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爱敬己亲 推及天下

邢昺的《注疏》中有一段话解释《孔传》(即《孔安国传》,孔安国是注解《古文孝经》的一位西汉大儒):“孔传以人为天下众人,言君爱敬己亲,则能推己及物。谓有天下者,爱敬天下之人;有一国者,爱敬一国之人也。不恶者,为君常思安人。为其兴利除害,则上下无怨,是为至德也。不慢者,则《曲礼》曰‘毋不敬’。《书》曰:‘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君能不慢于人,修己以安百姓,则千万人悦,是为要道也。”这段话讲到,天子章的“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这个“人”就是天下众人,即我们现代人说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当然我们自己要做到“爱敬己亲,则能推己及物”,孝心养成以后,用对父母的爱敬之心对待众人、对待一切人事物。“推己及物”,“物”不仅是讲人,如果说“推己及人”,那只是讲人,物包含的范围比人的范围广,不仅是人,而且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地球、宇宙都要以这颗爱敬之心对待,这就是夫子追求的仁道,这就是大孝之道。有了这颗心,不管身份地位如何,就在自己的本分上行孝道。

“有天下者,爱敬天下之人”。“有天下者”指国家领导人,古代的皇帝,现在的总统、主席,他们可称“有天下”,即他是天下人的领导,就要“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用“爱敬其亲”的心来爱敬天下之人。

“有一国者”,“一国”周朝封诸侯,一个诸侯,有一片封地,称诸侯国。诸侯章讲,“有一国者”的诸侯,能爱敬一国之人,爱敬本国所有的百姓,我们类推,有一家者,就要爱敬一家之人;有企业、公司行号的,要爱敬一企业、一公司行号之人;有一个学校的校长,爱敬学校之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做省长的,爱敬一省之人;做市长的,爱敬一市之人;做县长的,爱敬一县之人……不管我们在什么样的岗位地位上,都要行爱敬之道,爱敬的心没有分别,这都是本性本善。不同的缘分,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境遇,它的表相有不同,但是心是一样的。

“不恶者”,即“不敢恶于人”。“为君常思安人”,一个领导,爱敬其亲,“不敢恶于人”,不敢厌恶人,当然“常思安人”,常想如何安抚百姓,为他们“兴利除害”,就是替百姓服务,以人为本,解决百姓的衣食问题,做百姓的衣食父母,帮助百姓过上和乐的生活。“则上下无怨”,全国上下,都能够和睦无怨,这是“至德”,即至高无上的品德才能做到。

“不慢者”,“不敢慢于人”,《礼记》的《曲礼》开篇即讲“毋不敬”,意为一切都要恭敬,都要礼敬,不能有丝毫的轻慢、怠慢、傲慢。“书”是《尚书》,“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一个领导,怎么能够不敬?是说做领导的人,??人要平等,更要懂得谦卑,这样才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君能不慢于人,修己以安百姓”,是讲领导人不轻慢人,好好修为自己,断毛病习气,存养德行,就能够安抚百姓。“千万人悦”,千万人就是讲到全国上下,乃至世界各地,都庆幸有这么好的领导人,这就是领导人的行孝。

“是为要道也”,这就是重要的方法和道理,“要道”,就是以孝治理天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