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突袭后勤

吐蕃军队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后勤建制的。

一旦打起仗,便是整个部落拖家带口,赶着牛羊,为前方供给军需。

前面在打,后面在放牧,再加上打赢了仗所劫掠的物资,勉强可以支撑战争继续进行。

这也是吐蕃在巅峰时期动不动就能纠集三四十万大军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种方式有一个问题。

打赢了还好说,万一打败了,一家老小一个也跑不掉。

后期吐蕃开始尝试多种后勤模式,比如口粮制、征集赎买制。

后勤和辎重也有了专门的人员押运。

但大部分依旧是老弱病残。

论鲁扎没心思关心这些。

他现在急于赶回沙州城,所以加急了行军。

通颊斥候开道,游走,炮灰在前面,后面的二百精锐重步和几十个贵族具装骑兵组成中坚力量。

还有一些弓箭手和运送简陋攻城机械的部队。

再往后面,才是断断续续的后勤队伍。

“我就搞不懂,打个瓜州城你就打吧,这还没走到一半,就又要折回去,实在是吃饱了撑的。”

一个押粮的吐蕃士兵倒坐在粮车上,嘴里叼着一根草,抱怨着。

四周都是荒凉的戈壁。

戈壁上的荒丘由于常年被风侵蚀,一个个奇形怪状。

这支粮队由七八十个吐蕃士兵负责押运。

理论上将这些压粮的士兵,都不允许坐车,得老老实实在两车两边,靠两条腿行军。

不过领军的将头自己都躺在粮袋子中间睡着大觉。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下面的人自然也就没人执行这条命令了。

除了粮草、辎重以外,还有一些牲畜。

一些部落的牧民赶着羊群跟车队后面、

这算是老传统了。

“你可闭上嘴巴吧,当心被将头听见,扒了你的皮。”

赶车的吐蕃士兵回过头,指了指前面车上正在呼呼大睡的将头,对自己的同仁说道。

“不过我听说好像是沙州城出事了,前面的部队之所以行军这么急,就是得赶回去打仗。”

“打仗就打仗吧,我们到的时候说不定都已经打完了。”

叼着草的吐蕃士兵不以为然。

他将手里的长矛放在了车上,然后将盾牌盖在了上面,自己则靠在了那些装着粮食的布袋上:

阴沉的天,荒凉的地,天与地的彼端,突然扬起了沙尘。

“起尘暴了?”

士兵双手枕在脑袋后面,看着那些尘土。

然而,他渐渐发现不对劲。

那是一支骑兵。

郭定边和他的八十来号骑兵利用机动优势提前来到这里,躲在那些荒丘后面,同时让斥候监视主路上的动向。

吐蕃的通颊斥候也是一帮顾头不顾腚的家伙。

他们并没有发现踏白军。

这省却了郭定边不少麻烦。

眼前的这支后勤部队,是落在最后面的一支。

他们的行军过于懒散,和前面的部队拉开了不小距离,到未时方才出现。

等到斥候策马来报时,郭定边正坐在地上喝水。

一听消息,立刻收起了水袋,从地上爬了起来。

“上马!咱们打草谷去!”

郭定边的八十来号骑兵。

十骑为一队,每骑左右间隔五步左右;每队间隔二十步左右。

当第一排骑兵靠近到距离吐蕃军队几百步的时候,郭定边举起了手中的马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