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确定你致富的目标5

要知道以前的人针对类似目标曾做过哪些事?是否凑效?现在其他人针对类似目标在做些什么?有无展望?还有哪些事从来没有人尝试?为什么?到哪里可以找到前进的第一个据点,得以循此登上更高级层?

很多人以为,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勤奋的确非常重要,便把事情做得漂亮,要比勤劳苦干更重要。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明杠杆与滑轮;他因陶醉于杠杆原理,而讲出一句名言:“给我一块站的地方,我便能移动整个地球。”

当时的统治者西洛,有一天出题向这个吹牛的“家伙”挑战,如果无法通过考验,就要他从此闭嘴。

题目是这样的:西里裘斯港的水手想把一艘大船弄上岸,西洛王命令阿基米德担当这个任务。

据说,这位聪明的数学家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的滑轮与齿轮,借力使力,终于成功地把大船推上岸。

哲学家笛卡儿曾说:“光有好头脑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发挥脑力。”

再难的工作,准备时如果能多用点脑筋,实际进行时就会顺利许多。我们为一切新工作预做准备时,有必要先弄清楚,我们所需的杠杆作用之“滑轮”与“齿轮”在哪里?我们的立足点又在哪里?我们必须想清楚,如何把事情做得漂亮,早日达成目标。

我们要充分利用既有的条件——包括自己的所能、所用、所知。知识本身就是杠杆;如果拥有所需要的正确知识,即使仅是稍做准备,也可能成果丰硕。

勇敢地跳出去

当我们窥见梦想即将成真的曙光,且着手准备促其实现时,可能会觉得这些伟大的梦想令人震慑。

然而,首先只须集中力量做一些必须的小事,好让自己朝正确的方向移动,如果有此体会,便可建立信心,掌握局面。

这里套用某位禅师的话来说:“要走远路,先察近处;要成大业,先慎小事。”另一位禅师说:“研磨宝石,历多时才见其减损;栽植树木,积日久始见其茁壮。”

这两句话正说明:从小处着手,为成功做准备,终可在大处回收成果,实在相当神奇。

跨出去,别犹豫!

准备非常重要;无论如何,第一步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但紧接着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

小心不要罹患只准备不行动的“分析瘫痪症”,我们可能花了大量时间准备旅行,结果却根本没上路。

应该仔细研究达成愿望的最好办法,并分析自身处境、长处,个人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所可能遭遇的障碍,以及实现梦想所须具备的全部条件。

谨慎的人会严谨分析大目标,而得到许多较小且较容易达成的单元目标,然后,再累积小成就以取得大成功。

但是,如果经过反复分析,仍然患得患失,不敢付诸行动,就患了所谓“分析瘫痪症”。

分析和准备本身都不是目的,而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我们只是藉其完成人生目标,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一味地准备,却迟迟不展开追求目标的实际行动。

对美式足球与篮球选手而言,柔软体操、跑步、重量训练、伸展运动都很重要;但如要他们整天光做这些,而不下场打球,势必无法继续下去。

同样的道理,如果光是制订策略,却不见行动,是件相当没意思的事。

世上有两类人:一种人旁观事情发生,另一种人促使事情发生。

这个世界上,观众已经太多,我们需要更多实际参与、推动、实行、贡献、开创的人。

《人世智慧的艺术》一书说:智愚差别在于采取行动的时机——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准备过头与准备不足几乎一样糟糕。要妥善准备,也要抓住机会!除非我们采取行动,设法促使事情发生,否则我们的生命将被逐步侵蚀。

莫被动等待机会来敲门,而要走出户外,采取行动,自己主动去敲机会之门,机会就是这样找到的。

莫耶士就读于北德州州立大学时,曾硬着头皮写信给总统候选人詹森,自愿加入助选团,为詹森争取德州选票。莫耶士勇敢跨出这么一步,使他成为公众人物。在极短的时间内,他成了美国总统的新闻秘书,然后当上某电视新闻网的评论员,后来成为也许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广播人。

莫耶士多年来始终拥有展现才华的机会,而这一切皆起始于一封自我推荐信;亦即他主动跨出的第一步,也就是“行动”两个字。

希尔个人也有不少类似经验,双亲培养他从小主动开创的精神,他们要求他,如果发现有必须促成的某种变革,或者有必要让某些事发生,就应该采取主动。

如果看见不对的事,就要明白说出来;如果有办法矫正错误,就要先加以矫正,再继续大胆提出来,勇敢地进行尝试。

轮子若轧轧作响,自会有人来添油;若不敢冒险,就什么也得不到。

假如不提出要求,有谁会给你呢?要掌握机遇,促成某些事情发生。现在不做,更待何时?自己不做,要谁来做?

