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EPXC:闪光

OFD-EPXC:闪光

【他们喜欢杀人是因为他们无法与对手竞争。他们并没有用一部文笔流畅、写得恰到好处的小说来回应娜塔莎·沃尔科娃那本结构不良、难以阅读的自传,而是呼吁谋杀她。他们无法用一部更好的纪录片挑战格雷格·伯德特那运镜糟糕的纪录片,因此决定刺死他。这些人在文学、政治、社会领域无法与比他们更优秀的人竞争,懒惰心态也在发挥作用。他们知道自己无法建立一种能够与他们所鄙视的文明竞争的替代文明。因此,他们试图摧毁如此羞辱他们的万恶之源。】——埃尔伯特·戈德曼,2014年。

……

皇历2009年下半年,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于皇历2008年发动的第二次南洋战争终于以布里塔尼亚帝国取得了部分战果而告终。在有着EU志愿部队支持的联邦南庭都护府因其领袖宋正成病逝而和布里塔尼亚帝国在南庭都护府本土西部沿海城市签署《神木条约》、实质上退出了战争之后,帝国军集中全部力量在北线巩固战果,向联邦军发起疯狂进攻。和南线成分复杂、不听号令的部队不同,北线的帝国军皆是查尔斯皇帝登基以来按照全新思路打造的精锐直辖部队,他们已经在去年攻占菲律宾群岛,并在东南亚地区和联邦军展开了拉锯战。因第九区丢失(虽然布里塔尼亚帝国印刷的地图仍然将其标为布里塔尼亚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一部分)而恼火万分的帝国军将全部怒火发泄在了菲律宾群岛和中南半岛的联邦平民身上,帝国皇家空军在部分地区夺取制空权后夜以继日地使用燃燒彈轰炸城市和乡村,不甘落后的帝国陆军也纷纷致力于永久改变当地人口构成的伟大事业。

帝国军变本加厉的种种恶劣行径引来了第三方势力的声讨,每当有惨案发生,作壁上观的EU便要第一个跳出来指责布里塔尼亚帝国完全丧失人性、是不配在现代文明社会继续生存的野兽之国,而EU各加盟共和国也会按照类似的腔调表明对帝国军的厌恶和鄙夷。出乎意料的是,或许是因为布里塔尼亚帝国试图把支付给南庭都护府的赔款转嫁给日本一事,原本长期作为布里塔尼亚帝国在远东的坚定盟友并在此次战争进行的头一年中坚决跟随布里塔尼亚帝国对联邦实施禁运的日本一反常态地在皇历2009年上半年开始谴责帝国军的暴行,并当真严格执行起了【对交战国禁运】的政策。这一举动被布里塔尼亚帝国视为背叛,而EU和联邦则纷纷表示欢迎日本弃暗投明的明智之举。

但不管外界人权活动家要怎么说,在南线输给了南庭军的帝国军已经在北线取得了优势。虽然被他们击败的联邦军指挥官就身份而言只是长期盘踞在东南亚尾大不掉的军阀、是一群只在名义上敬奉朝廷甚至因为缺乏南庭都护府和朝廷的亲戚关系而多有怠慢的豪强,倘若帝国军在攻打南庭都护府时也能这样顺利地取得战果,说不定现在他们就该为第十区和第九区之间怎样划分边界而苦恼而非琢磨着该怎么避免给他人留下一个替联邦朝廷扫除军阀的印象。经过布里塔尼亚帝国专家们的分析,布里塔尼亚决定从联邦手中夺走菲律宾群岛(并对日本称此举是为了加强和日本的同盟关系),同时在中南半岛南部设立缓冲区,由联邦和布里塔尼亚帝国来共同管理。

按照布里塔尼亚相关机构发言人的说法,这是布里塔尼亚帝国在反抗旧大陆的两大强权的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帮助中南半岛南部诸族摆脱联邦为名而得到大肆宣传的胜利,不久之后便会鼓舞EU治下的非洲殖民地再度开始反抗。还没等战争完全结束,成千上万的布里塔尼亚人离开美洲,向着帝国在海外开辟的新领土前进。他们或是因工作需要而被征召前往,或是想要在新天地寻得人生的新机遇。因第十区所展现出的广阔前景的诱惑,布里塔尼亚帝国内部的紧张气氛也有所缓解,皇历2009年下半年的世界也将迎来久违的和平。

在这场被布里塔尼亚帝国媒体普遍描述为基本胜利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受到帝国表彰的英雄人物。其中,查尔斯皇帝的宠妃、绰号【闪光的玛丽安娜】的皇室将领因在南洋战场北线的数次大捷而成为了一代有志走上沙场为布里塔尼亚帝国和查尔斯皇帝效力的年轻人崇拜的榜样,尽管她耀眼的光芒会因为在南线的失利而变得黯淡些许,但即便是最不看好或是最厌恶她的人也必须承认她为布里塔尼亚帝国的臣民们夺取到了生存空间。不过,一向以亲民姿态出现的玛丽安娜皇妃在战争结束后就很少露面了,不知是仍旧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悔还是正在为帝国征程上的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所以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要多抓住这个机会抛头露面。你又不是玛丽安娜皇妃,她已经被炒作得够多了。”布里塔尼亚帝国首都潘德拉贡皇宫建筑群外侧的一间三层民房里,一名穿着帝国军制服的青年男子一面痛饮啤酒,一面满嘴酒气地对坐在他面前的白发青年指指点点,“名声这东西……说没就没。”

“别喝了。”白发青年抓住时机,一把夺走了喝得酩酊大醉的光头男子手里的酒瓶,“麦克尼尔说了,像你这么酗酒,迟早有一天酒后说胡话把我们都出卖了。”

