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1章 太忠史

张太忠出身安泰市区,高中毕业后,原本是一个街道小厂里的电工,八十年代初,各种自学考试风起云涌,张太忠也是那个庞大阵营里的一员。经过数年苦学,其间多数课程都经历过补考,终于获得一纸电大文凭,算是挤进了知识分子的行列。

后来,凭借这张文凭和天生见风使舵的个性,他从厂办、街道办文书到区政府办秘书,一路奔到市府。在牛范当山岳区区长的时候,张太忠是市府办副主任,跟随当时的市长张浩。后来,张浩升任市委书记,他又死心塌地追随吴麒。张、吴斗得如此不可开交,张太忠竟然两头都不得罪,这在安泰官场也属绝无仅有了。

对于张太忠的马屁术,机关里曾经流传过很多故事—— 当年张太忠在街道小厂当电工时,厂长是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革命,一条腿有些跛。那时厂里条件差,不要说汽车,就是像样的人力三轮车、板车也没有几辆。厂长家住南门,工厂在城西,张太忠家则在市东北角,三点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

因为厂里效益和条件都很差,大家工资水平低,厂长家负担又很重,老革命就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张太忠为了讨好厂长,居然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先从安泰东北角的家里骑车赶到城南,守在厂长家附近,等待对方出来时“碰巧”遇上,然后驮着厂长赶往城西的工厂。

晚上下班时,自然又“顺路”先把厂长驮回家,而后再折返。因此,在工厂三年间,包括厂长在内的同事们,一直都以为张太忠家就在城南。

九十年代中期,张太忠经过几年艰苦努力,已经从工厂调到街办,又好不容易借到城区政府办,临时帮忙参与全省卫生城市创建,做些上传下达跑前忙后的打杂工作。

表面上看,这种借用只是临时性质,区政府办也不是什么大机关,可张太忠却看准了这是一次机遇。那时借用的人员很多,时间也仅仅半年左右,张太忠一心考虑如何留下。其时,主管副区长是个从农村调上来的干部,喜欢喝点小酒,且好一口红烧内河小杂鱼佐酒。

那时,安泰农村经过多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小河小沟大多已经绝迹,寸把长、二指宽的小杂鱼几乎成了出土文物,市场上摊贩出售的大多是池塘里养殖的伪货。可是,那个副区长是个真正的吃家,味觉特别灵敏,是否正宗货色很难蒙混。于是,当其他借用人员把精力集中于本职,忙于卫生城市创建的种种事务,张太忠却另辟蹊径,专注于在安泰广阔的农村寻觅小河小沟,并如愿找到副区长喜爱的正宗小杂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