他吧,”

“若是不同意的话,恐怕以后想要依附我们贾府之人会有所顾忌,”

“便宜那贾恨了,”

就在众人说的正高兴的时候,

贾政与贾赦二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神色颇有几分凝重,

见状,

王熙凤不禁好奇问道:

“大老爷与二老爷为何脸色有些沉重,难道是咱们贾府遇到什么事了,”

贾赦叹息一声道:

“此事若真出自贾府便好了,”

“大老爷指的是?”

贾赦看向旁边的贾政道:

“这事还是问二老爷吧,”

众人好奇的目光看向贾政,迫切的想知道什么事能让两位老爷同时发愁,

贾政沉声道:

“我们刚刚才得知,边关三日前给朝廷送来一份捷报,那死士营的百户贾恨又立战功了,这次功劳更大,以两百人击溃两千金人骑兵,五百人夺下了一万八千金人驻守的城池,俘虏数千人,

如此泼天大功,简直是震惊朝野上下,圣上大悦,准备把贾恨擢升为牙将,赐三等伯爵,封地三百里,百官不从,如今正在僵持不下,”

贾赦在一旁叹息道:

“唉,想我贾府乃是开国功臣,四王八公中的荣国公与宁国公,现如今得知个消息都要在三日后,还是从外人口中偶然间听到,真是愧对先人,若这贾恨是出自我们贾府,便能重振祖宗荣耀,”

荣禧堂内的众人听完贾政的话后直接呆若木鸡,

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她们一群女人家的或许不明白两百人击败两千骑兵,夺取城池意味着什么,

但能听明白圣上对贾恨的奖赏,

擢升牙将不是很重要,

但赐三等伯爵,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整个贾府除了靠承袭爵位以来,还从没有人靠自己获得过爵位,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三等男爵,

这贾恨居然能凭借战功获封三等伯爵,可见是多么的厉害,

最重要的是居然有封地,

即便是贾府的两位老祖宗被赐国公的时候也没有获得过封地,

这在大乾还是独一份,

足以说明贾恨功劳甚大,

此人将来的前途必定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若是收拢到贾府,

必能重现老祖宗当年的荣光,甚至是超过。

就在贾政与贾赦二人发愁的时候,王熙凤轻笑一声道:

“两位老爷不必发愁,反倒是天大的喜事啊,”

“为何这么说,”

“我们刚刚收到兰哥儿从边关寄回来的家书,上面说贾恨特意把他从别的队伍调到了麾下,还专门派人对他进行训练,我们与老祖宗一合计,这贾恨怕是在向我们贾府示好,若是如此的话,无论他立多大的功劳,我们贾府也能跟着享受不是,”

此话一出,贾赦急切道:

“当真?”

王熙凤点头道:

“千真万确,我们刚想禀报两位老爷呢,”

“好好好,”

贾赦激动的一连说了几个好字。

贾政神色严肃道:

“前些日子宫里娘娘差人来问贾恨是否属于我们贾府,当时并不知情便给了回话,现如今事情有了变化,应该立即再回话,免得误了事情,

我想满朝大臣之所以反对圣上封赏贾恨,便是因为他不属于太上皇一脉,若今后贾恨依附我们贾府的话,便是太上皇的人了,大臣们自然不会再反对封赏,”

“理应如此,此事还要麻烦二老爷去一趟,”

就在贾政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

一旁的王熙凤露出思索之色,连忙道:

“二老爷请等一等,”

“还有何事?”

王熙凤意有所指道:

“那贾恨势小的时候选择依附我们贾府,若是将来势大了,不知道多少人会争相巴结他,到时贾府在他眼中恐怕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咱们是不是应该想个办法先把关系稳固一下,我听说那贾恨的年纪与贾琮差不多大,不如认个亲如何?”

闻言,

荣禧堂内的众人先是皱眉思索一番,随即颇为认同的点点头,

一旁的贾赦连忙道:

“既然他与贾琮年纪差不多大,不如便由我来认他为义子,到时顺便把名字给改了,带个恨字终究不好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