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收服许褚

“哈哈,祖训难违,皇子辩,母后是何皇后,威仪后宫。舅舅是当朝大将军何进,掌天下兵马。帝王之位,辩皇子,是名正言顺。”王越侃侃而谈。

“朝中十常侍弄权,欺瞒陛下,朝外世家,结党营私,纵横交错,把持朝政,如何破之?”许褚又提出新的问题。

“哈哈,一群阉宦,敢欺瞒我主,定当一剑斩之。至于,朝外群公,只要殿下令下,我当以身屠之。”王越豪气冲天。

“好,好一个以身屠之。”许褚听的热血沸腾。

“来人,换大碗。”许褚冲家丁招呼一声。

“恩公,干了这碗酒。”许褚站起身,躬身把手中的酒碗,递到王越近前。

“哈哈,好。”王越站起身,接过酒碗,一饮而尽。

“还有我”典韦在旁边,也站起身,端着大碗酒,凑了上来。

“同饮。”三人相视一笑,干了碗中酒。

“恩公,冲你救我庄,几百口人的恩情上,我愿意跟你去洛阳,拜见辩皇子,如你所说,我以死守护,如是虚言,别怪我弃你而去。”许褚说完话,又给王越满了一碗酒。

“如有虚言,我当天神共弃之。”王越手举过头顶,发誓道。

“恩公,你不在皇子身边辅佐,去往并州做什么?”许褚不明白王越跑那么远,去做什么。

“洛阳一时之间,不会有大的变故,辩皇子自觉,身边的势力单薄,命我出来,招揽天下英杰,共保汉室,再立新天地。”

“洛阳之中,权贵云集,世家林立,辩皇子为何舍近求远?”许褚不解。

“哼,那些世家,只知饮酒作乐,固守门户之见。都是一些酒囊饭袋,辩皇子不屑用之。”王越说起洛阳的权贵,怨念很深。

“我在洛阳,漂泊半生,世家权贵,避我如蛇蝎,只落得个教武保镖为生。万幸得遇辩皇子,才一朝起势,封为六品将军,带兵五十。”王越感慨道。

“恩公,不要难过,相信以你的本领,肯定会官运亨通。”许褚感同身受,想自己三十有二,吃喝不愁,只是大丈夫,不能建功立业,总是一件憾事。

“你看你们两个,太不爽快,快喝酒。”典韦觉得大碗还不过瘾,抱着酒坛子,牛饮一般倒进嘴里。

“哈哈,来喝。”许褚看着典韦,也不甘示弱,举起酒坛,鲸吞牛饮,两人比试起了酒量。

几人喝到晚上,十点多钟的时候,典韦许褚两人的桌前,已经摆满了空酒坛。

王越唤门外的家丁进来,把典韦许褚二人,抬到房间里休息。

第二天,日上三竿。

许褚昏沉着脑袋,摇摇晃晃的起床。凉水净面,洗漱完毕,精神好了很多。

“几位恩公,起床了没有?”许褚问守在身边的家丁。

“除了黑大个还在睡觉,其他三人已经起床了,正在前院练剑。”家丁回道。

“走,去瞧瞧。”许褚对王越的武艺,很感兴趣。

许褚领着家丁,穿过客厅,来到前院。

王越师徒三人,各占一块位置,手持宝剑正在做早练。

许褚站在院外,止住脚步,安静的看着,三人练剑。

王越半百年纪,脚步轻盈,宝剑上下翻飞,舞动起来,剑势连绵不绝,风雨不透。

“好剑法。”许褚忍不住,称赞一声。

王越师徒听到声音,缓缓收住剑法,谦虚一笑。

“庄主,见笑了。”

“恩公,你太谦虚了,你的威名,我也是听过的。”

“哈哈,一些虚名。”王越淡然一笑。

“三位,我让人准备好了早饭,咱们边吃边聊。”

“好,庄主请。”几人进了客厅落座。

“好你们几个,吃饭居然不叫我?”典韦人没到,声音先到了,典韦迈着大步,几步走进客厅。

“典壮士,这不是看你还没有睡醒,没有打扰你。”许褚解释道。

“昨晚睡了一宿,现在饿的前心贴后背,快点吃饭吧。”典韦大大咧咧的坐下。

“哈哈,是我的错。”许褚被逗的大笑。

“庄主,我们时间紧迫,准备等会就动身赶路,你怎么安排?”王越看着许褚。

“王恩公,我倒是想跟你们一起上路,只是庄里这么多人,实在放心不下。”许褚面露难色。

“这个好办,我派刘二领路,兵丁家眷都搬到洛阳好了。”王越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个是好办法,这庄子已经被黄巾惦记上了,只是这么多人,到了洛阳,怎么安顿?”许褚对于把家眷,送到洛阳城,是赞同的,现在兵荒马乱,也就洛阳还安全一些。

