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归京

一直到了月底,北京传来的消息极为惊人:

宣仁皇帝的皇子在中旬出生。

月底,朱敦汉的庶长子也出生了。

一个月份,皇家诞生了三个男丁。

可谓是不来则已,一来惊人。

至此,朱敦汉接受了争储双输的局面,开始准备之藩了。

这半年虽然一边扮盐枭走私淮盐,一边收取好处,但也仅赚了七八十万。

还是敲诈来得快。

他一边上书给皇帝要回京,一边去往松江府考察船运事宜。

之藩的兵马、物资,可不得有船队。

身负千万巨款,朱敦汉一次性订下了十艘三千料海船,两艘五千料,总额一百八十余万。

出奇的是,虽然大明依旧是风帆战舰为主流,但造船厂已经在造蒸汽船了。

即,带着风帆的蒸汽机船。

而一切的压力,莫过于缅甸海战失败,海军把锅甩给了船只性能,要求大力采购蒸汽船。

朝廷的采购,立马让顽固的皇商们转向,对船坞进行改进。

“之前就有蒸汽船?”

“民间早就走了,水师一直没变!”

“那为何又动了?”

商人诚实道:“唯利益尔!”

无它,利益动人。

蒸汽船的价格是风帆的一倍,而成本却只增了不到两成。

皇商们甚至开始游说五军都督府,让渤海、南海、东海,甚至是内河水师也采购蒸汽船。

也是如此,南洋水师重建,仅仅是船,就高达六百万,火炮少说上千门,总成本跨越千万很容易。

“蒸汽船现造定是来不及了,得先照顾水师。”

“那我要武装商船吧,他们不是蒸汽船吗?改造一些,多加火炮。”

朱敦汉横了他一眼,商人沉默了,只能应下。

“大炮呢?”

“殿下,没朝廷的命令,我着实不敢卖给您!”

商人低声道。

“嗯!”朱敦汉点点头:“毕竟是朝廷重器,怎能轻易买卖?”

“这样,新炮就算了,给我一些‘废弃’的旧炮吧,价格就按新炮的五成来算!”

“殿下,八成!”

“六成。”

“七成,最低了,咱还要点钱打通关系呢!”

“行吧!”朱敦汉露出笑容:“大船七十八门,小船三十六门。”

“殿下,您这是要灭了哪国?”

近五百门大炮,着实把他吓得够呛。

“放心,我这是经商用的。”舒王轻笑道:“这世道,没火炮的商船就是海盗的粮仓。”

“再者说,你们造船厂一年私卖上千门,加上我这些也不算多。”

“把印戳去了,谁也不知道是你家的。”

老板听得这顿威胁,只能吞下苦水。

皇商得朝廷照顾可以造火炮,但却被禁止卖给私人千斤以上(十八磅)的滑膛炮,但禁令的存在反而让造炮厂有矜持,卖得更贵。

其数倍的利润,已然是造炮厂的主要利益所在。

所以基本上是一查一个准。

“利益,催人心呀!”

朱敦汉离开前又预定了些步兵用的旧炮,然后摇摇头叹息。

左宗棠似有所悟:“殿下,这就是朝廷军费年年攀升,财政不足的原因吧!”

“一部分。”朱敦汉随口道:“白银贬值,朝廷看似钱收多了,但实际上还不如百年前宽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