我们在世的时间有限,不见得足够完成一切想做的好事情。因此,不该一直漂浮不定、彷徨迟疑、延迟耽搁,也不该迟迟不采取行动,必须把握有限的光阴,善加利用。

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重要的人际或社会关系,皆因我们鼓起勇气,采取主动而得以建立。

别质疑自己:“凭什么做这件事?”而轻易为自己找到脱逃的借口。

假如我们对某项工作已有所准备,就该去做。也许本来有其他人可以做得比较好,但在我们率先行动之前,他们或许连尝试的念头都未曾有过,或者他们愿意助我们一臂之力。

还有另一种可能则是:由于付诸行动,使我们的准备更加周全,能力也获得增强,到了最后,竟变成最称职的人。

一旦我们拟妥工作计划,就要展开行动,落实行动,落实计划。

《人世智慧的艺术》一书也告诉我们:“资质平庸的人若能勤奋,其成就会超过资赋优异而不知努力的人。奋斗可以创造出价值。”

未经一番寒彻苦,焉得梅花扑鼻香。所以,要主动展开行动,努力奋斗!这么做绝对值得。

随机应变

如果要漂亮行动,就必须事先有所准备。但是,有许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准备及策略规划工作,往往要等我们上路,才能进行。

就如“精灵炸弹”或“热导飞弹”,可以视实际目标而调整方向;我们也都需要类似的弹性,好让自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得以视实际状况而改变计划或调整焦点。

有人说,坏的计划比没有计划更糟糕。但这句话若要成立,须满足两个前提:首先,实施这个计划,必会导致我们有所改变;其次,我们必须具备调适能力,而可随时修正、改进这个计划。

我们着手做事,不论对错,都会得到回馈;而这些回馈的信息,大多是我们追求成功最初阶段时,所无法获得的资讯,必须实际行动之后才产生的新资讯;不仅可以充实我们既有的策略,补足若干先前未曾发现的细节内容,或者还可以指引我们调整大小方向。

公元一世纪有句欧洲格言:“不容许修改的计划是坏计划。”的确如此!

人生中有些事相当无奈;每个人在展开新历程之初,皆无法确切了解,自己究竟走向何方,也无法完全清楚,究竟该如何达成目标。

我们边走边学,假如我们愿意调整方向,则这些新学到的东西会颇有助益。

除非我们实际踏上追求目标的奋斗旅程,否则有一些资讯永远无法加以处理。这些新资讯,在我们努力清扫路途障碍的过程中,才能绽放光芒,发挥作用。

而且,也惟有在我们朝思梦想迈进时,才能从这些新资讯中,解读出新的机会。

有些东西远看炫人,趋近一看,却是平平常常;有些东西远看似乎混沌,但愈靠近愈见光彩夺目。

人生旅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候。

经常检查自己的计划

要能够随时掌握人生目标的进度与方向,需要勤奋不懈以及持久耐心。

一个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而一直不断包围着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候也会令人无法精神集中。

等到我们明确知道我们身在何处时,我们的人生目标早已被遗忘,梦想早已被粉碎。

但是,无论是每日、每周或是每月做一次确认工作,都能够让它维持在正确的方向,并且非常真实地给人激动与成长。

做确认工作也是意味着你必须和已经成为金领的人多多交往、学习。

切记,你要不断地找寻那些比你有成就感、有某件事做得比你好的人,做为学习模仿的对象。

市面上,不断地出版一些关于如何自省的新知与技巧,或关于某些人如何完成一些伟大的成就,发展出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的理论与方法的书籍,供你参考。

避免与那些终日抱怨,满脑子负面思想的人为伍。

要战胜脑子里存在的负面思想,必须花费更多积极的鼓舞。

换言之,也就是你在自己心灵的窗口为自己站岗、把关,当正面或负面的思想抵达门口时,你的工作就是决定该让何种思想通过。

当然是正确思想顺利过关,而将负面思想阻挡在外。

比如说,假设你最终的人生目标是在你的城市创造一个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

随着岁月流逝,你自己的知识及经验都不断地成长,也许会发现,你早期的人生目标已在不知不觉中扩展了!

你所创的企业现在已经是全市或全国最大且最成功的企业了!

重点是在你所进行的方向。当你失去这个方向的时候问题将会接二连三地出现。

比如说,一个制造电器用品并且将产品销售给其他公司厂家,在其他大市场的企业不断地扩充、成长时,而在这几年之中,该公司特别投注心力在某一个特殊产品的领域上,直到公司成为该产业的独占者为止。

但是,当该公司所生产的特殊产品不再为消费者所需求时,即是该公司应该结束的时候了!

这个情形就是,该公司将一个非永久但有需求的产品带进了一个有限的市场,而且整个企业的成与败都依赖这一产品。

因此,你千万不能将自己的目标局限在某一个可能随时会结束的方向上!

