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百炼成钢

“相时阴阳,制兹利兵,和诸色剂,考诸浊清;灌襞已数,质象已呈。附反载颖,舒中错形。”

——王粲《刀铭》

拉米亚城最大的锻锤造型相当威猛。

两根粗大的铜柱夹着一个巨大的青铜锤头,活像一个髪国断头台。再加上配套的一人多高的青铜飞轮和齿轮、滑轮组,就像一个蒸汽朋克版的髪国断头台。

青铜锤头由一摞铜板组成,每一片重五个塔连特,十五个组在一起就是七十五塔连特,再加上锤头附带的铁模,重量大概已经超过一吨了。

拉米亚也有不少水力锻锤,但因为水力资源有限,一般垂直的都是轻锤,重锤大多是类似攻城锤那种式样,只能横向敲击,速度也慢。而眼前这个超重型锻锤如果想要高效运转,以斯培尔科俄斯河这个水力是带不动的,只能以人力来。

动力源的构造就像一个巨大的缝纫机,只不过那踏板是几乎有一条船那么大的巨型踏板

——说是船也不为过,因为要让这么大的木构件活动起来,必须把它浮在水中。

数十条光背大汉分列踏板两旁,齐齐发一声喊这边踩下,再一声号子那边又踩,踏板左右起伏,扇得劲风阵阵,激得水花飞溅,威势十分惊人。

而更惊人的还在别处。

那踏板带动曲轴、曲轴又带动飞轮,飞轮飞转,提供了稳定的动力输出,那巨大的青铜锤头便开始一下一下开始砸!

庞大的金属锤头以一种恐怖的灵活快速上升到一人高,又重重砸下来!

声如雷鸣!震得砖缝里的尘土也跳起老高!

各种地方的轴承发出刺耳叫声,有工人爬上爬下给各种齿轮机械滑槽加润滑油,滑轮组上的粗绳绷得纤维根根直竖,还有两侧支撑铜柱的木料也在痛苦呻吟……看得皮洛士胆战心惊。

而且在这里呆久了,就有一种恶心欲呕的感觉。

但身穿皮围裙的工人们却安之若素,按部就班的来来往往忙忙碌碌。

需要这台大锻锤来锻造的只有整幅的铁胸甲,但也分两种。

一种是热锻。

工人们将红热的复合板材放到锻锤下的模具上,只要砸三下就能轧制成型,然后赶忙取出,送往硬化车间。

另一种是冷锻。

完成硬化的胸甲被放到锻锤下,一般要砸十几下,尽量使其晶体破碎均匀又不破坏其整体结构,冷锻之后送到质检车间去做金相检测。

两种锻造交替进行,砸完前甲就换了模具砸背甲,此外还有马甲的前胸和盾牌也在这里锻造。

这样的大型锻锤全世界也仅此一具,为了建造它花费的铜铁也足够建立一支军队了。

这个时代炼钢炼铁一般有两种思路,按后世的描述,一种是直接还原法,一种是间接还原法。

人类各文明的冶金历史一般都起源于烧制陶器——因为烧陶器的门槛真的相当低——然后就会非常顺理成章的炼出铜,然后就会出现原始的火罐炼铜之类的工艺。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如果这个文明遇到的矿石是氧化铜或者碱式碳酸铜,就很容易在炼铜的时候偶尔发现伴生的铁被炼出来,直接还原法炼熟铁就这么产生了。

如果这个文明地区氧化铜、碱式碳酸铜这种好炼的矿少,硫化铜资源这种难炼的矿多,那这里的古人十有八九就得加高炉子加大鼓风量以提高炉温,然后他们在炼出铜的同时,也会在偶然间发现矿物中伴生的铁、被间接还原后以生铁水形式产出,这就是间接还原法炼生铁的源头。也是我们的祖先走上的道路。

现在拉米亚工坊这里两种方法都有使用。

直接还原法就是在传统的块炼铁基础上改进流程、扩大规模,优点是温度较低、费的燃料较少,缺点是出一炉铁就得砸一次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