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警告

众人瞬间陷入沉默。

最后,还是朱逢春向前,问出了众人的心里话:“殿下,这要投入多少钱?”

“京城二三十万户,至少百八十万!如果加上天津,保定,松江,苏州……”

朱敦汉一屁股坐下,悠闲道:“我估算着,这行当得值三百万,我认一半,你们分摊另一半。”

“细水长流的买卖,我也不强求,诸位想清楚些吧!”

昏暗的环境下,唯独光明照在了舒王脸上,那自信且慵懒的面容呈现在众人眼前,伴随着人影的晃动,气氛仿佛陷入到了一股沉寂中。

谁都想说话,但谁都不想先说。

七家合分一百五十万,也就一家二十来万,确实不多。

高起元瞅着舒王的脸,想着要弥补前阵子的隔阂,咬着牙,这钱就算送给舒王也成。

“殿下,公府开销大,多是产业,我可以抽出五万块入股。”

朱敦汉诧异地看了一眼高起元。

准备当托的大舅子陈良谟这时也不甘落后,忙开口:“我复国公府出十万入股。”

对于陈家这个妻族,朱敦汉很给面子,为了避免因财结仇,承诺一旦赔了就全额退款。

老丈人陈文龙才咬牙答应,偌大的公府前后几百号人,花销不小,挤出十万算给他这个女婿面子。

这下其他人就不淡定了,与舒王见过面的朱逢春忙抬头:“我朱家愿意出五十万!”

“我陈家也是!”

“薛家……”

“赵家——”

转眼间,各家踊跃起来。

唯独李鸿章沉默了。

他能前来,真是曾国藩指定来凑合的,明确要求,不发一言,不参一事。

朱敦汉作为主持者,对于蛋糕具有分割权:“我自领百五十万,朱家三十万,陈、赵、薛三家二十万,璟国公府五万,复国公府十万。”

“曾府是五万。”

“余下的,我就另找一些人加入。”

李鸿章瞬间懵了,刚想开口,就被舒王堵了回去:“这事早有计较,勿要多言。”

朱敦汉环顾几人,沉声道:“我事先说明,若半路退出,只能五折退,转让股份,也事先必须得我同意,不然不算数。”

“我等知晓!”

结束后,大舅哥陈良谟留了下来,忍不住问道:“殿下,这真的能赚钱?”

“细水长流的买卖!”朱敦汉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灯或者用的不多,但煤气绝对是笔长久的买卖。”

“柴火多贵呀?”

“贵吗?”陈良谟诧异道。

“一担柴就要七八十文,用不到十天就没了,对普通人来说负担很大。”

朱敦汉见他满脸懵懂,他也懒得跟这个贵族公子解释太多,他都没有这个概念。

“假使家家户户通煤气,烧水煮饭,都要用,再加上煤气灯,少的每个月一两百文,多的起码得几十块。”

“保守估计,年入百万!”

科技比人的想象还要快,这时候的煤气表已经在伦敦成熟,煤干馏技术让煤气足以输送至家家户户。

但煤气管道的铺设费用太高,加上爆炸隐患,大明许多人望而却步。

陈良谟吸了口凉气,压制躁动:“殿下,这便好。”

闲聊了几句,朱敦汉对于勋贵子弟实在没什么话题,就草草结束了。

这场利益联合算是初步达成了。

煤气管道的铺设是個大工程,百年后还能输送天然气。

随时随地喝上热水,这是如今没人能想到的,但他将要做到。

此事一成,他在民间的声望怕是与日俱增。

既能赚钱,也能博取声望,顺便促进京城现代化,一举三得的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