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工作调整

当她把一袋袋按照时间分开装好的胶片,装到自己行李包里时,编辑部的人,才意识到,当初程雪飞为什么会要这些照片的所有权。

如果程雪飞没那么要求的话,这几千张照片,不全是杂志社的吗,以后怎么使用,都是杂志社说了算。

现在好了,照片到了别人手里,你再想用,得先问问人家同不同意。

编辑部的人忽然有种如梦方醒的感觉。

连程雪飞看到这些照片,也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如今,这些照片,全是她的!

她打算,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她要出一本摄影集,再把她这一年写的文章,重新整理出版。

她相信,这些照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越发珍贵。

收拾好胶片,熊书白和陈主编把她叫过去,谈论她以后的工作方向。

此前她一直在外工作,现在回来了,就要给她重新安排工作。

熊书白认为,程雪飞是个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就应该受到重用,至于怎么重用,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不至于让杂志社其他人眼红,这是个难题。

如果说,戏班子里有“台柱子”,那程雪飞,就是他们杂志社的“社柱子”,是《大家摄影》能和其他几家大型杂志同台竞争的一大利器。

此前,《大家摄影》其实很不起眼,在申城这个各路杂志满天飞的地方,最多属于第二梯队。

再加上各路后起之秀的威胁,眼看着要被挤到第三梯队上,为了挽救杂志的颓势,保住杂志社的脸面,才决定要举办什么摄影比赛。

没想到第一届比赛,就把程雪飞这么个宝藏挖了出来。

今年(其实算阳历应该是去年了)举办了第二届摄影比赛。这次比赛,虽然也很热闹,收到了比去年更多的投稿,但没有出现第二个程雪飞。

如此可见,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今,因为程雪飞的到来,和她手里的专栏,《大家摄影》逆势而上,成功跻身申城杂志的第一梯队,跟《大众电影》、《故事会》、《文汇》还有刚刚崛起、势头强劲的《申城电视》,并驾齐驱。

这对一个比较冷门的杂志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所以,整个杂志社的人,都很振奋。

现在,旅行结束,程雪飞的这个专栏,大概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熊书白和陈主编都很担心,这个专栏,已经成了杂志的优势。

专栏取消了以后,杂志的订阅量会不会下滑?他们会不会再次沦落到第二梯队上?

对于从来没有成功过的人来说,也许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

可一旦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就会上瘾,不能接受再度沦落。

所以熊书白想问问程雪飞有什么工作方向,能保持住杂志刚刚起势的苗头。

程雪飞没想到,她刚一回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要面对这么重的担子。

她一个人,哪能那么大的能力,扛得起整个杂志的走势?

就算这一年来,因为她的专栏,杂志销量上涨,但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没有谁能一直保持上涨的姿势。

偶尔的波动,才是事物发展的常态。

她让熊总编和陈主编先放宽心态,不要有那么重的思想包袱。

先把杂志内容做好,其他的,交给市场来决定。

根据市场反应,来调节杂志的内容方向。

而不是一上来,先自乱阵脚。

熊总编听了她的话,不禁失笑,直夸她有大将之风,能稳得住。

但这不能抵消熊总编的忧虑,如果直接砍掉程雪飞的这个专栏,该用什么内容来代替?

程雪飞说,让她先回顾这一年的专栏内容。

她拍了那么多照片,肯定有好多精彩的照片没有被选上,光是这些存货,就足够再发一年的。

所以,他们可以先暂时保存这个专栏项目,以后逐步缩减内容,然后再找其他专栏来代替。

这样的话,能尽量减少读者流失,保持住杂志的订阅量。

熊书白、陈主编都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让程雪飞再继续负责这个项目。

定好了短期的工作内容,程雪飞就回到了编辑部办公室。

编辑部办公室里,已经有了属于她的全新的办公桌,安排在靠窗的位置上。

坐在这里,能看到花园洋房的草坪,视线非常好,是办公室里最好的位置之一。

程雪飞收拾了下自己的办公桌,又拿出那些底片,开始编辑下一期的内容。

杂志是月刊,每月只出一本。

程雪飞目前只须要负责自己的专栏就行,所以她的工作非常清闲,照片是现成的,到时候再写篇短文放上去。

她不用一天,就能完成一个月的工作量。

所以,她有大量的时间来做自己的工作计划。

其实,对于杂志,她是有很多想法的,但她初来乍到,还没在办公室立稳脚跟,不好一上来就摆出当家做主的姿态。

单位里论资排辈的风气非常严重,一时难以改变。

她一个刚入职不久的新人,没有任何后台,哪敢随意指导工作,这不是得罪人吗?

工作上的学问,其实有一半,是人际关系的学问。

她得先跟大家一块混几天日子,用实际行动告诉同事:我跟你们是一伙的,别拿我当外人。

等办公室的位子坐稳了,摸清了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再去开展别的工作计划。

在此之前,她可以先考虑自己的事业。

她的事业,不光是在杂志社,还有老家临河县那边的一个大摊子。

这个大摊子,主要交给赵体育、葛英雄和姜萍来处理。

程雪飞在外一年,并没有忽略那边的工作。

她每次打电话给姜鸿宇,也会同时打到临河县。

刚开始是打到文化馆那边,后来,在葛英雄的帮忙下,幼儿园也终于装上了电话,她就直接打到幼儿园。

通过电话,了解那边的工作进展,指导赵体育该干什么。

据赵体育和姜萍的汇报,这一年里,老家的事业还算顺利,起码没人敢使绊子。

西埠乡的照相馆生意红火,又雇了两个人,一个给关师傅当学徒,一个帮忙打杂。

幼儿园那边,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生源也变多了。

今年秋天,共收了一百二十名学生。

尽管仍然不赚钱,但至少,能收支平衡,不须要额外输血。

程雪飞当时设立的短期目标——不亏本,基本实现了。

只要稳住,等待时机,以后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最后一项,也是程雪飞的事业重心,就是录像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