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金莲姑娘,嫁人了没有?

“哦?”

潘雪儿心里一动道:“不知吴巡抚使要赠给小女何礼?”

吴海江不紧不慢,从怀中取出一枚剑形令牌。

令牌是用檀木打造,上面雕刻着一个板板正正的“吴”字。

下面,则刻着一排整齐的蝇头小楷——“大宋两江巡抚使令”。

“这一枚令牌,便是本官的巡抚使令。”

吴海江笑着说道:“金莲姑娘,你不是清河县的生意人吗?”

“经商之人苦啊!平日里要缴纳各种苛税重税,还时不时要受官府的打压。”

“吴巡抚使言重了。”

潘雪儿急忙摇了摇头道:“尊奉朝廷令旨,是民女该做的。”

“哈哈哈……不必客气!”

吴海江咧嘴笑着,摆了摆手道:“吴某虽然为官一任,但心中也清楚得很。”

“民不与官斗,自古以来便是这个道理。”

“不过,往后不同了。”

“有本官的这枚巡抚使令在,你的张家客栈,便是有了一块免死金牌。”

“除非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否则任何县令、知府、知州,都不敢为难你。”

“至于七品以下的官员,见了你保证比见了亲妈还要亲,绝不敢有半点不敬!”

“现在,便赠与金莲姑娘你了!”

潘雪儿接过巡抚使令,顿时面露喜色,感激道:“多谢吴大人!”

这枚巡抚使令,对于她而言,确实价值万金。

不仅让她在清河县,乃至整个开封府,都再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

还代表从今往后,自己与朝廷牵上了一条稳固牢靠的桥梁。

这位吴巡抚使,表面上看着五大三粗,实则精通吟诗作画。

因此,可谓深得不务正业的赵皇帝宠信。

当然,潘雪儿也明白。

吴海江之所以给自己一枚珍贵的巡抚令,也是在押宝。

他在赌,自己这个小女子,日后的成就,肯定非比寻常。

甚至可以影响到他的官宦生涯,帮他升官发财,晋升宰执也说不定。

“哈哈哈……金莲姑娘客气了。”

吴海江笑呵呵的摆了摆手道:“你帮了本官这么大忙,本官理应报答你才是。”

“等回到汴京后,本官还会向圣上表奏你的功绩,让圣上降旨赐恩!”

“好!那民女更要多谢吴大人了!”

潘雪儿激动抱拳,心中却暗暗冷笑。

这话,也就听个乐呵而已。

你吴海江,能有人家杨制使那么高风亮节,不慕名利?

这么大的功劳,肯定要将大部分风头,都揽在自个身上。

至于她自己……

能提她潘金莲个名字,就算这姓吴的有良心了。

【恭喜宿主,名望提升至二级——小有声望。】

【获得奖励——心想事成种子一枚,十顷空地一方(位于清河县以小青山,地契自动储存至意念仓库。)】

潘雪儿微微一笑,当官果然是好东西。

仅仅一枚巡抚使令,便帮自己的名望,从初崭头角,提升至小有声望。

得了这吴海江的势,以后还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

小青山上的十顷空地,潘雪儿并不太放在心上。

但是这枚心想事成种子,却属实让她吃了一惊。

【心想事成种子:系统所孕育之灵种,拥有气运加持。】

【只要将种子握于掌中,内心默念所求之物,便可种出心中所想的作物。】

【注:所求之物,必须属于农作物,否则无法灵验。】

“好东西!好东西啊!”

潘雪儿攥紧拳头,激动道:“简直就是老天爷送我的后悔药!”

她穿越之前,虽然已经尽全力做足了功课,但终究有所纰漏。

譬如带来的种子,只有杂交水稻、火焰菜、以及各种各样的茶种。

来此之后,亲眼目睹了大宋的情况,她心中不知高呼多少次后悔。

许多明明大有可为的种子,自己都没想起要带来。

譬如,这时还没有传入大宋的土豆。

土豆,绝对是个好东西!

不仅怎么做,怎么好吃。

而且,产量极高,便于储存,顶饱扛饿。

种家军与西夏交战,每天要耗费八万石军粮,需要八百亩地,才能种出来。

但是,如果改吃土豆的话,则只需要八十亩地。

而且,自己虽然只有一枚种子,但并不代表是一锤子买卖。

土豆这东西虽然有种子,但其实根本就不需要。

只需要放到发芽之后,切成块埋进土里,便可以长出无数株新土豆。

一块土豆,便能当做十颗种子来用。

一颗小小的种子,可以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孕育出无穷无尽的土豆大军。

这哪里是土豆?

分明就是个聚宝盆啊!

……

虽然潘雪儿很想立刻回去,实施她的宏图伟业。

但还是耐着性子,在太湖县,多驻足了几天。

其实,她随时都可以让杨志押送花石纲出发,反正江上不可能再有风浪。

但是,潘雪儿想和杨志,多呆了上几段时间。

各种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和这青面兽多增进友谊。

忙活了足足半个月,潘雪儿终于有所收获。

与杨志的亲密度,又提升了整整一百五十点。

可惜先前,得罪他得罪得太过,一度达到-150。

否则现在,亲密度已经达到一百,自己就彻底收服这个上品武将了。

潘雪儿原本还想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将杨志给拿下。

但奈何,拖了足足半个月左右,吴海江和李贯都已经等得不耐烦。

每天三次派人拜访,询问她究竟何时才能出发。

潘雪儿担心再拖延下去,会让吴海江对自己,心生不满。

所以只得见好就收,装模作样算了一番后,说近十天内,皆是大晴天,杨制使可以放心出发。

傍晚时分,杨志将花石纲装船,正准备出发。

“呼……终于可以走了。”

杨辉坐在船上,笑着说道:“哥,在太湖呆了这么久,我都要无聊死了。”

“这次回了东京,你还带我去勾栏听曲,可好?”

杨志却并未回答杨辉的话,而是两眼定定望着前方,心中一阵失神

杨辉面露疑惑道:“哥,你怎么了?”

“咳、咳……没什么。”

杨志轻轻咳嗽一声,小声道:“辉儿,哥问你一件事。”

“这位金莲姑娘……嫁人了没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