“哼……你们……”光头青年军官忽然重重地把脑袋磕在桌子上,几乎要磕出血来。他的相貌和面前的同伴有很大的差异,东亚人的长相放在白人和黑人居民居多的潘德拉贡,永远会引起关注。即便不谈相貌,他脑袋上那些骇人的血痂也会引人注目的。“……你们不懂我有多难过……十里八乡都知道老子是叛徒,都说我为了荣华富贵投奔布里塔尼亚了……”

“你说话时小声点。”白发青年一个箭步蹿到同伴面前,拎着对方的衣领三下五除二将他丢到隔壁房间的床上,又拿出绳子将完全没有反抗意图的光头青年绑了起来,“下午我还要去站岗,没时间管你……”

说着,白发青年快速跑出屋子,只留下光头青年一个人躺在偌大的房子里思考人生。同伴刚走,光头青年就挣脱了绳索,他来到卫生间中,仔细地盯着镜子里那张已经有些陌生的脸。熟悉他的人会因为那双眼睛而认出他,旁人的目光则只会被遍布疤痕的光头和两颊日益凸起的肌肉吸引。一年前的他,言行举止之间还有些儒雅之风,或者说他自以为是那样的;如今,无论他怎样对着镜子看,也只能找到掩饰不住的戾气。

他已经死了,他早该去死了。纵使有麦克尼尔的那些言论还有段英雄的辩护来为自己辩解,他依旧成了一个他以前最为厌恶的叛徒。现在的他,不是南庭都护府高级将领王双的养子、徒弟、未来的继承人,只是个仅能用过去的代号来铭记来路的伪装者。段英名、段英雄、王翼阳、秦寒霜、霍云觉、聂英再加上一个始终空缺的第七人,以北斗七星作为自己的代号,那便是他和过去的自己仅存的联系了。

以前的【破军】,现在的【送葬者】。

但他不能死。在他完成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之前,他和麦克尼尔都不能轻易地死去,否则他们身上背负着的骂名将永无消失的那一天。复仇的冲动驱使着王翼阳继续生存下去,他确实认为从里到外将布里塔尼亚帝国掀个天翻地覆比只杀些可能被迫走上战场的帝国军士兵更能为段英雄报仇雪恨。

“……不行,要戒酒啊。”他对镜子里的自己这样说着,“喝酒实在是误事。”

那就再喝一瓶来纪念这标志性的一刻吧。王翼阳回到冰箱前又拿出了一罐啤酒,他刚关上冰箱门,只听得楼下传来响动,等他回到客厅时,只见先前急匆匆地离开的莱伊迈着迟缓的步子返回了屋子内,脸上还满是疑惑。

“忘带什么了?”

“不是。”莱伊摇了摇头,神色中仍带有几分费解,“我说提前放假了,你会相信吗?柯内莉亚给我们放了假,就这么回事。”

午后的阳光懒散地照进屋子里,给稍显闷热的屋子添了一份躁动。听到了这消息的王翼阳把啤酒放在茶几上,思考了片刻,便对莱伊说,不妨趁着这个机会去找麦克尼尔,不然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假期就要荒废掉了。

房间另一侧还贴着一张报纸,上面刊登着查尔斯皇帝将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册封为爵士的新闻,头版头条采用的照片恰好记录下了王翼阳接受册封时的那一幕。虽然已经可以在其他布里塔尼亚人面前以爵士自称,王翼阳始终觉得查尔斯皇帝此举只是为了羞辱南庭都护府尤其是给帝国军添了不少麻烦的王双本人。

相比之下,【埃里克·亚当斯】和【莱伊·金斯利】的功绩却是实打实的。前者在去年年初就参与到奥布群岛的军事行动中,后又在新几内亚岛参加战斗、前往南庭都护府执行潜伏任务、返回第九区参加第九区保卫战并协助帝国军实验KMF中队测试新型机甲;后者则因在第九区战事进入尾声时掩护本应因给玛丽安娜充当诱饵而牺牲的奥莉薇亚·泽冯等人安全撤回美洲而名声大噪(虽然布里塔尼亚帝国根本不承认诸如玛丽安娜会选择撤退之类的说法)。

功立了,勋也授了,下一步就是回到前线继续为布里塔尼亚帝国卖命了——虽然麦克尼尔和莱伊早就这么做了,为了照顾王翼阳的情绪,也为了调整他们在布里塔尼亚帝国内部的关系,当他们三人被批量授予爵士头衔后不久,麦克尼尔便为莱伊和王翼阳安排了新的工作。前者在麦克尼尔的推荐下正式加入实验KMF中队,并转而成为玛丽安娜的侍卫,得以摆脱前线战场;后者则被麦克尼尔引荐给了安德烈亚斯·达尔顿,负责在帝国皇家空军特种空勤团教授相应的战术。

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似乎不太明智,麦克尼尔和莱伊本就已经和玛丽安娜高度绑定,而达尔顿虽说效忠于柯内莉亚,后者又被视为玛丽安娜的嫡系。察觉到其中存在巨大风险的王翼阳在不久之后就建议麦克尼尔将他和莱伊送到和玛丽安娜关系不大的部门(或是麦克尼尔主动转移阵地),一来避免他们三人的关系过于密切后引起外界怀疑,二来也要防止玛丽安娜和布里塔尼亚其他派系之间的斗争殃及到他们。

“……你误会了。表面上,我们都直接或间接地效忠于玛丽安娜,但我们的侧重点要有差异。”去年年底,从东南亚战场返回的麦克尼尔很耐心地向王翼阳解释了自己的想法,“我效忠于玛丽安娜,并且要让其他人逐渐看出来,我其实是只效忠于查尔斯皇帝,忠于玛丽安娜皇妃只是个手段而已;你呢,忠于的不是玛丽安娜皇妃本人,是像她这样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