“我等会写封书信,让刘二交给殿下,殿下肯定不会亏待他们的。”王越说道。

“谢过恩公,你又帮我大忙了。”许褚感激的说。

“举手之劳,殿下见到你,也会十分开心的。”

几个人吃完饭,家丁把餐具撤下,拿来竹简,石墨,毛笔。

王越站在桌上,提笔洒洒点点,写完事情经过,又在竹简上署上自己的名。

“刘二”王越招呼一声。

“师父,我在呢。”刘二走到桌前。

“你带着竹简,领着许褚的家眷,返回洛阳。把竹简亲手交给殿下,路上一定要保证,家眷的安全。”王越慎重的嘱咐着

“放心吧,师父,保证完成任务。”刘二拍着胸脯,打保票。

“许庄主,你看我这样安排,可以吗?”王越转头看向许褚,询问道。

“好,一切按照恩公的指示。”许褚吩咐家丁,去通知庄里的人,准备搬到洛阳。

“恩公,既然洛阳无事,不如我也陪你一起,去并州走一趟?”许褚自从聚众自保以后,一直没有出过远门,这次没有后顾之忧,就想跟着去转转。

“也好,人多力量大,这一路可不太平。”王越点点头。

许家庄兵丁还剩四百多人,加上家眷一千多人,收拾了一天,第二天的清晨。

许家庄外,人喊马嘶,乱糟糟的人群聚集在一起。

“仲康,照顾好恩公,一路注意安全。”许褚的老父亲嘱咐道。

“知道了,父亲,你们此去洛阳,路上也要注意安全。”许褚眼圈微红,跪别老父亲。

“放心吧。”老头偷偷抹了眼泪。

“张继,小五,我父亲和乡亲们,都交给你们了,路上保护好他们。”

“放心吧,庄主。”两人拍着胸脯保证。

“好,那就出发吧。”许褚看着老父亲上了马车,人群渐渐离去。

“仲康,我们也出发吧。”

“好,我们出发。”许褚揉揉眼睛,一行八人翻身上马。

行路难!多歧路。

八个人,八匹马

出谯县,一路向西北,渡乌巢,到延津,经朝歌,翻越太行山,通壶关。

清晨出发,天黑住店,有的地方荒无人烟,一片荒凉,只能露宿。

路上遇到小股黄巾,就击溃,碰到大的黄巾小方,远远的就绕路而行。在路上走了一个月,终于是有惊无险的,在中平五年七月十五,这天的中午时分,来到了晋阳城下入关处。

晋阳城建于,公元前497年,晋国公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地带据险筑城,因在晋水之阳,取名晋阳,为晋阳建城之始。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联手灭智氏,进而三家分晋,“春秋五霸“之一晋国解体,晋阳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山西始有“三晋“之称。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为防御匈奴,选派韩王信坐镇北方,改太原郡为韩国,设都城在晋阳,晋阳从此成为汉室北方边防重镇之一。

王越看着这座边关重镇,就是因为有了这座雄关,以防御为主的军事重镇,阻止了匈奴的南下,保证了中原的人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好大的城池。”典韦骑在马上赞叹道。

“下马进城。”王越下了马,牵着缰绳,缓步进城。

“可算是到地方了,我得好好吃一顿。”典韦摸了摸肚皮,感觉自己瘦了。

“哈哈,你就知道吃。”许褚取笑道。

“还说我,那次你也没少吃。”典韦两人经常斗嘴,斗不过就打一架,大家都习惯了。

晋阳城作为并州治所,又是军事城池,城里常驻精兵二万,骑兵五千,下辖九郡九十八邑,地方上分别驻扎了三万精兵,两千骑兵。

来到城门处,有士兵查验路引,排到王越的时候,王越掏出将军令牌。

“将军大人。”士兵连忙躬身施礼,恭敬的把令牌交给王越。

“这几个人,是跟我一起的,不用查验了。”王越一指身后的七人,对士兵说道。

“是,放行。”士兵冲身后的执勤士兵摆手。

八个人牵马进了城,城内还挺热闹,人来人往,做买做卖的。街道两边开有各种商铺,商铺里卖的东西,很有边关特色,开的最多的就是酒馆,兵器铺之类的,跟军营相结合的商品。

“师父,咱们到哪里去找人?”刘大跟在后面,询问道。

“咱们先去拜访并州刺史,丁原丁大人,我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王越看着两边的建筑,觉得很亲切,很多年没有回来了,还是老样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