而是应该选择一个方向,能够包容改变,并由改变中吸取经验,获得利益。

不要让你其他附属的或次要的目标,影响或改变了最终的人生目标,因为它们存在只是为了帮助你早日达成人生目标,而不是来改变你人生的方向。

在你人生的旅途中,你的附属次要目标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扩展或甚至改变了方向,你也可能创造出新的目标或去掉一些目标,但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达成最终的人生目标。

调适再调适

因为这个缘故,在人生道路前进时,要保有调整方向的弹性。

近代美国史上,有一群人特别成功,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囚禁于纳粹集中营而幸存的人。

赫姆瑞可博士在其一本著作中,拿这群人和战前即迁居美国的同龄犹太人做比较。

结果发现,平均而言,这批幸存者的教育程度较低,但日后的事业成就较大,收入也较高,而且较热心从事社会服务工作。

赫姆瑞可探究原因,发现这些历经苦难折磨,最后却颇有成就的人,具有若干共同特质,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随时准备主动展开新任务,且能针对环境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与调适。

20世纪生物学一再对我们耳提面命:调适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调适。

只要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便无须羞耻。

然而,很多人明明接收到新讯息,却好像很难据此改变既有计划。

他们拉不下脸承认错误,也不肯重新考虑原来的目标策略或方法,因此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实施错误的计划。

然而,机会稍纵即逝,愈快改正错误愈好。

重新检讨路径或谋略,非但不表示自己不行,反而可显示实力坚强。

聪明的人都了解,最好的计划都是在资讯不齐全的情况下制订的。

机警的人一边将计划付诸行动,一边加强搜集资讯。

惟有藉由持续不断的亲身经历,才有办法对计划进行妥善的修正。

凡未能随时修正计划的人,多半因为自身欠缺安全感,以致绊脚。

这种人必须改变观念,不要再误以为所谓卓越,就是无所不知;而要敞开心胸,接受新观点,以及随同而来的新变化,放大自己有限的视野。若非如此,便无法充分发挥潜能,获致最满意的成就。

在一连串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假如我们有心探求回馈讯息,就可以不断取得,据此修正目标或方法。

“预期发生预料之外的事”是则绝佳的人生格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既复杂又动态,不断回忆变化;假如生活中没有经常遭遇些令人惊慌之事,那才奇怪。

我们必须随时准备面对出乎意料的情况——这些情况会引我们走向未曾计划之处。

我们也必须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迂回曲折,一定要预先做好准备。

从出发点A到终点z不太可能是条完全笔直的线,我们必须时而偏左,时而偏右。

假如内心有明晰的前景蓝图,信心坚强、计划周全,而且具备随时调节的灵活弹性,我们便能对人生道路上的一切状况应付自如。

前景蓝图和信心两者皆极其重要,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期待获得之事物,或正要前往之方向,欠缺明晰的蓝图,很容易把事情变得既复杂又困难,而且迂回曲折,白走许多冤枉路。

自信不足的人,往往会因为遭遇未预期之事,即裹足不前,实在很糟糕。

有些事情虽然出乎意料之外,但这不等于是挫折,即使真的是挫折,也不是坏事。

事实上,计划遭受挫折或延搁,有时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具有独创性

人生常常因想到然后去行动,结果对那个人往后的人生产生极大改变的机会。

其实这种突然想到的事,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与那个人过去的人生因果关系有关连。

所以,从现实规律来看,这可以说是必须会产生出来的。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因为偶然产生出来的灵感,完成了许多美好的工作。

当然,这也是需要努力并抱着良好的想法才可以的。而这种努力和想法,也会酝酿出更好的灵感的土壤来。

另一方面,也有人说,“天才是努力得来的”。这并不是说努力就必定可以成为天才,每个人的容量都有限度。

所以,做了超出容量以外的努力,虽然可以接近天才,但并不能成为天才。可是,不努力的话,即使有天才秉赋的人,也不能成为天才的。

灵感或天才都是独创性的问题,这种独创性并不只在意识方面可以求到,在商业界中也是可以通用的。

中内功说:“即使做生意,也必须有独创性。”他又说,“这个社会是个活用个性的时代,也是一个必须将性格拿出来才能生存的时代。”又说:“今后的经营,如果不把性格和哲学发挥出来的话,就不会有存在价值。”

中内功所创立的大荣公司,能在短时间内就向日本流通事业的最前列公司急促成长,这是因为中内功能在生意上发挥独创性的缘故,反过来说,没有独创性的话,就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发展了。

你想要赚钱,必需有独创性才行。只要你积极地工作,灵感就会涌出来。要看你有没有独创的决心,凡是要完成一件事,就必需有决心。不能活用自己特性的时候,只要有决心的话,有时也可以做到独创性的工作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