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四大粮商

“殿下,这次是失算了,几个侍郎刚调户部没多少钱,只有郎中和员外郎待地久些,弄来了几百万,还不及那些库丁呢!”

朱敦汉闻言,先是怀疑锦衣卫私吞了,然后才思索明白是怎么回事。

库丁是家族世袭,几十年来不断地积累钱财,相当于吏,而侍郎、郎中则是官,两三年一任,根本就不长久。

这些人能弄几百万,已经算是不错了,指不定还是历年来的贪污呢!

所以,侍郎只是官大,收一些常规费,真正的后台根本就没出现。

正所谓做贼容易销赃难,这群人身后必然有后台。

“你觉得,户部有哪些来钱门路?”

“殿下,那可多了,就我知道的,把新粮换陈粮,京城每年从南洋、东北购买六百万石粮食,过了一年就是陈粮。”

石运聪羡慕道:“市价上,陈粮一石只要一块钱,新粮是两块钱,一倒手就是六百万。”

说着,他扭过头低声道:“这次,有的人贪心过度,把新粮都卖了,贪这便宜,赚得可就多了。”

“更别提,朝廷十来万军马,可不得由户部来供给?豆粑、杂粮的差价也不一样,畜牲吃的谁能明白?”

“甚至,新粮入库,陈粮出库就是记下账,仓库里什么也都没有,钱就被吞了,毕竟几百万石,谁能细查。”

听到这,朱敦汉忍不住讽刺道:

“如此来看,谷道藏银反而手段最劣的了?”

“确实。”石运聪点点头:“那玩意塞屁股,听说过个十来年屁股就受不住,松垮垮的,白给都没人上……”

相较于户部每年经受的两亿多块钱,以及大量的粮草,一年百来万确实谈不上多。

且金库把守严密,金银体积又小,非常容易盘查,很容易露馅。

“而就是那么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要不是碰到个阎敬铭,怕还得等许多年才被发觉。”

朱敦汉对于文官的贪婪,大明官场的腐败认知,更上一层楼。

腐败这玩意,果然是深入骨髓,怎么也甩不掉。

它就像人世间的病毒,或许会压制,但绝对不会被清除,寄居在人类色社会不灭。

除非像欧美那样,腐败合法化,亦或者像历史上的满清,直接漠视。

朱敦汉知道锦衣卫半废,就没有继续问他,反而转过弯问向了阎敬铭。

这位主事克忠职守,对于户部庞大的政务处理得倒是井井有条有条。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曾国藩回来了,户部也不再混乱,但谁也没想到那么快。

“后台?”阎敬铭眯着眼睛,盯着舒王瞧了几眼,无视曾国藩的暗示,犹豫一会儿才道:

“殿下,户部的后台和渠道,就是皇商。”

“皇商?”朱敦汉惊讶不已:“他们虽然强横,但不过是皇室家仆而已,怎会如此?”

阎敬铭对于舒王的反应倒是很平静:“殿下,立宪派说皇商为患,并不是只是说说而已。”

“户部上下,几乎没有不被收买的,比如粮食。”

“为保障京城粮食供应,户部每年必须采买六百万石粮食入京,而这采买任务,全由皇商把持。”

“南洋一年三熟,银贵米贱,据我所知石米不过三五钱,而至户部就已经一块五了。”

“陈粮售卖也是皇商们在把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